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下的波澜——评《卡斯特桥市长》 的低调描写手法
2009-01-21吉乐
吉 乐
一、引子
所有波澜都起源于平静的溪流并最终回归平静的大海,就如同哈代的小说,用最平静的语言描绘出了最激烈的冲击下的最猛烈的情感。也许滔天的大浪只会让我们关注表面的热闹,而平静的水面往往吸引我们潜入深邃的海底。这是一种跟夸张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反的写法,本文将其归纳为“低调描写”,是借用英文的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和description(描写)两个词合成的,特指对激烈的场景或情节有意采用和其激烈程度不匹配的平静低调的描写方式,以在反差中给读者更多感受上的冲击和想象的空间。在哈代的名著《卡斯特桥市长》中,读者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低调描写得以接近角色的心灵最深处。
二、低调写法的文化、心理和背景特征
相对于美国人喜欢夸张的修辞习惯,英国人趋向于抑制感情的宣泄。究其原因,大概是英国悠久的历史和大民族的自豪感促成了英国人安静、害羞、保守、高雅、矜持的性格特性。这种性格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中,表现为用词、发音和语法等各方面的比较守旧和低调。美国人的性格外向,他们很善于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常会遇到“修辞贬值”的现象,比如以往形容“非常好”,用wonderful(好极了)已经足够了,但随着这个词的滥用,其表达程度渐渐弱化,人们开始用fabulous(难以置信的)、gorgeous(绚丽的)这样感情更加激烈的用词来表达赞美。而英国人性格内敛、害羞,在表达同样情感时,选词往往趋于平淡,比如用“all right(还好)”或“not bad(不错)”来表达与上文同等程度的感受。
哈代本人典型地继承了这一特性。1840年6月2日,托马斯·哈代出生于英国多切斯特市附近的多塞特区,出生时母亲难产,本人也差点被当做死婴遗弃。也许由于自幼身体孱弱,哈代不大合群,而且从小养成了忧郁、孤僻的性格。他所生活的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是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巨变给他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加上他本身内向的性格,成就了哈代独特的低调写作风格。
三、低调描写手法的机制
在英语的修辞格中,低调陈述是与夸张相对的修辞形式,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低调陈述的解释是:“使事态显得没有真实情况那么难忘、重要或严重的手法”(The practice of making things seems less impressive, important, serious, etc. than they really are)。汉语对应词也叫“淡化”或“低调说法”。韦氏词典解释它为: “对其本意或原本可以精确表达的强调或夸大所采用的表述却是缩小事态或故意回避,并以此获得一种反讽的反差”。
低调手法采取在规模、重要性上故意缩小事态或程度的方式, 以弱说代替强说,从而产生了“弱”与“强”之间的反差,这种故意对事实有所保留,且轻描淡写的写法使读者从留有余地和有所暗示的表述中获得了独特的感受,相比于“言无不尽”的表达方式反而获得了强化的效果。
低调陈述作为修辞手法被大量运用于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其最大交际特征就是语义和语境的冲突(鞠红,2004),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期待落空”,但随之会自然根据上下文语境采用关联理论对语句进行重新阐释。事实上,很多文学作品在处理极致情感时,都反而采用了相对低调平静的写法,以此来反衬真实的状态。如曹雪芹对毕生心血《红楼梦》的评论只有寥寥四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家族命运大起大落的记录,对时代背景的解读都被低调处理为“荒唐言”;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和对人生透彻的感悟也被弱化成为“一把辛酸泪”,但这种言轻义重的写法反而会在读者心中引起百味杂陈的波澜。关于低调陈述手法的研究很多,但是从文学作品的情节构造入手,对类似手法的宏观运用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哈代作品中的反衬对比手法,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人物命运在不同时期的跌宕起伏和主要人物在性格上的强烈反差入手,而实际上低调描述通过对情节上下文的渲染和关键时刻的轻描淡写来营造读者“心理预期”和“心理扑空”之间的落差,从而形成一种另类的反衬对比效果。笔者将其效果机制归纳为如下图所示:
四、实例分析
从创作 《卡斯特桥市长》开始,哈代就着重塑造人物性格,他把描写人物的心理特征、精神世界放到了首位。可以说《卡斯特桥市长》为哈代的小说创作揭开了新的一面,它不仅在人物塑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小说的悲剧性情节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中低调描写的手法功不可没。本文以此书中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入手,重点解读这种写作手法的实际运用。
