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公室生态调查

2009-01-25徐浩程

决策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领导者受访者职场

徐浩程

职场是由一个个办公室组成的,办公室就是一个个小职场。通过办公室生态,我们可以管窥全豹,观察、思考整个政界职场的生态。

在公考考试辅导书之后,谁将成为这个“国考季”里下一本畅销书?

《决策》杂志从采访中得到的答案让人吃惊:《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以下简称《我》)。“此类公务员职场书籍,被众多考生认为是应对政府办公室政治的必备书、职场的进门砖。”对于这一答案,相关专家如此解释。

《我》被誉为公务员的“职业圣经”,自出版以来就畅销不衰;它也是一幅办公室生态的画卷,其中绵密悠长、花样百出且不露声色的明争暗斗,被作者以冷峻的笔触描摹得淋漓尽致。

从年初的《潜伏》到年末再度火爆的《我》,对办公室政治的热衷、推崇贯穿全年,其中显然不乏大批公务员的簇拥。那么,办公室生态究竟如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办公室的生态?在现代职场理念下,又应该如何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与办公室生态?

围绕上述问题,2009年11月,《决策》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与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有效

样本193份,覆盖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北京等省份,调查对象主要为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最小的职场”

“别总觉得大世界小世界有多大区别,一个人一辈子混得好不好,不在于他在哪里,而在于他处理同周围几个人的关系,处理好了,就全解决了。”这是《我》中综合处副科长汤丽娟的“名言”。

在网友“阳光天堂”手录版的《我》中,这句“名言”被加黑加粗,放在整本书最前面。“阳光天堂”想要提醒读者的显然是,如果汤丽娟所在的办公室是个小世界,那么整个职场就是大世界。小世界、大世界,机关办公室、商界职场,除了大与小之外,并无多大区别。可以说,每个办公室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职场,职场就是一个固化、放大版的办公室。

办公室生态真能成为管窥整个职场生态的一面镜子吗?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决策》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办公室生态能否反映一个地区职场的生态?——对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2%的受访者选择了“能反映”,46.4%的受访者认为“部分能反映”。总体来看,超过8成的受访者认同汤丽娟与“阳光天堂”的观点,认为透过办公室生态,足以观察整个职场的生态。

那么,在办公室生态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在小说里,汤丽娟为争夺科长之职,合纵连横,与办公室各人员先后结盟、分化,力图孤立竞争对手——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副科长李瑞。网友戏谑称,“如果将这些尔虞我诈拍成电视剧,绝对不比曾在英国热映的《辦公室》差。”现实中,机关办公室内的勾心斗角真有如此严重吗?

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办公室生态”时,仅有11.1%的受访者认为,办公室生态中“人员之间勾心斗角,不能团结做事”的问题表现突出。相较而言,22.2%的受访者认为“职场潜规则大行其道,主要精力都用在揣摩领导上”是当前办公室生态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外,11.1%的受访者认为办公室中“人浮于事,自律性差,团队目标不明确”,6.7%的受访者认为是“暮气沉沉,效率低下”。

总的来说,51.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办公室生态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过,其余48.9%的受访者也认为“大部分办公室生态挺好,只存在一些小问题,稍稍修正即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势均力敌。

“如果进一步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会发现,占调查总人数三分之二的公务员受访对象中,近80%的人对办公室生态比较认可,而其他三分之一的受访对象中,近80%对办公室生态却持否定态度。”相关专家向《决策》分析道:“内外评价的不一致,这也许是目前办公室生态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

什么在影响生态

“这楼里都是人精,他有这个经验这个本事吗?”当《我》以一位新局长空降结束时,作者也不禁为自己描写的办公室生态担心,为这位新局长担心。在这个虚构的办公室中,勾心斗角、揣摩领导以及让他人收拾烂摊子几乎成为他们全部的工作,生态被破坏至无以复加的地步。

应当庆幸这只是虚构的故事,但也应该反思,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办公室生态?是什么因素在危害办公室生态?

在《我》中,作者最终将这一切归结为体制,并写道,“从另一个角度看,我的无措和惶恐更是合乎情理,这舞台仿佛蕴含无数交锋,但又好像毫无冲突,什么都是对的,哪一个角度都有存在的理由,哪一场纷争都有它的逻辑。每天在奔向厌倦的路上,我想,关于体制,‘我不开心能不能成为一个理由?”

