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2009-01-25刘惠群
刘惠群
在与众多的中学语文教师交流中,他们都说一直以来被这么一个问题所困绕:语文教学中,尽管老师们从字的音、形、义讲到词的解释;从句子的分析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方面大讲特讲,学生们也大练特练,但是语文教学为还是走不出“高投入,低产出”这样一个“怪圈”,并且不少的学生文不成体、言不由衷,跟别人也没能顺畅的交流。其实,症结在于,教师没能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造成过程与方法的断层,致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错裂所然。
广大的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全面提高的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及综合性学习,内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最终使自身的语文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2001年实施的《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人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勇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主要做法主要有:
1.多让学生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在语文课上,假如只是采用是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学生仅需回答老师课前设计好的一些问题这个简单模式,学生学习就会感觉枯燥造成被动。老师应该更多采用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分合作小组展开讨论,那样效果就会很好。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曾设计“让学生划出并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开放式的问题,结果一女生就领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别具匠心,问其原因,答:因为“朵”字会使人联想到那颗流星犹如“花”一样美丽动人。学生这种智慧的火花让我惊叹不已。
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作用可以说是“一石多鸟”: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会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语文素养,还可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2.推行师生同登讲台的互动式学习模式。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在上课前,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让学生上台描述所见所闻,或讲故事、推荐最喜欢的书等等。通过一段时间后,逐步提高讲解时的要求,务使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树立了自信心。
3.敢于倡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认真学习态度,老师要敢于突破常规,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采取学生批阅和老师批阅、家长检查签字相结合,学生自己批阅与合作交叉批阅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批改查阅形式。
尤其在作文的批改上,更要多指导学生互评作文。同学之间要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的过程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还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很快地上升,为其培养终身学习的素质。
4.推行读写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其实,语文教材精选名家精华,取各族瑰宝,集历代珍品、收各国精萃,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内容可谓丰富矣。综合了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范本。教学中,应该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文本特点,精心去选择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及时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如师生共同完成《寓言三则》的学习后,我曾经指导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小寓言《大树和小草》;当同学们正流连忘返于春的美景中时,我相机行事,启发他们动手、动脑,根据春雨、春草的特点,各造一个比喻、拟人句,感叹句,并尝试着写一首七言绝句;学完《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阅读了叶圣陶等人续写的故事,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也为本文续补故事情节,想象和夸张的色彩越浓越好。通过仿写、续写的方法,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激起写作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作文技巧,开拓他们的想象力,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过去教师那种“一只粉笔”“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语文教师要敢于解放思想,多考虑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高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大旗,唯其如此,语文教学才能出高效率。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