1. 亨查德
以全书的主要人物亨查德为例,他在他的人生中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人,他的严重的夫权思想、不可救药的任性专横和粗暴以及敢做敢当的直率都让人过目不忘。哈代通过展示他对成功和灾难的态度来生动诠释他的性格。然而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恰恰是通过大师朴实平静的语言所呈现的紧张场景来表现的。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当卖粥的女人出现在法庭上,无情地揭发他不堪的过去时,亨查德清楚地知道,他的好日子结束了。当人们看向他时,他脸色怪异,泛出死灰一样的颜色。但是紧接着,他就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平静地恢复了倔犟的本性。不论事态多么糟糕,他从不隐藏真实的自己。当法庭书记员试图为他开脱时,他勇敢地承认,“是的,这是真的。”为了进一步表露心迹,他缓缓说道:“就我的灵魂来说,我确实比她好不到哪儿去,为了防止我因为她的报复而做出过分的事,我现在把她留给你们处置。”接着,他“起身出去,从人群的面前走过”。这样朴实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他内心的风暴。他的不同于常态的独特个性,他不妥协、不畏惧的本性,他的毅力与力量,以及他的自我冲击和自我实现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 伊丽莎白和露西塔
对于两个女主角,伊丽莎白和露西塔,哈代也用了同样的手法,比如用来揭示二人性格的最重要的场景——伊丽莎白发现了露西塔的秘密。露西塔刚开始吐露她的观点时,伊丽莎白曾激烈地反对,甚至曾一度以为她的丈夫就是亨查德,这样就为后面揭示她的真实情况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做出铺垫。然而,当真相大白,原来露西塔的丈夫不是亨查德,而是伐尔伏雷,这是所有可能性中最为尴尬的一种。此时伊丽莎白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除了惊呼一声“你嫁给了伐尔伏雷!”之外再也没有多说什么,所有难以言表的震惊、失望、屈辱、悲哀和遗憾都跌入了无言的大海。
深究之下,这段情节其实是两个女人性格冲突的核心部分,她们的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和对激烈情感的表达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伊丽莎白曾经把露西塔奉若偶像,并为她的仪态和气质所倾倒。但是随后她逐渐获悉了偶像的秘密——和她父亲的恋情,以及跟差点成为她男友的伐尔伏雷之间的交往,此时她已经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唾弃露西塔并和她断交,但是她的性格早已被塑封在软弱、被动、不自信的模子里。不论发生什么,她的命运早已屈服于外部世界之下。尽管她知道真相后万分震惊,但是她没有泄露一句话,也没有对露西塔做出半点评价。她的性格相对于露西塔来说过于传统和严谨,在这种铺垫下,哈代本来完全可以采取极致的描述方式,表达她对于露西塔的婚姻的强烈反应,但是那样难免过于狭隘和无味。哈代把所有笔墨都放在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刻,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高潮的极致。当露西塔邀请伊丽莎白和他们一起居住的时候,她一定在内心极其反感,但她只是很快地回答:“让我一个人,想一会儿。”把感情上的风暴控制在平静之中。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可怜她:与亨查德在一起的生活让她从不确定她所认为对的事情;和伐尔伏雷的接触让她对自己的分量毫无自信;与露西塔的接触让她更是成为一个懦夫,即使十分确定什么是对的,也不敢去坚持。她永远都更在意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
再来看露西塔,她在承认真相之前内心也经历了巨大的煎熬,但是最紧张的时刻过去后,她又很快恢复了自己的常态,就像她在刚刚哀求过亨查德之后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的傲慢表现一样。
3. 伐尔伏雷
这种特殊的写法也同样被用在伐尔伏雷身上。露西塔如何向伐尔伏雷坦白自己的过去这段情节同样是全书的重彩之笔。当亨查德把露西塔的信读给伐尔伏雷,这个似乎跟此毫无关系的听者、读者已经知道的真相就要呼之欲出了,但是亨查德却中断了这个走势,让秘密继续保留下来。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知道了事实真相,读者的悬念也越聚越浓——到底当伐尔伏雷知道自己的妻子这些纠缠的往事会有怎样的激烈反应,故事情节将怎样成为暴风骤雨?连露西塔自己几乎都要在这凝重的、焦灼的、可怕的空气中窒息了,可事件的关键人物——伐尔伏雷,却被哈代有意耽搁在路上,就是为了将紧张的空气浓缩到极致。当伐尔伏雷终于归来,却在即将知道一切之前突然打断了她虚弱的表述,告诉她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道来。他的一无所知和缺乏准备更是让我们为他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不能承受致命的打击。所有的人,不管是书里的人物,还是书外的读者,都屏住呼吸,等待最后结果,也是高潮的来临。然而,就像湍急的河流冲入了大海,骤然哑然无声,平静异常。
