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教:一种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2009-01-22陈清烟林高明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2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课堂教学

陈清烟 林高明

[摘要]同课异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其价值就是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从而促使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的不断创生,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益求精的打磨;其要求就是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接轨,并构创一种“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

[关键词]同课异教;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合作文化的形成,增强学校的活力。经过大量的学校实践证明,同课异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其价值就是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

一、同课异教的涵义

同课异教就是面对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每位教师出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优势与弱势的考量,出于对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的可能性的深刻洞察,出于对教材开放性结构的自我解读,从而建构出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生活。同课异教的形态可分为,同一教师为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或不同的教师为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它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其最大的价值内含在于同中求异。同课异教是基于对“以学定教,因学而导”的理念的深切体认与实践。课堂教学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时间、地点、学生、环境等具体学情的不同而不同。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包含文本教材、学生学习的基础与性向、教师的教学特长与趣味……宋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如福州的陈朝蔚老师曾在乡镇小学与城市中心小学上过同一节课,课题是《杨氏之子》(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她在乡镇小学上课之前,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学习这篇文章,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②对于这篇文章,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乡镇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提出这是一篇文言文,读起来很不顺畅,希望老师教他们读得流利。于是,她就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朗读指导”上,通过学生试读、点名读、教师指导读,学生再读等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而城市中心小学的学生则是大部分都能熟读甚至会背诵这篇文言文,希望深刻领会杨氏之子的妙言妙语。陈老师就因势利导,把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怎样理解文本与丰富文本上。如杨氏之子与孔君平在对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并在课堂教学最后的补白设计一个问题:“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一番话以后会说些什么呢?”应该说,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写的基础上,开始交流,不少学生写得也很精彩……这样演绎出来的“乡村版”“城市版”“沿海版”“特区版”等各种各样版本的教学,就是在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与课堂教学生活。

同课异教,最重要的“异”是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只有基于学生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学习心理学领域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他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同课异教在导引着教研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它向教师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如何有效地研究学生才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这与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我们要研究的是学习者的“可能性学习”或“学习的可能性”的思想是相通的。教育教学要考虑的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者容易受什么所干扰……要从知、情、意、行全方位考虑。

二、同课异教的意义与价值

1、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的创生

我们课堂教学生活为什么常常让师生都感到索然无味、不堪其烦、不堪其累?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了无新意、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状态。这种单调在日积月累地侵袭着师生智力生活的兴致,消蚀着师生精神生活的趣味。课堂教学如同诗歌创作与欣赏需要多种多样的形态与风貌:有花间派的浪漫多情;有婉约派的温存多姿:有李太白的想落天外、瑰丽玄妙:有杜少陵的沉郁顿挫、感时伤世……总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譬之于书法创作与欣赏也是同一个道理。各朝各代的书法家各领风骚,或“颜欧柳赵”或“苏黄米蔡”或“甲金篆隶楷草行”……如一字多体,摇曳生姿,像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中的一个之字呈现出二十几种形态来。再比之于人的个性气质,或金刚怒目,或菩萨低眉,或渔樵散淡……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正是丰富多彩、差异多元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与人生。同样,多样化的教学处理,才能创造出热烈沸腾、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同课异教”常常要试图推陈出新,不囿于一格,如同题作文,各驰其才,各舒其能,惟其如此才能“万紫千红”“千啭百啼”。它常中求变、平中出奇,突破了教学“模式化”、“标准化”、“格式化”的僵化思维方式。向人昭示:真正的有活力的教学并不存在一种“一统天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

同课异教研讨活动不仅仅是就一节课论一节课,它更重要的使命在于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行为、细节进行全面深入的透析与审思;不在于据此判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优劣,而在于引导教师(执教者与听课者)进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反思。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反思其目的不应着眼于改善某一课堂教学,否则就显得目光短浅与视野狭隘;它应该有“一叶知秋”、“一滴见海”的辽远与开阔,并且指向教师未来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发展、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改善。明智的“同课异教”研究会发掘教师难以察觉的潜力,唤醒教师沉睡着的创造力,让教师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所在,使教师培己所长、用己所长,久而久之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教育教学个性与风格。同样,深刻的“同课异教”研究可以通过不同教师的上课的表现从而细致入微地探测出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言语、方式背后的“内伤”,察觉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等方面的缺失,让教师据此制定自我专业成长与完善的短期、中期、长期设计与规划。