这一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受访者的认同。调查数据显示,25%的受访者认为“管理体制”最能影响与改变办公室的生态,位居所有影响因素第一位。

其他影响办公室生态的因素还包括:23.1%的受访者认为“领导者个人领导能力”至关重要,位居第二位;19.2%的受访者认为“外部监督”能有效影响与改变办公室生态,位居第三位;11.5%的受访者认为“职场潜规则”对办公室生态有重要影响,在所有因素中排在倒数第二。

在这些因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办公室政治。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5%的受访者认为办公室政治对办公室生态有重要影响,在所有因素中排在倒数第三。但在回答“您认为哪些因素对办公室生态危害最大”时,36.7%的受访者却选择了办公室政治,仅位居“领导无视规则按个人喜好行事”之后。显然,办公室政治对办公室生态形成的影响不大,但危害却巨大。

很不幸,“办公室政治将更加惨烈”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选定为金融危机将带来的13个“意外”之一。这也许能解释《潜伏》为何会被解读为“办公室政治教科书”,并在年初掀起一场办公室政治热。

其实,即便没有金融危机,要拒绝办公室政治似乎也不可能。在回答“您认为办公室政治能否杜绝”时,53.3%的受访者认为“不能”,22.2%的受访者认为“完全不能”,只有17.8%的受访者认为能杜绝,其余则认为没有必要杜绝。

被寄予厚望的角色

在办公室政治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是领导者。

调查数据显示:23.1%的受访者认为“领导者个人的领导能力”最能影响与改变办公室生态;

44.9%的受访者认为“领导者无视规则,按个人喜好做事”对办公室生态的危害最大;

68.2%的受访者认为领导者对办公室生态的形成与改良“非常重要”,11.4%的受访者认为“重要”,两者合计达到79.6%。

与此相对应的是,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高层领导在参加一个代表团会议时,直言,“如果说党风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那么,风气关乎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培养一个单位的好风气,也是领导的政绩。”

在办公室生态建设中,领导者显然被置于一个关键位置,成为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角色。

对此,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作者洪放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认为,一位领导虽然不能力挽狂澜,改变整个政府的风气,但是至少能影响其治下的生态。“领导是单位的灵魂,其一言一行都会给机关打上烙印,给员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个和谐、向上、积极的机关背后一定有一位‘好领导,而如果领导者在机关文化与作风建设中自损形象,也自然会产生消极作用。”

《我》中的钟处长是后者的典型。他将“领导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巧设矛盾一招。

钟处长有意将综合处正科长一职空缺,让每一个下属都觉得自己有希望,同时又意识到他能左右每一个人在“办公室生活的情绪和处境”,“但他始终没有发出明确的指令。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他举着发令枪的动作,这让你觉得他随时可能扣动扳机。许多人围着他转,留意着他的枪响,远远望去,不同的诉求构成了一个大线团。”

在这个大线团中,综合处各人员相互掣肘,相互猜疑,像螃蟹一样“你夹着我、我勾着你”,整个生态亦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破坏。

“绿色办公室”

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是,在目前各地改善办公室生态的措施中,其目标指向却多是被领导者,而非领导者。

典型的例子是2007年河南省委组织部下发的机关办公室十大禁令:不准打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不准玩扑克、打麻将、炒股;不准随意表态、乱发议论;不准随意串岗、扎堆聊天;不准制造和传播关于领导班子人事安排的谣言和小道消息……这些禁令所指显然是普通公务员,而非领导。等到2009年,这些禁令被部分移植到南昌,并加上了暗访、偷拍等新手段,但目标对象却并没有变。

也许正因如此,调查数据显示,50%的受访者认为这些措施对改良办公室生态“效果不大”,19.1%的受访者认为“完全没有效果”,只有7.1%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有效”,其余23.8%的受訪者认为“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在现代理念下,办公室生态应当建成什么样?怎么建?

从2004年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向官员推荐《致加西亚的信》以来,官员荐书,以书施政改变理念整饬官风,建立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将办公室建成学习型或人性化办公室固然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但较之现代政府理念要求的深度与广度,我们更愿意用“绿色办公室”来描述未来的办公室生态。“‘绿色办公室的表述,或许是当下最为贴切的表述。”一位行政管理专家向《决策》表示:“这个概念相对其他概念而言,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与人文关怀在里面。”

“绿色办公室”不是一个新概念,多年前就由国外企业从能源消耗与健康的角度提出。但在此处,“绿色办公室”的内涵相较此前将更为广阔,指向的是一种公平、健康、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以及办公室风气与生态,也即是说,不仅是办公的环境要绿色,而且氛围、生态也要绿色。

对于“绿色办公室”如何建设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21.2%的受访者认为,首要的是应当“建设一个公平的竞争格局”,18.6%的受访者认为应当从职场文化入手,树立良好的职场文化,此外还有超过14%的受访者认为“不同部门之间的轮岗”能有效建立“绿色办公室”。

链接: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

您所在办公室生态可能正在变糟

1、办公室里的小圈子增多;

2、同事之间的交流少了,猜忌多了;

3、像葡萄藤般传播的传闻与小道消息增多;

4、当领导提出一项建议时,反对的意见少了,附和之声多了;

5、揣摩领导的人多了,做事的人少了;

6、推诿扯皮的情况多了;

7、办公室的朝气正在褪去;

8、个人能力变得没有人际关系重要了;

9、八小时外比八小时内更为重要了。

猜你喜欢

领导者受访者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