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偶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2009-01-27唐慧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对偶意象

【摘要】对偶句读简短,灵活多变,表现力强,它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偶句的句子结构的自由、上下句的紧密联系和名词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对偶 诗歌意境 意象

對偶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方式,早在先秦就已经大量运用,后来它又成为各种文学样式的重要表现手段。尤其是在诗歌中的运用,它不仅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凝练精美的特点,而且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且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两个短语或句子。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句),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义上相互补充,是个非常工整的对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结构形式和表意关系来看,对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结构上的对称性。对偶的基本特点是语言要素的整齐对称,两两并行的句子,字数长短相同,词性对举。这种工整美观、凝练匀称的句子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语意上的内在联系。对偶句中,上下两句的两两对举,大大突破了语言线性表达的束缚,增加了上下句的联系,同时由于词语在对偶句中获得了某种独立性,使词语的表意功能极大地发挥,因而上下两句在相互影响中形成了整体的表达效果。

对偶带给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义是重大的,尤其是在诗歌的意境的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美学境界,意境的有无成为判断诗歌优劣的较为重要的标准,意境的创造遵循的是情感与想象的逻辑而非语言的逻辑,而对偶这种修辞手法能突破语法规则的某些束缚,产生一种特有的语效,达到创造意境、情感宣泄的目的。

一、对偶带来了句子结构的自由,使得诗人可以根据意境创造的需要调整词序

对偶的上下两句整齐匀称,前后呼应,顾盼生辉。单说一句,会让人感觉突兀,语意没有着落,情感无法升华。例如,如果直接写一句“渭北春天树”,是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句子是不平衡的。从语法上分析,“渭北”和“春天树”之间没有任何语法联系,这个句子无法分析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如果加上“江东日暮云”,则句子就可以成立了,它依靠上下句的对称建立了一个新的平衡。对偶打破了以动词为中心组织句子的规则,实现了语言结构上的最大限度的自由。

对偶带来了句子结构的松散及顺序的随意性,使得诗人对句子结构和词序的安排有了一定的随意性,诗人可以根据诗歌意境的需要对词序作出适当的调整,诗人常常打破局限,在广阔的背景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何逊《慈姥矶》)里,动词放到了两个名词的后面,而不是处于中间,两个名词直接并列,呈现一幅清远朦胧的意境: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峻峭的崖壁连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愁思并未随同流水逝去。再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且不论这句是否倒装,上下句是否调换,仅以“归”、“下”的位置而言,就增加了一种热闹的气氛。

二、对偶带来了词语的独立,便于增加上下句的联系

意境的创造在于把一个个浸透诗人思想感情的局部画面即不同意象组合成统一的、完整的艺术空间。正如语言的最小独立单位是词语一样,意象也就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所谓“立象以尽意”是传统诗歌的理论基础。对偶句对语法规则的突破,实际上突出了词语的作用,对于诗歌的意境创造而言也就是赋予诗人意象并置的自由。

对偶句语法规则的弱化,使上下句的词语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影响,各个词语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语义相加,而是相互粘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获得了一种语义上的关联和凝聚力,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整体。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这里“落花”和“微雨”、“人”和“燕”都不是分割的、零散的,联系上下句来看,可以看到和谐的景象:孤独的词人,久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和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的两只燕子,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对偶句外部形式上整齐相对,内部语义浑然一体,上下句的词语互相影响,增加了语义的信息量,使语言表达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上句着眼于空间的广阔,下句着眼于时间的悠长。两句的意象通过对偶连接在一起,表现出一幅无边无际的秋色。

三、名词的自由排列,便于突出诗歌意象的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对偶句灵活自由的句法,动词地位降低乃至完全消失,关联词消失,使得名词凸显出来,以至形成了所谓名词句。

名词句以名词为中心词并可以自由排列,不但没有连接的虚词,连动词、形容词都完全抽掉了,没有任何解释说明,只停留在对画面、场景等形象的列举上,却没有对这些形象做具体描述和细化。“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楼船”对“铁马”,“夜雪”对“秋风”,“瓜洲渡”对“大散关”,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飞跃:一句是冬,一句是秋;一句是东南,一句是西北。这样一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些和名词句的意象叠加是分不开的。

形象表述上的简约性使得名词句的句义结构实际上是不完整的,意象组合是离散的、模糊的。但恰恰是这种描述细化的缺失,让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一种不确定性,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效果,使诗意呈现开放的状态,语句蕴涵了明显的想象空间,实际上它也是诗人在创造意境上的一种方法: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去体会字句中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就这两句诗而言,它是由多个意象并置而产生的意义的总和远远大于单个意象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浮云”和“游子意”之间,“落日”和“故人情”之间,由于中间没有连接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模棱两可的,创造空间留给了读者;另外,诗中有“浮云”、“游子”、“落日”、“故人”四个具体意象,但在诗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具体的意象,而是一组动态的、完整的画面。诗中四个意象实为四幅画面,高低远近,展现给人是一组动态的、变化的单独镜头。而将这四幅画面连在一起,又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游子即将远离故人的离愁别绪和无限伤感。

可见,对偶赋予了诗人意象组合的自由,诗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其选择的意象进行排列、组合、镶嵌。同时又把这些意象离散化了,打破了因果有序关系,组合在一起却又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性空间,这也就是意境产生的过程。

★作者简介:唐慧菊,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与外语系教师。

猜你喜欢

对偶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对称之美
品味对称之美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