同课异教力求从千人一面、循规蹈矩的日常教学生活惯性中突围而出,它倡导的是一种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勇于尝试的“标新立异”的精神。只有“干峰竞秀、万壑争流”,不随波逐流,不盲从盲信,才真正有利于培植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2、精益求精的课堂教学的打磨

同课异构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全面剖析,其研究不仅是“指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且随时处方,对症下药,发挥“长善救失”的功能。既要有一种诊断性与治疗性的提示,也要有一种引导性与启发性的做法。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总结与汲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没有对自己与他人的经验的体验与品嚼,教育教学常陷入沮丧的困境,甚至于举步维艰置教师于迷茫之中,无所适从。只有对自己与他人经验的体悟,才能奠定教师教育教学的生活常态,才能奠定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内在理解”与明确的方向感。自己与他人的教学经验是哺育教师成长的精神营养,赋予教师内在的欣悦与职业的幸福感。可以说,沿着自己与他人的实践性经验与智慧,教师才拥有应对自如的从容与优雅,才拥有触处生春的智慧与心灵,才拥有日生日成的创意与勇气。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就是来自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教育情境的期待,教师对教育教学艺术与心境的不断追求,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的打磨。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程度上的教学探索,由于认识程度及情感体验的变化、思维的不断深化、价值判断不断转化等等,会引发课堂教学的二次调整。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会进行如下三方面的改变与调整:

(1)整体结构的改变。整体结构的改变常常是关涉教育教学思想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改变在某个时期看来是惊世骇俗的,甚至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这种尝试对于人们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的冲击是其他的调整所无法比拟的。如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突然问,陶行知先生则提出“小先生制”、“兵教兵”、“兵练兵”、“做要孩子的先生,先做孩子的学生”……这些看似“颠倒”的教学结构的改变,就是在刷新着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着人们的教育教学理解,使人们更深刻地领悟教育教学的微妙与复妙。当代的余文森教授大胆提出用“先学后教”来缔构中国自己的教育学,他就是力求用“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来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结构。他认为,如果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样传统的课堂结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练习、运用迁移”就被彻底打破了,而是用“学生自学(或据导学提纲自学)、展示学习的成果、交流学习的困惑、师生共同解疑释惑、学习的成果的总结与提升”这种程序来组织教学。通过“同课异构”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某个环节的改变。环节的调整常常关联到上课教师及参与者的不同思路的交锋。观课者的思想在课堂中常常会被上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法所激发、所开启,于是就会灵光一闪可能对教学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心理结构会有更深入的关切,对某个问题的思考会更具深度与广度……

在听《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时候,有位老师把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来重复十几遍。并且,讲述“二十世纪是多么的舒适,多么美好!”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学时,让学生们来说说科技是怎样呼风唤雨,造福人类生活的。后来在教学研讨时,一些教师就提出不同的看法。因为,这里就关涉到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解读了。这篇文章是要歌颂什么呢?是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还是要歌颂二十世纪的科技成果?还是要歌颂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歌颂科技无所不能?更准确的表达是什么呢?是人类掌握科技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对这些意义的斟酌过程中就可能找到更为合理的中心主旨。同时,有位教师在观察课堂教学时指出,有个孩子在上课时说,科技不一定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好处,它也给我们带来灾难啊!接着,教师据此调整了教学。第二次上课的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拓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审视“科技的利弊”这一问题。在最后一个环节就调整为让学生来讨论: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们针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认同科技为人类造福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不用好科技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有的学生认为,科技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它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3)某些细节的改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文明与文化的精髓就在于细节处: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小处见理念,于细节处见大节。课堂教学的调整也就是这样的,要善于从细小的地方来改善。“同课异教”有时就是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些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第一位教师上《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的片段:在学习颜色这一段时,教师出示导学提纲:a、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b、秋天把颜色送给了谁?c、最喜欢这段中的哪几句话,就多读几遍。接着留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自由学习,然后进行交流。教师问:“文中有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老师说:“你一口气把它都说完,真是了不起啊!还有没有其他颜色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深红、紫色……老师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颜色呢?”全班齐答:“五颜六色。”“那么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缤纷、五彩斑斓……”

