APP下载

国内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2009-01-27刘 慧 曲 悦

中国德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

刘 慧 曲 悦

多元时代如何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试图对国内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所启示。

一、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前提。目前,我国教育学界对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是从教育的定义出发,把价值观教育理解为一种活动。“价值观教育是促进人的价值素质发展的高级社会活动。”[1]“价值观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以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并在活动与实践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往、宽容与理解促进个体在观念和活动上都获得发展的教育。”[2]

二是对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描述。“价值观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理论教育、价值观念培养、价值心理引导和价值活动调控,其中作为价值观念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其核心。”[3]“价值观教育是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的作用和认识人生的意义,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关注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坚定的信仰,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养成关爱情怀,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4]

相比而言,国外对价值观教育的理解比较明确,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把价值观教育视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以价值观的启蒙,教给他们与人交往的规则性知识,促进他们掌握一些潜在的规则以及合理运用规则的能力,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情意;二是把价值观教育视为一个综合性术语,包含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品格教育、宗教教育、道德发展、精神发展、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等;三是把价值观教育视为一种发生在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少年管教所、自愿性青年组织机构)中的活动,由一些有经验的长者去告诉年轻人相应行为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同时去评价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帮助他们获得更有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

二、价值观教育目标、

内容、方法的比较

(一)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因国情不同,国内外制订价值观教育目标的依据、侧重点、具体指向有所不同。我国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主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单一目标扩展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价值观教育目标强调以共产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教育。改革开发以来,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逐渐分层,主要依据我国所倡导的价值观本身的性质以及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形成基础性、发展性、理想性三个层面。基础性目标主要强调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发展性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理想性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等。

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主要取决于价值观教育的倡导者。宗教人员倡导的价值观教育是带有宗教宣传性质的价值体系;有特殊社会视角的人奉行的是他们自己持有的价值观,比如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但总的来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价值观教育的潜在目的就是如何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更加负责,而不是向人们灌输一种既定的价值体系。

(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从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看,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因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从宏观来看,有的学者从基础性价值观教育、主导性价值观教育和辅助性价值观教育三个方面阐述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基础性价值观教育包括尊重和责任教育,主导性价值观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辅助性价值观教育包括能力教育和情感教育。还有学者提出价值观教育应将精英标准与底线标准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既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强调个体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公民教育;既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积极进步的理念教育,如勇敢进取、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勤俭、平等的精神,也注重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教育,如竞争、效益、风险、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等市场经济观念,以及两性平等、尊重儿童、尊重特殊群体和保护自然环境、正当消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观念。

从微观来看,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将价值观分为政治观、道德观、审美观、宗教观、职业观、婚恋观、自我观、人生观、幸福观、人际观等十类。有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生命价值观、科学价值观、消费价值观以及环境价值观。又如古人伏等学者认为价值观的内容,就个体而言,有勤劳、俭朴、自信;就个体与集体关系而言,有关心、尊重、合作、守信;就个体与社会关系而言,有正义、公平、公正、责任;就个体与国家关系而言,有忠诚、遵纪守法、义务、奉献;就个体与自然关系而言,有和谐、热爱生命等;就个体与外来文化关系而言,有宽容、接纳、尊重、欣赏、自重等。

国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公民价值观、家庭价值观以及工作价值观。在此,简要介绍一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的价值观教育。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威廉姆教授提出四种比较重要的价值观:自由、公正、经济安全、社会秩序。同时,美国也很重视多元文化、和平与冲突、男女平等等问题。英国也十分注重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生活价值观教育。WRERU(Warwick Religions and Education Research Unit)研究小组在2005年的一篇报告中提出了12种生活价值观,包括和平、尊重、爱、容忍、诚实、谦逊、合作、责任、幸福、自由、简朴和团结;同时提出五种人类价值观,包括爱、真理、和平、正当行为以及非暴力。2002年7月,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布兰登•尼尔森博士进行了一项名曰“价值观教育研究”的调查,提出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的价值观有10种,即责任、尊重、诚实、宽容、平等、自由、同情、幸福、卓越、和平,并且得出学校和社区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包括10个方面,即忍耐与理解、尊重、责任、社会正义、追求卓越、关心、包容与信任、诚实、自由、遵循伦理道德。

(三)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我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可以归为三类。一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情感熏陶法(或称陶冶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或称自我修养法)、典型教育法(或称榜样示范法)等。二是借鉴国外价值观方法,如无意识教育法、网络教育法、价值澄清法、两难故事法、角色扮演法、社会行动法。三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理念更新出现的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如生命叙事模式、生态体验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模式、挫折教育模式等,其中内含相应的教育方法,如生命叙事法、生态体验法等。

