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育科研素质 推进校本教研

2009-01-22本刊编辑部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校长

本刊编辑部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制度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中小学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立足校本、因校制宜,对校本教研组织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实践,不仅引导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而且使学校走上了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理应成为学校科研的带头人和践行者。从我国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机制来看,多半是从优秀教师中遴选出来的。“校长”的原意就是“首席教师”,因此,从本真意义上来看,我国中小学校长首先应当是“专家教师”。学校作为一个学术和行政二元权力结构的组织,理想的校长身份应该是学术素质和行政素质的合一,并以学术能力领导行政管理。但现实却是两者分离,在实际的管理中,较多的中小学校长沉溺于行政事务管理,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发展。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缺失造成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差,收效甚微,成为制约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因此,校长应当提高教育科研素质,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唯此才能真正落实中小学校长对新课改的“内行”领导。

校长的教育科研素质是校长作为研究主体而存在和活动的内在根据和条件,是校长自觉有效地从事教育研究活动,发挥和实现自己功能的内部准备状态。一般认为,校长的教育科研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教育科研理论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素质、教育科研管理素质、教育科研道德素质。

教育科研理论素质是研究主体进行研究创新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材料。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既有利于帮助研究者发现研究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又有利于研究者组织材料和分析材料。一种理论就是一种独特的分析视角、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研究者掌握的理论愈多,对问题的分析就愈全面、愈深刻。因此,校长要想增强理论修养,须要广泛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展理论视野,转换分析视角,从书本中吸取精华、汲取智慧,为教育科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科研能力素质是指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研究教学,不断探索教育活动内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以提高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度和创造性,实现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能力、选题能力、社会调查(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际操作技能、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校长在广泛涉猎书籍的同时,还要增强问题意识,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教育科研管理素质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通过计划、组织、调控、检查、评价等过程或手段正确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以保证教育科研工作高效运行的一种活动的能力。要做好教育科研管理,校长须要转变管理理念,变革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即由原来的人事管理转向知识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服务管理,建立灵活开放的用人机制和多样的激励机制,将为从事校本教研的老师提供良好的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作为科研管理的中心内容。

教育科研的道德素质是各种道德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特殊表现,是调整和规范人们研究行为的一个特殊方面。良好的科研道德素质包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求是精神,团结互助、协作攻关的友爱精神,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科研德行和高尚的科研精神是获取优秀科研成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校长要加强自我职业道德建设,确立诚实守信的科研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研究风格,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止科研道德失范,从而促进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校长的教育科研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校本教研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校长提升专业能力的实践园。因此,校长不仅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领导者,更应该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希望校长能扎根校本教研这块沃土,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素质,早日结出累累的科研硕果。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校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