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一剑凤舞红云 创新管理书写新章

2009-01-21刘喜文

人力资源管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红云卷烟厂人才

刘喜文

刘凤书

1951年3月出生。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6月,调入乌兰浩特卷烟厂,先后任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副厂长之职,1998年任乌兰浩特卷烟厂厂长。2005年11月8日,乌兰浩特卷烟厂并入红云集团。刘凤书任红云集团党委委员,乌兰浩特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

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做为特约代表出席了全国工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再次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

1968年,作为知青的刘凤书从河北来到了内蒙古兴安盟的草原上,并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这里。

1982年6月,她进入了刚刚建厂的乌兰浩特卷烟厂,当时企业销售收入仅一百多万元,只有几件简单的设备,连厂房也没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刘凤书和广大乌烟人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她们日夜奋战,靠着“峻岭上的青松”的精神,解决了企业生存问题,并不断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将企业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从厂工会主席、副厂长到厂长和厂党委书记职务,刘凤书的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足迹,在乌兰浩特卷烟厂,在兴安盟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洒下她辛勤的汗水。她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把自已的爱和理想深深地融入到乌兰浩特卷烟厂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在刘凤书的带领下,如今的乌兰浩特卷烟厂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拥有3亿元资产,占地13.2万平方米,年产量11.5万箱,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费6亿元,为兴安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和刘凤书的交谈中,她给我们的印象不像是一个个性张扬、叱咤风云的成功企业家,更像是一位和善、平凡的大姐,在她的身上看不出激情和光环,有的只是低调、平静和极为朴实的语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而又朴实的企业家,却在没有原材料优势,没有先进机器设备优势,产品结构差,科技含量低,资金存在很大困难的情况下,与职工一起把这家作坊式小厂变成了一家现代化大型企业伫立在了内蒙古的大草原上!

强化管理嬴得生存

刘凤书上任的1998年,正是全国烟草行业深化改革、联合重组浪潮正高、小烟厂危机四伏的一年。由于受国家局“扶大关小”政策的影响,乌兰浩特卷烟厂在各方面都很难得到行业政策的支持,受此影响,卷烟销售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然而,和同行之间的巨大差距,风云变幻的卷烟销售市场,以及国家局“扶大关小”的发展政策,如同几座大山,重重压在刘凤书的心头。

没有经济运行环境优势,没有资金和技术优势,没有原材料优势,乌兰浩特卷烟厂的优势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她在苦苦探寻着答案。她回首乌兰浩特烟厂十几年的发展之路,发现答案就写在乌兰浩特烟厂的发展历史上,那就是扎实过硬、严细务实的企业管理。

管理是资源,管理是财富。刘凤书意识到,只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自己的管理优势,乌兰浩特卷烟厂才能获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999年,全国烟草市场风云突变。这一年,刘凤书及时提出了企业管理模式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即由过去单一注重抓生产环节的管理转向重点抓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两端的管理,实行管理前移,让企业直面市场,接受市场考验。随后,乌兰浩特卷烟厂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从经营理念到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等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活动。找准管理模式,就找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同时,她加紧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产品研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在国内知名专家和企业技术精英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制出了“康希”、“呼伦贝尔”等中高档产品。康希 “19+1”卷烟,配方和设计独特,荣获香港国际科技博览会金奖,获得了国家专利,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市场营销方面,她聘请咨询公司进行全面的营销策划,同时对销售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全力打造出了拉得出、打得赢的营销队伍。

财务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物资采购管理全面实行比质比价;现场管理以定置管理为中心,以“6S”活动为内容,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强化工艺监督,通过持续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质降耗;安全管理以重大责任事故“五个为零”为目标,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为管理出色,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终于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一时间,来厂学习参观的客人络绎不绝,耳闻目睹了这里的一切,人们禁不住对这个小厂竖指赞叹。

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带领企业走出生存困境之后,刘凤书的目光更加敏锐,她时刻紧盯着行业政策和风云变幻的市场,不放过任何一次让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机会。

2000年7月,时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倪益瑾一行来到乌兰浩特卷烟厂视察。当他走进车间,窗明几净,秩序井然,就连装烟支的托盘和装烟丝的周转箱都擦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倪益瑾局长感叹道:“没有想到你们这个居于偏远地区的小厂,生产现场管理得这么好!”在制丝车间,倪益瑾局长无意识拎起放在制丝车间门口放着的灭火器,当看到贴在上面的标签,注明着责任部门、责任人、换粉时间等内容时,领导们对如此严细的管理,深深折服,赞不绝口。

他被乌烟人严细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困苦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也对刘凤书推行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予以充分肯定,倪益瑾局长鼓励企业要继续抓好管理,深化企业改革,把产品做精,把企业做大。

2001年8月,在倪益瑾局长的主张下,全国烟草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在乌兰浩特隆重召开。当来自国家局各司的领导以及全国重点卷烟厂的领导,共179名会议代表跨入烟厂的厂区后,不禁被这个小厂严细的管理所折服,更为职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所感动,刘凤书的工作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次会议在乌兰浩特卷烟厂的成功召开,为刘凤书坚定不移地抓好企业管理工作,依靠管理求生存、求发展增强了信心,使全体职工看到了乌兰浩特卷烟厂光明的未来。

2004年,在关停10万箱以下小烟厂的改革浪潮中,刘凤书不等不靠,积极寻找出路,成功实现了与云南曲靖卷烟厂的重组,2005年11月8日,加入红云集团,并在2008年11月8日加入红云红河集团。

