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评论“镜鉴”社会进程

2009-01-22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3期
关键词:时评舆论监督嘉兴

刘 哲

新闻媒体天生就具有对社会进程进行审视、监督的功能,在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凸显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党报评论的独特作用,使其成为党报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利器”,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课题。

加强舆论监督是时代赋予党报评论的重要使命

长期以来,我国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党报新闻重要体裁的党报评论。在其中更是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往往对社会现象、典型案例“一锤定音”,称其具有重大政治功能也毫不过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一直都没有放松过。邓小平多次强调: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做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对舆论监督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对媒体评论栏目监督作用的重视,典型地体现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考察央视“焦点访谈”时为其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是朱镕基对“焦点访谈”的评价和期望。也可看做是中央领导对各种媒体评论的定位和期望。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年来,时代发展对党报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由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党报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当前,我国处于人均GDP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时期,世界性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是一个国家矛盾凸显、价值观分化、利益冲突加剧的特殊时期。在经济领域,大量疑似违规乃至违法的经济现象需要辨析;在社会领域,贫富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等状况需要匡正;在政治领域,一些违背民主法治建设的做法需要制止,尤其是当前处于腐败多发期、高发期,“潜规则”、“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和体制积弊都需要社会舆论公器进行揭露和针砭。

作为党报重要舆论工具的评论,在开展舆论监督中有如下特点:一是权威性,即监督比较权威,往往是拨开迷雾,一锤定音;二是力量性,就是监督比较有力量,能够对不良现象进行沉重打击:三是引导性。能够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监督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有利于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和社会进步。因此,党报评论在新时期肩负起舆论监督重任可谓使命重大、责无旁贷。

创新党报评论,切实肩负起舆论监督的职责

2007年1月5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刊登一篇招聘启事,《嘉兴日报》招聘“评论记者”,年薪至少8万元。该报头版每天都设有“嘉兴时评”,评论记者结合采访发表意见。而这些评论属监督性质的至少占一半。

《嘉兴日报》的评论只是近年党报评论竞相加强舆论监督以顺应时代发展、赢得读者的一个缩影。中央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在“人民时评”、“青年话题”、“青年论坛”等栏目加大监督分量,2007年6月团中央阅评特别表扬6月5日的“青年话题”的监督性评论:“对匡正时弊、改善施政、发扬正气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在地方,《解放日报》特开辟“解放监督”,浙江省立法鼓励媒体舆论监督,《河南日报》推出以民生、监督为主旋律的“中原时评”版,《宁夏日报》开辟“阵地”、“为民分忧”等监督性的言论栏目,而以《嘉兴日报》为代表的市级党报更是掀起了改革党报评论、加强舆论监督、争取市民读者的热潮……

党报评论如何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笔者认为,其一,起码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在内容方面,首先要考虑题材的重大性。党报评论不宜过多关注社会上的鸡毛蒜皮及“八卦”新闻,而重点在对重大事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普遍问题进行监督镜鉴,这有益于节约评论资源和引导社会舆论。例如,2007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其时,网络上“全民打虎”,但官方态度暖昧,莫衷一是,《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适时推出,被广泛转载,也被看做是高端的态度,民心为之一振,广大网民欢呼中央级党报为“华南虎事件”定性,起到了非常积极、重大的作用。

其二是要考虑题材的民生性。当前,尤其是金融危机时期。民生问题关系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用党报评论监督损害民生福祉的现象特别重要。2009年8月13日《嘉兴日报》头版“嘉兴时评”刊登《大学生为何对“失业”登记不感冒》,就提出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流于形式的问题,有效地督促了有关方面的工作。

其三,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对公权滥用的监督是媒体的天然职责,对党政部门的施政监督也是党报的权利。当前,党报评论是党报加强权力监督的最有效武器。2009年4月15日,《河南日报》刊发“今日社评”《绿化整治切莫毁了绿城》,对借“绿化整治”之名毁绿伐树提出了严厉批评,广大群众一片喝彩。2009年6月24日“人民时评”《政府应该如何应对“麦克风时代”》,对某些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不积极发布信息、澄清事实提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四,要提高评论监督的建设性。监督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建设,为了推动党政部门更好地工作,促进群众幸福和社会和谐,因此,要注意把建设性意见、可行性建议寓于批评监督之中。2007年《中国青年报》在一期“青年话题”言论版中,刊发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的《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一文,对给媒体监督“穿小鞋”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被130多家媒体转载。中宣部阅评称赞“把问题摆上桌面加以剖析和辩论。不失为一种广开言路,助推民主建设的举措”。

在评论的形式方面,笔者认为党报评论除了继承自己逻辑严谨、周严、语言平实等传统外,也应向新兴媒体如网络、电视评论学习。注意运用生动、鲜活、具象的语言来辨析问题,增加感染力和传播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时评舆论监督嘉兴
《初心》
嘉兴学院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浙江嘉兴卷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