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2009-01-22张洪祥
张洪祥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组织学生在高考前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复习,是摆在每名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备考针对性,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让信息技术与复习课有机结合,在高三政治课的复习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动态的知识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在高三思想政治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理论。而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必修与选修内容,容量大,时间紧。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看书难以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如果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印象,将给学生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动态的知识网络。高考说明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教材中是将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成一块一块的。我们可以在复习某一章节之前,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去预习并找出某一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要能在课堂上向大家演示(可以是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同时教师也必须自己去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在上课时候,可以先让部分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的知识网络,之后教师再展示自己的知识网络,在展示中相互发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比较中大家相互借鉴,在借鉴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非常容易的将散见在教材中的、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核的知识点,按照知识本来的内在联系进行总结,从而将众多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知识的线索,之后将这些知识线索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由于是学生自己去总结知识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整的掌握高考考试说明的知识要求。
习题训练:及时进行反馈
在高考复习中,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因为一方面是学生是要面临考试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做习题的训练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在于:
其一,能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进行反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依靠纸张试卷去考试,之后教师进行批改,在一段时间之后向学生反馈,这种训练的方法好处是符合高考的要求,讲求效率,缺点是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如果把我们的习题训练选择其中的精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之后教师立即在现场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也能够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
其二,在主观题的训练中能加快学生的进步。在一张文综的试卷中,主观题的分值占据了总分值的近53%,因此对主观题的完成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成绩。而学生要能做好一道主观题,要具备以下要素: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及优秀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这几个要素中,有些要素是需要学生去感悟的,去相互之间比较、借鉴、学习的,比如什么样的信息为有效信息,怎样才能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怎样去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等等,提高他们这方面能力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讨论。可以将很好的一道主观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限定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学生相互宣读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借鉴,自我反思,最后教师再去分析该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收获相对于教师单纯的讲评要更大,更有针对性,他们提高得也更快。
时事政治复习:加大信息容量与课堂容量
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事政治是高三复习中的一大部分。现在的高考对时事政治的考核趋向于隐性化,趋向用时事的材料考核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时事信息资料,另一方面需要能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对这些时事材料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捕捉新的社会热点并与教材知识结合,使学生既能用教材知识解释新的时事材料,又能依托时事背景理解教材中抽象的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往教师获得资料的渠道狭窄、手段落后,引用的材料往往相对滞后,这不利于对时事热点复习的时效性。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提供鲜活的材料,而且其资源丰富,有利于教师筛选并链接相关背景,把专题的时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发现各自的不足,在相互借鉴中来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讲评课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上是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对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整体效益的几点探索与实践,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