国外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大体上也分为三类。一是人格品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方法,包括直接的教育、专门的学习计划、课本及各种作品中故事的运用、集体礼拜、哲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等。二是认知理论基础上的教育方法,具体包括价值观澄清法、道德发展阶段论、讨论法、公正团体法等。三是关怀主义基础上的教育方法,具体包括圆桌时间、课外活动、个人故事的叙述等。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和技术,如角色扮演、戏剧演出、假议会、教育性游戏、模拟练习、实践行动、合作学习、任务活动、小组活动、学生导向的研究、问题解决、批评性推理和主题日等。

三、价值观教育项目

从我们所了解的资料看,目前国内还鲜有专门的价值观教育项目,而国外则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基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项目。

1.生活价值观教育项目(Living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me——LVEP)

该计划始于1995年,是在布拉马•库马里斯世界精神大学的倡导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提出的。计划中提出了21种价值观:品质、统一、和平、幸福、希望、耐心、关怀、谦逊、简朴、信任、自由、合作、理解、诚实、感激、勇气、爱、友谊、体贴、忍耐、责任、尊重。其中有12种核心价值观:合作、自由、快乐、诚实、谦虚、爱心、和平、尊重、责任、简朴、包容、团结。目前该计划在全世界74个国家开展,在7000多个地区实施。我国一些地区的学校也参与实施此项计划。

2.沙迪亚•赛人类价值教育(Sathya Sai Education in Human Values——SSEHV)

该项目是由印度圣哲沙迪亚•赛巴巴发起的,意在让孩子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借由精心设计的教育课程,将真理、正义、和平、爱和非暴力等价值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最近,SSEHV已把名字改为“Educare”。一些研究者对其提到的五种价值观有所质疑,认为把这五种价值观确定为核心价值观还有待商榷。目前已有32个国家在实施该项目,我国还没有实施。

3.“世界和平”道德会考(World Peace Ethics Contest——World-PEC)

该项目是在法身基金会、法身寺及世界各地的修行中心与国际佛学社的合作之下举办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世界和平。该项目于1982年在泰国开始实施,每年进行一次价值观测验,目的是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学生的道德发展。项目的推进是基于课本的,课本中提到了38种关于“吉祥经”(佛教的一种经文)的价值观。1982年,该项目的参与者有382人;到1998年,参与者增加到4732291人。全世界共有147个考试中心,竞赛的获胜者将会得到国际机构颁发的奖章,以及相应的奖金和资格证。我国参与了该项目。

4.佩恩弹性计划(Penn Resiliency Project——PRP)

该项目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研究中心设计的一种基于学校的课程计划,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计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与行为能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应对日常的困难和挑战。目前,许多教育学家对该计划提出质疑,认为计划中提到的教育内容不一定与价值观教育有关,所以其发展还需进一步去完善。该计划在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学校实施,我国没有加入其中。

四、启 示

通过比较我国与一些国家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价值观教育的研究需要加强。相对而言,国外价值观教育研究比较深入,研究成果规范、系统,而我国对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比较薄弱。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各学段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及其衔接等问题需要明确。为此,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又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体系,以便有效地指导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实践。

二是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应侧重道德价值观教育。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上,虽然各国的提法不同,但主要体现为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这是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旨、中小学生生命成长阶段的规律相对应的。有关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基础性的,如爱(包括孝、同情、感恩)、诚实、勤劳、节俭、利他(包括助人等)、自尊(包括羞耻)等;一类是需要理智、意志的,如爱国、责任、自律、守信、奉献(包括志愿、公益)等;一类是时代性的,如规则、尊重、宽容、公正、和平、合作、可持续性(包括环保)等。我国中小学道德价值观教育应根据各学段学生的特性开展相应内容的教育。

三是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力度需要加大。尽管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入,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国外价值观教育的项目中可见,国外有很多专门的价值观教育机构与组织,这很有利于推动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开展与深入。虽然我国已有一些地区或学校参与其中,但缺乏自己的机构与组织。我国应该借鉴这样的形式,在不同层面上组织价值观教育专项工作,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小组,设计专门的教育计划,不断推动与深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逢贤.价值观教育及其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0,(5):53—56.

[2] 裴娣娜.中小学生生存的文化环境与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6):22—24.

[3] 李斌雄.论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1,(6):20—25.

[4] 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刘慧,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生命教育、德育原理、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曲悦,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48】

责任编辑/杨建伟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