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战略思考

2009-01-27

天津农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推广模式农业推广模式创新

陈 俊

摘要:重新界定了农业推广的定义、本质、目的、目标及任务,在认清现行农业推广工作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科学、适用的当代中国农业推广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程序体系;二是要构建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家政教育、法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健全农业推广法律体系。

关键词:农业推广;推广模式;模式创新;体系;原则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4.019

Strategic Thinking on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 China

CHEN Jun

(College of Humanities,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he nature, purpose, objectives and tasks was redefined again, on the basis of a clear understanding on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in the work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 China was proposed, which should be composed of two parts, one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cedures for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econd, it was necessary to build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rule of law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and a sound legal system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xtension;promotion model;model innovation;system;principle

随着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农业推广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对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统计表明,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贡献率为45%,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70%~85%相比,相差甚远,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1]。因此,建立科学、适用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新时期农业推广的界定与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新时期农业推广的新界定

农业推广应当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新时期农业推广应该如何界定,笔者认为“农业推广”是一种把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通过各种手段传递、传播、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决策能力,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新时期,农业推广的本质是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和农民素质教育[2],目的是使农民迅速掌握新技术,培养农民,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农业推广的宗旨是服务于“三农”事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农业推广面临的新任务是:继续将农业科技推广作为中心工作;开展各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竞争力;开展青少年培训,培养未来优秀农民;开展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爱国热忱,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3];健全农业推广法律规范机制。

1.2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1)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而非以用户爱好为导向;(2)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效率较低,推广人员热情不高;(3)推广人员技能水平较低,缺乏有效传播策略;(4)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到位;(5)在引导农民树立现代生活新观念方面做得不到位;(6)对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力度不够,导致未来新式的优秀农业后备人力资源极度缺乏;(7)缺乏对农民进行与“三农”事业、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国情教育,致使农民对一些限制性政策有抵触情绪;(8)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力度不够,农民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9)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推广法律体系。

2新时期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与构架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农业推广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事业。

2.1农业科技推广程序构架——农业推广体系的主体构件

2.1.1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前的工作第一,成果分析。对科研成果进行筛选和优化:(1)实施成果的费用应当能够承受;(2)实施成果应当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3)成果实施成本费用与最佳计算结果应当接近;(4)被实施的成果应当为当前市场急需的新产品;(5)被实施的成果应当能够促进农业、某一产业领域的革新与突破;(6)成果的实施应当有利于“三农”事业的发展。

第二,市场分析。在对所筛选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前,还应当对市场进行分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开发。在市场分析时应当依据如下条件:(1)该项目投入市场后应当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该项目开发推广后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3)该项目在市场上流行的高峰期应当较长;(4)该项目的实施应当优越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第三,政策分析。除了进行成果分析和市场分析外,在成果二次开发前对国家政策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该项目的实施应当是国家积极提倡的,并且给予优越的条件。

2.1.2农业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经过成果分析、市场分析和政策分析后,就得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这一过程是对原成果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是将其用途进一步细化等一系列的改进程序。

2.1.3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实施经过二次开发的农业科技成果就可以进行推广转化实施了。在推广转化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一定的模式进行的,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有:(1)产学研一体化模式;(2)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3)农业中心户示范模式;(4)技术支持和科技扶贫模式;(5)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化模式等。但仅仅依靠单一模式已不适应农业推广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对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进行创新与融合。在国家级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区——杨凌,存在两种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可供借鉴。

第一,“乾兴模式”。该模式为:“流动专家+公司+客户”。流动专家是指乾兴专家咨询公司虽有34名顾问,但这些顾问仅是公司优先考虑使用的专家,并不以这些专家为限,而是根据业务需要,可能会聘请顾问以外的专家。所以公司聘用的专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业务需要不断重组,其专家源是以杨凌为主,面向全国,甚至根据需要聘请国外专家。这里的公司指乾兴公司,客户指咨询公司服务的对象,包括农民、涉农企业和政府。公司充当了农业专家与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桥梁。田建生总经理称他们的模式为:“公司搭台,专家唱戏,客户买票”。收入在公司与专家之间合理分配[4]。