由于抓住了企业重组重大机遇,刘凤书使乌兰浩特卷烟厂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跨越,从而使乌兰浩特卷烟厂彻底摆脱了因规模问题而时时存在的生存危机。

乌兰浩特卷烟厂加入红云集团后,生产资源得到了极大优化,不仅在资金上得到了集团的大力支持,而且卷烟原材料,也由集团统一供应,产品统一销售,大大降低了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成本,企业经济效益凸显,2006年实现利税3.3亿元,还清多年的银行贷款,实现了零贷款经营;2008年实现利税突破6.5亿元,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刘凤书把目光投向了如何让企业更快发展的大局上。如今,红云红河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新址座落在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约为500亩的土地上,总投资5亿余元的易地搬迁技术改造项目,将使企业在工艺、技术、品牌结构等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技改完成后生产规模可达20万大箱卷烟,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6.71亿元,年创税利将达到10.7亿元。易地搬迁,产能扩张,技术优化,将使红云红河集团成员企业的乌兰浩特卷烟厂,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又一个新的征程!而在刘凤书的心中,乌兰浩特卷烟厂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培养人才创新机制

“以人为本”是刘凤书担任乌兰浩特卷烟厂厂长期间一贯坚持的管理理念。为了更好的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的措施。

企业发展 培训先行

“先进的管理离不开关键的人才。”刘凤书非常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注重人才储备,为企业快速发展作好充足的准备。

加入红云集团后,乌兰浩特卷烟厂作为生产厂,在人才引进方面更偏重生产和销售一线,而且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偏重一线队伍和质量工艺维护队伍。为了提升一线职工学习能力,形成培训网络化管理,刘凤书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和兼职职工教育管理员队伍,负责企业内部培训管理。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家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培训合作关系,聘请过丰收管理咨询公司共同筹划营销整合和薪酬设计。企业不断创造机会,将职工送出去,参加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管理观念。在培育费用方面,除了每年教育经费的正常提取之外,刘凤书还把厂长经费的大部分也用在了职工培训上。

目前,乌兰浩特卷烟厂管理技术队伍正趋向年轻化,其理论与技能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进步。刘凤书告诉记者,以往一名员工在技术方面靠经验摸索需5年、10年才能独挡一面,而如今,通过一系列强化培训后,很快就能成为技术骨干。

创新人才机制

“人质决定品质,货硬不如人硬,只有人硬了,货才会越来越硬。”刘凤书认为,人才是乌兰浩特卷烟厂最重要的资产,只有把人才开发机制进行适时的创新,企业才能够得以健康长久的发展。

2002年,刘凤书率先在乌烟的销售部建立了全员竞争上岗制度,真正实现了员工薪金收入与工效挂钩。为保证销售全员竞争上岗的落实,她组织相关人员建立健全了销售员考核制度,并成立了中层干部竞争考评小组,对干部逐一打分评定。

广大销售员在这样平等的机遇条件下,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面前,干部职工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也正是这种“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人才机制,销售区经理和销售代表由2002年的60人变成了现在的24人,淘汰变化了36人,而这种变化与淘汰还在进行中。2005年下半年,企业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每季奖罚兑现,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以更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与此同时,企业针对不同的部门实行了多层次考核。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其考核内容和办法也有区别。对行政人才,重点是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情况;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考核,是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重点考核效益实现情况、职工工作积极性调动情况;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重点是技术攻关完成情况,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对特殊人才的考核,则因人而异,一人一法。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定期考核,大大鞭策激励了各类人才。

另外,为了创造更多的成长通道。企业制定了工资晋升管理办法,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做出了突出贡献,只要责任心强任劳任怨,只要一身正气都可以得到晋升。刘凤书告诉记者,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的技术比武目前正值蓬勃发展。人才的潜力是无限的,当企业拥有大批人才并很好地管理这些人才的时候,乌兰浩特卷烟厂就能实现企业腾飞的梦想。

凝练文化传承精神

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刘凤书认为,无论是艰苦创业还是锐意改革,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处境艰难,乌兰浩特卷烟厂得以发展壮大的最宝贵资源就是它的文化,它的精神。

二十七年前,在艰苦环境中诞生的乌兰浩特卷烟厂,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企业靠“峻岭上的青松”的企业精神,解决了企业生存问题,并不断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后来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2005年,加入红云集团之后,刘凤书秉承红云集团的以“和谐、创新、超越”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以构建“和谐红云”为主线,激励职工怀着“用每个红云人的成功,打造云烟百年品牌”美好愿景,努力践行“两个至上,追求实业报国”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坚持以提高职工素质为中心,激发职工敬业爱岗和奉献意识,不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创建活动。

刘凤书认为,文化之力在于无形。“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为社会创造恒久价值”、“品质成就品牌,特色创造市场”、“以为人本,和谐管理”……如今,这一条条凸显乌兰浩特卷烟厂企业文化精髓的语句,职工们不仅耳熟能详,也将其体现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2007年,刘凤书又提出了“三个不掉队”,既“不让一个班子成员掉队,不让一个党员掉队,不让一个职工掉队”的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把对人的成长关怀融入浓浓的亲情,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

刘凤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了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充满的是希望和生机,员工们也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基点、生活的光点、生命的亮点。

猜你喜欢

红云卷烟厂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高中作文选粹
紫 薇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矿女
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卷烟厂的节能应用分析
一种高温高湿废气的除尘方法及其在卷烟厂的应用
毛遂自荐
简析如何降低卷烟厂空调的电能消耗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