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等
2009-01-27苏令银等
苏令银等
论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
●苏令银(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赛博空间本质上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真实空间的拓展,而非离开人的存在的独立世界。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具有物质性、符号化和人机互动性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祛魅的道德启蒙过程。当前对赛博空间的道德认识并没有突破传统理性的藩篱。因而,关注“当下”的物质生活实践、祛除传统理性对赛博空间的道德遮蔽、实现主体的道德自律就成为赛博空间道德实践的基本路向。这将有助于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回归其自身,为赛博空间道德实践走出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约9600字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陈正辉(南京师范大学广告学系)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文章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约8000字
青少年网络行为导向探析
——基于网络空间的社会性视角
●王玉娥(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代金平(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编辑部)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且是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行为场域,网络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丰富性、平等性、去抑制性、超时空性等社会属性,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和行为具有双重影响。为此,我们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网络观;其次,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合理干预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第三,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强化网络行为的法律规范、制度规范和道德伦理规范,营造良好网络氛围;第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对网络空间依法进行科学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约6400字
中美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
●陆伟华(广西大学图书馆)
学校网络伦理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英特网的诞生地,其英特网的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国应该重视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制定和完善确实可行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教师的网络伦理素质,加强网络伦理课程化建设和网络法制教育。
《教育探索》,2009年第9期,约4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