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幽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之审美特征

2009-01-21高伟信

山花 2009年22期
关键词:透雕石雕会馆

一、社旗山陕会馆历史传承及同业地位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竣工。会馆主体建筑总占地面积12885平方米,现存建筑152间。是全国现存80 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被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业内专家公认其为“中国第一会馆”。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两侧建筑有木旗杆、铁旗杆、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东长廊、西长廊、钟楼、鼓楼、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道坊院等。

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同类会馆中有“十之最” 之称:1.全国同类会馆占地面积之最;2.全国琉璃照壁装饰艺术之最;3.全国现存古建筑铁旗杆之最;4.中国古戏楼之最;5.全国会馆石雕艺术之最;6.全国会馆木雕艺术之最;7.慈禧太后御笔亲书“龙”、“虎”二字为全国会馆之最;8.全国清代民间刺绣珍品之最;9.会馆附属建筑道坊院为全国会馆之最;10.会馆现存的商业道德规则碑为全国之最。

二、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特色

南阳雕塑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厚重务实风格与荆楚文化的浪漫灵秀之风的结合体,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传统。雕塑品种有木雕、石雕、泥塑等,可谓丰富多彩,其中精品很多。著名的有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赵彦求寿”、“赵匡胤输华山”、“渔樵耕读”、“十八学士登瀛洲”等作品体现出南阳雕塑艺术的水平之高。其两面透雕的绝技,使之有别于其他寺庙、宫殿建筑的雕刻艺术而独树一帜。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参观后赞不绝口,题词“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当时的商业会馆建筑艺术巅峰。其建筑集宫殿、庙宇、商馆、民居、园林建筑之大成,既雄伟壮观、雍容华贵,又玲珑秀丽、典雅有致;既渲染了宫殿的气势和庙宇的静穆,又充满着柔美色彩和诗情画意,给人以艺术整体美的强大震撼力。特别是其装饰艺术,如木雕、石雕、砖雕、琉璃、彩画、宫灯、刺绣品等,其镂雕之精巧、内容之丰富、色彩之华丽,堪称绝品。会馆之整体建筑布局严谨,排列有序,装饰富丽气派,诚为国内罕见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多位全国著名古建筑权威专家对社旗山陕会馆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及丰富的商业文化内涵均给予高度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题词赞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已故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国家建设部顾问、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题词赞为:“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

石雕大致可分为石刻与雕塑两类,石刻指碑刻、浮雕、画像,多用于碑碣、墓志与画像石等;雕塑用于人物、动物及生活用具等。清代晚期又发展到雕琢石镯、石隧、手箍、烟嘴儿等装饰品和生活品,并且远销云、贵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有久负盛名的蒲山玉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蒲山石雕更展现出了新的生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些年事已高的老艺人都培养了自己的徒弟,把精湛的技术一代一代传下去。几年来,他们为一些著名旅游区雕刻献艺,受到了高度评价。南阳武侯祠、医圣祠、桐柏水濂寺、襄阳隆中庙以及李时珍故里修复工程,他们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会馆的琉璃照壁五彩缤纷,各种颜色的琉璃植物、动物、神兽和书法镶满了100多平方米的照壁,色彩炫目,内容繁复。蝙蝠图案兆示遍地是福的意思,蜘蛛代表珍珠和财富,在会馆后面的建筑上还有小猴子拿根长竹竿捅马蜂窝的石雕,意思是“封侯”。这些跟我们现在把“福”字贴倒,把“寿”字写得长长的是一个道理。照壁的北面有两尊巨大的石狮圆雕,西边雌狮的背上有只嬉戏的小狮子,雌狮慈母般扭头回顾,组成一幅很祥和的画面。著名学者李泽厚说,明清的石狮没有了以前的威严,变得像猫狗般驯顺。这座石狮大概达到了“驯顺”的极致。这是商家阴阳交泰、和气生财思想的反映,表明商人建造的会馆不打算追求官衙的庄重肃穆,而着意营造和谐亲切的氛围,和照壁的俗艳一样,体现的是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在大拜殿的石牌坊前,有一群模样可爱、形态各异的小狮子立在石柱上,这些狮子的个头比狮子狗大不了多少,看上去活泼可爱,这组石雕叫“群狮迎宾”。

