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性.建设性.正确性

2009-01-22陈金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公信力新闻媒体

王 英 陈金华

舆论监督的质量是媒体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这种质量的高低,又与媒体的公信力密切相关。舆论监督的力度如何。并不仅仅是刊播了多少批评稿件,曝光了多少单位来衡量的,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舆论监督公信力的强弱和社会认同感的高低。在我国现有社会制度的体制下,如何切实提升舆论监督的质量呢?

第一。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必须符合社会制度的规定性。我国的舆论监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因此它的运行和机制必须要和我国的基本制度相适应,并成为这个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媒体的舆论监督总是围绕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而不是离开甚至干扰中心工作的,更不像西方新闻媒体以揭露别人的丑闻为光荣。我们的舆论监督坚决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是要遵守纪律的,绝不能借舆论监督谋私利,不能把舆论监督简单地理解为“找茬子”。它应该是监督与帮助的统一、总结与探讨的统一。

第二,高质量的舆论监督要抓社会普遍关心,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事件。要通过舆论监督来匡正时弊,抵制错误倾向,促进问题解决。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有监督所有社会问题的勇气,而不被权势、地位、邪恶所吓倒。这不仅可以检验出一名记者有无组织、有无水平、有无作为,而且也是检验一个新闻媒体有无责任、有无公信力的标准之一。

第三,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来自客观准确的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性是媒体取信于受众的基础。但是在新闻实践中,这个重要的原则并非所有媒体的从业人员都忠实地坚持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在舆论监督中显得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一是随着舆论监督成为媒体争取受众、吸引读者的重要卖点之后,为了取得轰动效应,少数媒体不惜放弃真实性原则,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了一些新闻事实不够准确。但又很能吸引受众眼球的稿件,制造卖点;二是少数记者采访不够深入,对一些重要事实掌握得不够全面,或者忽视了一些细节的真实和证据的收集,导致对新闻事实判断的偏差;三是一些记者主观武断。未经深入采访,便对事件的是非下结论,这种现象往往在当事人双方有强弱之分时,把同情分加在弱者身上,感情代替了是非;四是忽视了必要的审稿程序,缺乏宏观的把握,对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不加分析,把局部的缺点当做全局的不足,以偏赅全,造成了新闻事实的失真。以上种种原因,造成舆论监督公信力的下降。因此。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深入采访,精心策划,严谨求实。

第四。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来自公正无私的立场。舆论监督要有公信力,媒体公正无私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几种因素的干扰,常使媒体的立场发生偏差。首先,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系千丝万缕。有的部门和媒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对媒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一些权力部门当媒体的舆论监督指向他们时,便纷纷利用手中的行政资源、政策资源与媒体进行某种交换,导致少数媒体为了一己之私利,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或者迫于压力不痛不痒地批评两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舆论监督形同虚设。其次,舆论监督的对象往往都是一些“强势”部门。一般受众向媒体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事出有因,引人同情。但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满足某种不合理的要求,企图利用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同时也有采编人员抱着同情弱者的心理,片面听取他们的意见,有关情况不向被监督单位或个人核实,成了某些人的单边代言人。这样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便打了折扣。再次,极少数政治素质不高、新闻职业道德不强的采编人员,利用在媒体工作的有利条件,利用舆论监督这个利器,为个人谋取好处。这种稿件一旦见诸媒体,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只有以公正无私的立场,把舆论监督作为服务社会、推动工作的手段,同时不断完善各种内部监督运行机制,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媒体才能树立权威,赢得信任。

第五,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既要摆正位置,更要坚定不移。所谓摆正位置,就是坚持“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从全局出发。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前形势出发,不可单纯为了提高媒体自身的地位,为了媒体、记者一鸣惊人,而干扰破坏了全局。要坚定不移,是因为舆论监督是一项“难度高、麻烦多、得罪人、风险大”的工作。舆论监督类稿件,往往在发表或播出前。就会有各色人物上门说情,发表或播出后,会有人挑毛病,被批评对象更会提出各种纠缠的理由,甚至是诉诸法律。正因为舆论监督如此艰难,才要求我们更要坚定不移,没有这种坚定性,舆论监督就很难正常搞下去。我们媒体人面对越是错综复杂的关系,搞舆论监督就越要讲究技巧,越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以期获得共赢的结果。

第七,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必须敏锐把握形势,选好监督时机。在萌芽初露时预防式的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最佳时机。记者在此时看准问题,在事件进行当中及时介入,掌握好火候,既不大事化小,也不夸大其词以偏赅全。通过及时的舆论监督使问题得到关注、得到解决。

鉴于此,新闻媒体在以后舆论监督的操作上,如果能坚定不移地遵循上述理念和方式,我们就会避免诸如不顾大局,抓住枝节大做文章;不管效果,乱放空炮;遮遮掩掩,隔靴搔痒;偏激失实,授人以柄等低水平舆论监督的出现。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我们的舆论监督才会更具有效性、建设性和正确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推出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我们的新闻媒体才能牢牢地占领舆论监督这块主阵地。长此以往,才能彰显我们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才能筑牢新闻媒体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公信力新闻媒体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