在教学研讨时,一些教师提出,对于一般的教学而言,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已经是不错了。但是,如果要精益求精的话,我们就要思考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意义何在?词语是和形象相关联的,它代表着客观世界与内在世界的一些对应物。否则,这些词语就可能成为一些纯粹的符号堆积在孩子的心灵中,学生不理解其真正的意义,结果不是遗忘就是成了负累。而经过充分的交流,第二位教师对此细节进行了调整。第二位教师上《秋天的雨》的片段:在学习颜色这一段时,教师出示导学提纲:a、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b、秋天把颜色送给了谁?c、最喜欢这段中的哪几句话,就多读几遍。d、想想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又是把颜色送给了谁?接着留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自由学习,然后进行交流。教师问:“文中有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一位学生回答道:“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老师说:“真好!还有什么颜色呢?”另一位同学回答说:“是五颜六色!意思是颜色很多……”老师说:“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呢?”同学们七嘴八地说:“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缤纷、五彩斑斓……”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还有很多颜色?一位同学说:“从省略号可以看出!”老师说:“对,真是火眼金睛!那么,还有哪些颜色?秋天要把这些送给了谁

呢?按这种句式来写一写说一说,看谁写得又多又美?它把()送给了(),()像()。”孩子们写了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句子。维果茨基曾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第二位教师的教学就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重要的是把文本世界向生活世界转化。学生获得的是一个个词语背后代表的生动真实、鲜活形象的世界,而不是抽象枯燥的概念。

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的改变与调整,参与者可以进行比较与鉴别,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解力,丰富教育教学的想象力与思考力,我们就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博采众长,从而不断地使课堂教学渐达佳境。

三、同课异教的要求

1、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接轨

毋庸讳言,许多教学研讨活动,在研讨的现场,说得天花乱坠,讨论得热闹异常,对课堂教学的问题与调整或重新设计都设想得十分高妙,可是活动一结束,说归说,做归做,一切谈笑风生只是归于灰飞烟灭,而行动则是一成不变、一如既往。这就造成研讨与教学的分裂,理论与实践的阻隔。怎样让理论走向实践,让理论指导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让实践来检验、修正理论呢?“同课异教”研讨活动在这一点上作出了极其有益的探索。因为它是指向明确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上完第一次课后,所有参与者都进行研讨,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都进行细致具体的探讨与考量,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二次新的教学方案,然后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尝试。之后,再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与细节处进行推敲,考察其得失成败。尤其是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有没有自觉地加以纠正。如此一来,整个教研活动就构成了“提出问题(在第一节基础上)——分析问题(在研讨活动中)——提出假设、确定新方案(形成二次方案)——课堂教学探索”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研中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都各自为政、互不关联、零碎散乱的问题,增强了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性、连续性与针对性。

2、要倡导一种“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

同课异教立足于创造更多样、更丰富、更完美的课堂教学生活。其价值所在是通过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打造理想课堂,而不是通过一节课对教师进行“高下优劣”甄别与分等。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的心愿是希望经过调整后的每一节课都能比前一节课成功。这样的氛围中,传统的教研活动中那些“一团和气”、“客套的表扬”、“正确的废话”就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坦诚相待、出谋献策。

同一学校或同一地区能建立诸多的“同课异构”的案例库,即把不同的教师在同一课上不同的教学处理、学生反应、教学效果及教后反思与研讨,作为一种资料积累与呈现,使后教者不需要从“零起点”进行教学,而是参考与对照自己或他人曾经的教学,实现信息共享,思想共创,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这种取长补短、扬弃资鉴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每一个人的教学都为后来的教学探索提供一种启示,奠定一块基石,使人人都从他人身上获得错照,获得启示,获得改善的策略与勇气,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