30米高的悬鉴楼前是10米多高的照壁和近20米的铁旗杆,后面是高达34米的连体建筑大拜殿和大坐殿,再往北原来建有38米高的春秋楼——从前到后,建筑物依次增高。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分别辅以“八角腾空,两层起架”的钟楼、鼓楼,连绵百十米的东西廊房,气宇轩昂的药王殿、马王殿。这样的结构营造出错落幽深、蔚为壮观的景象。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参观后赞不绝口,题词“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会馆的石雕琳琅满目,取材既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名著故事,又有民间传说“赵彦求寿”、“赵匡胤输华山”,还有生活场景描绘,如“渔樵耕读”、“十八学士登瀛洲”,等等。在选材上,它少了其他寺庙建筑中的仙、佛、神雕塑题材的神秘色彩和皇宫殿宇建筑中那些王道尊严的华贵气氛,以平民视角中生活之温馨和文学的浪漫韵味,并以一块石头两面透雕的绝技,从而使之有别于其他寺庙、宫殿建筑的雕刻艺术而独树一帜。

会馆的石雕艺术最集中地表现在石牌坊上,正面中间雕的是封高官、享厚禄、延寿命的福禄寿三星。从前用的杆秤是十三星,为了治理商人,在十三星的后面又加上三星,成了十六星,一旦缺斤短两,将会折福、折禄、折寿。在福禄寿三星的两侧分别雕有金龙缠玉柱、“杜甫吟诗”、“李白骑鲤”;背面中间刻的是五福庆寿,两侧分别刻“赵匡胤输华山”、“赵彦求寿”的典故。

作为会馆大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十八学士登瀛洲”,位于大拜殿正门东侧,是一座石室式的石雕精品,高2.5米,宽1.5米,单檐硬山顶,下砌须弥座。石雕画面是“十八学士”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的山间小路,登上世人所仰慕的瀛洲仙境,上边有城墙、门楼,额写“瀛洲”二字,这幅图中以透雕为主,结合浅浮雕、深浮雕等多种雕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观者如身临其境。石雕上山清水秀,花果茂盛,青松翠柏,绿树成荫,河水竞流,庙亭相连,桥头晓日,骏马摆尾,形成一幅“学子朝帝都,争相攀高峰”的瑰丽景象。

会馆的雕刻艺术经历136年的时间,在创作手法上融合了写意、夸张、装饰、变形与表现的多种因素,在形式上以壁照、圆雕、透雕、浅浮雕为主,配以中国古典的系台、殿堂、大厅、神台等建筑与其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与和谐的建筑群。这些艺术瑰宝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研究的价值。

会馆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浮雕之素平、减地平级、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反复充分地展示。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圆雕狮、虎、麒麟、英召等动物和神兽造型,圆雕石榴、仙桃等瓜果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类花鸟、植物及吉祥装饰图案等。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充分发挥绘画与雕刻艺术之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的特征,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

社旗山陕会馆以建筑、石雕著称于世,成为国内现存80余座商业会馆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它的石雕装饰艺术,圆雕与透雕相结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今天仍有借鉴与研究的价值。