第二,“大学依托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该模式为:在政府支持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市场为引导,联合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农业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移的新型推广体制。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为专业户、示范户、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带动农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模式在杨凌地区表现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信息、人才、成果等科教资源为依托,以杨凌示范区搭建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转化体系为平台,以农户参与为导向,以专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为纽带,以“专家+协会+农民”、“专家+公司+农民”等为主要形式,培养农村各类专业户和示范户。目前,该模式已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2.1.4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益评估 农业科技成果经过成果分析、市场分析和政策分析后,再经过二次开发,然后通过一定的推广模式转移给用户,最后通过用户实施而转化为生产力。到此为止,确切地说,应该是当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给用户后,便达到了推广的直接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该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效益就一定会很高,因此还必须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评估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完成了农业推广的任务,以及推广组织或推广单位是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1.5农业科技推广程序构架的配套措施(1)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例如,既要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还要帮他们解决如何种,如何养以及如何才能卖个好价格的问题。拓展服务的内容。例如,对农民进行咨询服务时,咨询的内容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其包括生产预测、市场信息、农业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诸多方面。

(2)建立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5]。对推广人员进行业务综合素质培训。既要注重产中技术的专业培训,又要开设如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课程,使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推广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在职深造,基础扎实的可参加研究生班学习,基础较弱的可参加专、本科自学学习,努力提高推广人员的文化素养。对推广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3)建立高效率、系统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传播策略。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这样可使农民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农科信息,从而缩短了农科成果推广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此外还可邀请农民代表到农业高科技园区参观等。

2.2农业推广体系其它构件的建设

要构建完整的“中国农业推广体系”,除了构建好农业科技推广程序构架外,还必须做好农业推广体系其它构件的建设。

2.2.1对我国农民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农业已经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转变为包括产前信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和产后农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贮藏等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农业中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对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因此,必须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普及率低,在部分落后地区几乎没有任何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这不仅限制了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农业推广应根据农民就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现代农业培养优秀人才,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创造条件。此外,还应当在县、乡两级设立专门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立完整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

2.2.2开展家政教育,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生活新观念随着小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现代生活方式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但是,在农村社会中传统的风俗习惯仍起主导作用,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与传统习俗的激烈碰撞已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农民尽快转变传统的陈旧观念,树立现代生活新观念。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就是对农民进行家政培训,通过培训,指导农民掌握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巧,学会家庭理财知识,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和家庭生活的质量,维护家庭和睦,改善邻里关系,在农村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2.3开展农村青少年教育,为“三农”事业提供优秀的后备人力资源农村青少年是农村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影响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展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大力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引导农村青少年正确对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树立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科教兴农观念;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培养农村青少年的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从而为“三农”事业提供优秀后备人力资源。

2.2.4开展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农民的爱国热忱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农民,既要承担义务,更要维护权利[6]。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使农民能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培养农民成为守法公民,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农村社会向着法制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农民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要执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必然会将农民经济利益的膨胀限制在一定范围内[4]。所以还应对农民进行国情教育,让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农民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能够顾全大局,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5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劳动力要素在农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求得发展,而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势单力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帮助农民树立竞争意识和协作观念,提高自我决策和发展的能力。

2.2.6健全农业推广的法律规范机制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推广法律规范机制。因此,必须尽早建立起良好的政策法规平台,以指导农业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1)立法上要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农业推广法律法规,各省市也要根据地区实际出台“农业推广法实施办法”。此外,还应当制定全国性的《农业推广法实施细则》,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推广法律体系。(2)在执法方面,加大现有政策法规的执法力度,并建立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推广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3)政府还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和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明确国家成为农业科技推广投资主体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推进农业推广主体的多元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宝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5 (1):12-15.

[2] 杨宏. 浅谈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与作用[J]. 杂粮作物,2003(2):123-124.

[3] 罗文杰.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推广的目标和任务[J]. 农业科技管理,2004(4): 43-45.

[4] 王慧莹. 农业科技推广新形式:乾兴模式[J]. 农业科技管理,2004(1): 14-16.

[5] 张湘.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 天津农业科学,2008(2): 62-64.

[6] 聂闯. 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现状[J]. 世界农业,2000(1): 50-51.

猜你喜欢

推广模式农业推广模式创新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
媒介融合下新闻客户端推广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