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讨论中成长
2009-01-21徐雪萍
徐雪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离不开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恰当地组织课堂讨论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课堂讨论是课程改革的必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传统的物理课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的时间长,学生发言活动的时间短,内容少,课堂上学习气氛沉闷。这种状态显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而组织好课堂讨论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怎样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1.要有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特别是不要怕说错,要努力在课堂上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讨论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也可直接采用集体讨论。但无论选择哪种学习讨论小组,目的都只有一个: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展示某个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论证。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要辨,讨论专题的选择应该是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的。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首先要选择可供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演示实验中选择讨论的问题。例如,在讲述力的作用效果时,提出: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呢?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证明。
(2)从学生探究实验中选择讨论的问题。在做“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时,首先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后,再引导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3)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选择讨论的问题。学过“杠杆”以后,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指甲剪上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
在讲摩擦力后,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可转化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我们生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对摩擦力利与弊的认识。
(4)从“想想议议”“科学世界”中选择讨论的问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浮力的应用”一节中的“想想议议”: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可以载人的带吊篮的气球,气球里充的是氦气,为了使乘客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取什么办法?如果气球里充的不是氦气而是热空气,你又打算用什么办法?
又如在“摩擦力”一节中,“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有益摩擦?举例说明;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
除了从以上方面精心选择讨论问题以外,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设计讨论的问题。
3.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
要开展好课堂讨论,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讨论时间过长会使课堂松懈,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因此,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非常重要,教师应在讨论前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对学生应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提出议题后,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讨论的成效。
4.要善于引导,及时讲评、总结
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除了选择适当的讨论内容、安排合理的讨论时间之外,还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既不能彻底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自由讨论,也不能去主宰讨论,给讨论附加种种条件,抵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而应善于组织引导。
教师对讨论的引导应立足于保证讨论话题要始终围绕着主题。当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使讨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当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及时讲评。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和深入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升华。
总之,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又能及时反馈信息,矫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