三、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内涵

会馆的雕塑大多通过世俗题材来表现商业文化内涵:狮子的脚下踩着钱串,仙人的旁边搁把算盘。这样的内容进入高雅的雕塑艺术,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商人的独创。会馆里敬奉的是以忠义著称的关公,却处处流露着对金钱的渴望,这看似矛盾,其实很和谐。“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作为一种装饰,体现的是一种“忠义”“诚信”的主体文化心理。它们多以历史故事、演义小说、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为主体,并以吉祥动物作为秉忠、仗义、祈福、聚财的经商理念,使石雕本身透出一种尊儒崇文的意识,并透出一种商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清末资本萌芽的商业繁盛、山陕富商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山陕会馆石雕“错采”纷呈的风格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选用“错采”来形容山陕会馆的皇宫般的布局,极尽堂皇富丽的装饰风格。其会馆建筑中无木不雕、无石不刻,并且多以圆雕、透雕为主。显示出了玲珑剔透、神采奕奕的感觉。比如,琉璃壁照后和悬鉴楼前的石狮与其基座通高2.6米,和悬鉴楼下24个上圆下方的复式础座之束腰以装饰为重点,分别为浮雕奔虎、麒麟、云龙、天马、神牛等瑞兽。座上石狮威仪壮观,雄狮玩绣球、雌狮背负、怀抱幼狮、含笑欠体而立,颇具人情味。大拜殿的柱础上的麒麟、月台围栏、石竹及石牌坊上的狮子、猿猴、人面兽、石榴、仙桃等更是采用圆雕和深浮雕的艺术手法,造型夸张、饱满匀称。其中石牌坊下面的抱鼓石上蹲着的人面兽(也称应召,参见附图),人面、兽身、脊长飞翼、身披龙纹、脚有马蹄、目光迥异、恭谨沉着,粗壮的四肢雄劲有力,加上展翅欲飞、似收豹臀往前冲,其神韵在悍霸中欲显“秉忠”,在狰狞中欲显“仗义”,呼之欲出的气势彰显强烈的精神内涵和挥之不去的“张力”。它与麒麟、狮、虎排列整齐,虽然各个造型精巧,但气势颇足。这与其上以透雕为主的牌坊群雕灵秀窈窕、清逸雅韵的造型风格相比,可谓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从雕刻的技法上分析,它们在不同的题材与不同造型中运用不同的手法与表现,体现了民间艺人真诚的创作心态与完善的雕刻意识,造就了今天的艺术杰作。另外,大拜殿柱础石雕也颇具特色,殿内有高84厘米,长1.16米的硕大清石圆雕构成狮础、麒础,赫然威武、傲然负重、震撼人心。其他的图案风格如莲叶青蛙之雅致,云龙牡丹之华贵,既庄严又生动。在大座殿前檐的四座老檐柱础边长90厘米,高89厘米,中间二础束腰的高浮雕出的“薛平贵探寒窑”“周文王渭水访贤”,还有《封神演义》的故事,础座上部四角以圆雕手法各雕二蟠龙,龙体侧面向上,龙目恰与俯视之观者形成最佳视角对接,颇具巧趣,是清代杰出的雕刻艺术。

隐喻和审美化的特质使其会馆石雕具有了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的文化特质,着力塑造了以关公的“仗义”“秉忠”为主的社旗山陕会馆的商业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吉祥图案1000多处,反复集中渲染了一个既崇商又崇文的儒商大侠的追求和向往。比如石牌坊,有《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周敦颐爱莲》《嵇康爱竹》《林和靖爱鹤》《俞伯牙爱琴》等,这些表达了古代文人墨客们缘物寄情的高士情操。牌坊四柱下方前后之抱鼓石面分别雕了《八爱图》及梅兰竹菊等吉祥图案。其上部额枋均为双面五重雕饰,中枋明间额枋之上透雕“福禄寿”三星图,背面雕“五蝠(福)捧寿”图,两侧柱头透雕蟠龙望柱;二次间平板枋之上中部南面分雕“李白骑鲤”与“杜甫夜读”,背面分雕“赵匡胤输华山”与“赵彦求寿”。在此将大“诗仙”“诗圣”之像置于如此瞩目之处,隐喻了商人阶层的理想追求。这与大拜殿前的以高浮雕和透雕完成的巨幅石雕“十八学士登瀛州”“渔樵耕读”遥相对仗,宣扬了读书入仕方可登临仙境的尊儒崇文的理想。其牌坊下面多层枋面及雀替。

雕塑“八仙庆寿”“雷震子下山”“日月二仙”“文王防贤”“王羲之爱鹅”,及“鹿鹤同春”“麒风呈祥”“大鹏展翅”“鲤鱼跳龙门”以及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体现着商人崇商和祈愿广开财源的殷切愿望,同时这种理想与徽雕殊途同归,和中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

参考文献

[1]社旗县博物馆著.社旗山陕会馆[M] .文物出版社.1999.

[2]社店历史文化研究会著.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初探[M].2004.5.

[3]社旗县志办著.社旗镇历史上的繁荣与衰落[M].1986.

作者简介

高伟信(1972—),男,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讲师,主要研究:美术、设计及教学。

猜你喜欢

透雕石雕会馆
一岩九饮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镂空双凤朝阳纹熏炉赏析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