正当所有人都在静静等候晴天霹雳的时候,哈代却善解人意地为这对尴尬的夫妇关上了房门,把自己和读者都关在了门外。
“伐尔伏雷的妻子最终对于自己和亨查德之间的纠葛到底说了什么,说了多少,一切都不得而知。”
“她对这些事情吐露到什么程度,成了伐尔伏雷一个人知晓的秘密。”
这样简单的陈述打发了爆炸性的猜测。而这些还只是涉及客观事实部分,至于伐尔伏雷的内心反应,也是读者最关心的部分,却更是只字不提。但是我们却可以猜测他此时的心情一定是波涛汹涌。伐尔伏雷的性格在全书都显得格外神秘,但是当我们进入他的性格深处,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没有亨查德所拥有的任何东西,值得我们去敬佩、去怜悯、甚至去鄙视。他似乎从没有像其他角色那样经历过失败,但是作为一个新来者,突然得到亨查德的青睐,又莫名遭到他的憎恨,必然会给他柔弱的心灵带来一丝不安全感。他是一个弱者,虽然得到全卡斯特桥市民的青睐,却“明显带有随时会让他背运的缺点”,而且他因为缺乏性格的复杂性和内心力量的张力,注定了他将永远走不出亨查德的影响范围,永远只是亨查德令人窒息的热力之下的一个苍白的影子。
当他知道了他心爱的妻子的秘密,我们可以猜测他的自尊和自信遭受到了多么大的摧残。但是像他这样敏感的人,既很容易受到伤害,也很容易用表面的坚强掩饰自己的伤口。他的好妻子竟然曾经是他竞争对手的情人!多么残酷的讽刺!如果用亨查德来比较的话,亨查德就像时刻举着一个透明的盾牌的反抗者,虽然戒备心很强,却也时刻将自己的愤怒、不平衡、嫉妒都明白地袒露出来,让所有人都清楚他在想什么。然而伐尔伏雷却不同,他用外表的成功将真实的自己深深隐藏起来。他和露西塔的婚姻也表明了他对这些外在成功的需求,以此来获得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他的平淡和冷静包裹着他脆弱的内心,跟亨查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想象,如果哈代转而使用另一种写法,将伐尔伏雷的受伤、气愤、耻辱等强烈感情展示出来,读者是否还能体会到那种外表与内心矛盾的冲击,那种无法言表的独特气质和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
五、小结
低调描写手法由于用语言形成和事实的反差,反而令受众印象深刻,甚至产生比夸张更强烈的效果。比如美国AMG公司生产的越野车“悍马”系列外观强健、凶悍十足,但英文名却叫“hummer”(蜂鸟),虽然来源是高机动性、多用途、有轮(非履带式)汽车(HMMWV)的音译,但是却成功地使用了低调陈述的修辞手法。试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用世界上最小的鸟来命名,其反差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蜂鸟”这个名字造成的心理想象和车辆直观视觉的对比反而会让人觉得该汽车更加剽悍。这就是低调手法不同于夸张手法的作用机制。
此外,由于低调手法有意对描写和陈述不穷其尽,给受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上最广阔的就是人类的想象,它能够覆盖任何事情,到达任何地点,穿越任何时间。所以最智慧的写法不是告诉读者直白的信息,而是向他们展示到达广袤宇宙的钥匙,就像古罗马塑像中描述的那对遇到巨蛇攻击的父子,父亲的嘴刚张到一半的位置,将喊而未喊,恰恰就在高潮到来的前刻,却对人物的恐惧和绝望给出了最佳的诠释。又如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在华盛顿反战集会上的演讲,他要代表美国人民给越战一个精简的评价,难度不可谓不大。所以导演采用低调描写的手法,让战争激进分子在恰当的时机破坏了他的扩音系统,让观众只看到他说话却听不到声音,聪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最后观众只得用想象来填补这个空白,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也和中国书法中的“留白”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虽然没有对很多关键场景做极致的描写,但是哈代成功地利用了语言的潜力和魅力,用平静的笔调表现激烈的高潮,构成了他精巧的构思和对角色的深入刻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M].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3.
[3]Webster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D) 1961.
[4]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
[5]佟晓梅.低调陈述的修辞艺术[J].理论界,2008.5.
[6]张莉.缪华伦.《卡斯特桥市长》的对比反衬手法[J].江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作者简介
吉乐(1977—),女,湖南株洲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