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009-01-25宋景田
宋景田
重点解析
一、明代的“海禁”政策
1概念:海禁是明清两朝政府禁止中国民间私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亦称“洋禁”。严行海禁是明代前中期的一项基本国策,起始于明朝之初。当时朱元璋实行海禁,并采取有力的海禁措施,除朝廷可以进行通过海道的对外交流,对民间则“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
2实施背景:明朝建立之初,蒙古“北元”政权仍对明朝构成威胁,日本海盗集团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南倭北虏”的边防格局,使政局不稳。面对活跃于海上的亦商亦盗的走私势力,明朝统治者不仅在沿海修建城防,而且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百姓私自出海贸易,严令“片板不许下海”,把出海的人看成是“无君无父之辈”和“化外之民”,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对海上走私集团进行经济封锁;另一方面,朱元璋的海外政策基本是睦邻友好,他把当时所知道的海外国家或地区都列为“不征之国”,并告诫子孙不要倚富强而无故兴兵。在严格的海禁政策下,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惟不通商,而止通贡”。
3实施原因
第一,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明初社会经济虽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没有强烈的对外贸易要求,这是根本原因。第二,导致明王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倭寇问题。元朝时,倭寇就不断到中国沿海骚扰。到明朝后,日本海患集团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为祸更甚,这成了明王朝推行海禁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4实施过程
明朝与日本于1371年恢复邦交。1380年,朱元璋以胡惟雍谋反朝廷,“欲借日本为助”,决意绝之,开始推行海禁政策:屡次下令禁止民间人海“通番”,“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成祖朱棣的海禁政策稍为松弛,允许日本官私商人来华贸易,但对来华贸易的人数、船数、次数都做严格限制,同时加强海防,防止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扰和破坏。明中叶以后,明政府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乃罢市舶不设,更严厉推行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至穆宗隆庆年间,明政府方取消海禁政策,恢复正常的海外贸易。
5主要危害
明初实行海禁后,不但民间贸易被停止,官方的朝贡贸易也处在低水平上。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大规模的海上经略活动,但只有政治目的,并无真正的经济贸易活动。郑和下西洋后,即便是官方的朝贡贸易,也被一再加以限制。海禁政策实际是闭关主义的表现形式,它导致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每况愈下,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正常商品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停滞和生产关系的腐朽,从而阻滞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清朝前期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这种政策虽是封建政
府实行的防御自卫式的政策,但有消极落后的一方面。这种具有消极影响,落后且防弊自卫式的政策,一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停止。
2产生原因
(1)“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在自给自足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中,中国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且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乾隆帝就在写给英国女王信中称:“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闭关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
(3)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满清统治集团尤其害怕中国受西方影响和侵略,怕中国民间反清力量与西方国家勾结起来反叛。明朝中期以后,先后有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这成了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
3主要内容
(1)贸易方面:包括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清政府对内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严格限制造船的规模,限制国内货物出口;对西方贸易船只予以严格限制,尽量减少通商口岸的数量,并且对外商和华商的活动都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2)心理方面:一方面,夜郎自大,盲目地夸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排斥西学,面对新的文化技术,统治者没有了接受的兴趣与交流的信心,干脆一切深闭固拒,并斥之为“奇技淫巧”。
4历史影响
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海外贸易政策的主导倾向是统制和限制。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主要出于政治原因。这种政策虽然有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入侵的自卫作用,但更主要的是要防范人民反抗,巩固封建统治秩序。闭关锁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对外贸易优势的逆转,丧失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手工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同时,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交流,落在了世界潮流的后面。这是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历史转折。
三、历史认识
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说:“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士兵就会越过边境。”这就是说,战争往往起源于贸易限制。在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和士兵越过边境之间其实有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走私活动兴起。当走私都不能满足贸易要求时才会有战争。任何一种再严厉的海禁和打击都无法杜绝走私。打击越严,走私获利越高,走私活动越猖獗,官员越可能受贿。
事实证明,明代仅仅是海禁,不是闭关锁国。海禁的目的是防备倭寇。一旦威胁解除就不再海禁。而满清海禁的目的是防备汉人和海外私通。明代海禁仅仅是限制对日贸易,对西洋贸易不限制,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上明代并没有严厉限制。而满清则是害怕西方文明的传人威胁了它的统治,所以才禁教的。
纵观整个历史,对外开放是经济共同繁荣之道。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两朝,最开放,也最繁荣。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各国进行关税战,限制对外贸易,平均关税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现代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大萧条”持续时间长、衰退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项训练
1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关于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限制外国商人来华经商
B试图建立官方垄断的单一贸易体制
C禁止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明朝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3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 )
A“恐西洋教传人,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
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5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众多,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
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
C频遭列强入侵
D清朝政治腐败
6观察漫画,请为该漫画选择一个最佳主题(注:漫画同上)是( )
A大清盛世B闭关锁国
C和谐社会D自给自足
7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8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