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80后”的两个视角

2009-01-21高志强

文艺争鸣 2009年12期
关键词:版主作家

高志强

阅读视角,是理解叙述者与作品、读者关系的一把钥匙。选择何种视角,也就是作者确定自己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心理距离。20世纪70年代,电视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俄国的评论家乌斯宾斯基曾提出作者(叙述者)与电视新闻栏目中的“现场报道”记者的身份重合。而今天的中国,有两种新兴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影响最大。第一种,网络论坛成为个人表达的最佳平台;第二种,电视节目中最受欢迎的,是选秀或者被体制化的带着严肃面具的选秀。这两个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在场而容易被忽略的权威,在选秀节目中,它就是主持人;在网络论坛,它就是版主;二者都是有权决定特定空间的风格与情调的“权威”。

“80后”的小作家异常敏锐的文字,体现了这两种权威对他们精神修养的影响。他们的心灵被一种至尊模式笼罩,这种影响鲜明地体现在他们的行文中,改变了他们在家庭中养成的唯我独尊的性格。

网络论坛版主

“80后”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他们已经与网络融为一体。“没有新媒体就没有‘80后,也就没有‘80后文学。”这批作家已经与“榕树下”“诗江湖”等论坛结下不解之缘,成名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蒋方舟等人博客的点击率依然高居不下。“‘80后少不了新媒体这个舞台空间。”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新媒体包括个体书商。与正轨出版社相比,它也是新时代的产物。这些具有市场号召力的80后作家,就是在他们手中成长为畅销作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指与文学无关。殊不知科技也催生了市场价值第一的文学作家,同时也产生各种非常年轻的成功“人士”。前有大学少年班,今有市场小老板;时代被科技改变,网络帮助主人挣钱。网络的影响,已经从语言,渗透入思维。80后的曹盈,是一家网络书店的老板。做网络书店完全出于偶然,本来是兴趣,“因为我是个很喜欢收集书的人”,但是账目不骗人,“到年底的时候,居然很惊奇地发现,自己朝九晚五地工作还不如每天坚持在网上两三个小时赚得多”。从此她辞去工资,专心搞网络书店。因为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网络书店迅速增加时,她又扩大经营项目,把网络书店进步成“网络超市”。她依然是时代的先锋,潮流的引导者。以前有人指责80后没有能力适应社会,但是今天曹盈等80后的少年老板,用自己的业绩证明,网络可以帮助她们实现自己的“幻想”。时代不同,皆因网络这一高科技成果。以前曹盈在易趣网站信誉排行长期名列第二名,目前其信誉指数已升为第一名,曾被誉为世界上成本最小的书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在80后作家心目中的地位,关注对其思维模式的影响。海德格尔说,无论科技如何先进,我们都只能无限接近社会本质,而永远达不到本质自身。那么我也就是从这个角度无限接近他们的那个思维模式,并不奢望把它勾勒得清晰、准确,一目了然。

我们已经知道,网络对于社会只是一种现象,而对于“80后”却是一种生活,“对此我们无需再做一番复杂的心理学或哲学的解释”,因为网络这种神话本身“再也简单不过”。它是年轻人的梦想飞扬的舞台,是天真存在的空间。它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而是被年轻的心视为精神空间的技术平台。在这个舞台上,年轻的灵魂“足以”“描绘人类的幻想”。幻想不是社会的过错,而把幻想压抑到网络中来表达,就是社会暴力的结果。“确切地说,幻想只是‘人的原始愚昧……没有这种‘原始愚昧也就没有神话。”没有这种愚蠢的幻想,也就没有年轻的梦想,没有天真的幻想,没有少年的激情,没有人类的未来。即使幻想确实虚无缥缈,也不能强制劳动,如刘小枫先生所说的那样。社会应该允许幻想的存在,尤其是少年人的梦想。我们尊重网络,尊重他们的心灵空间。

网络论坛就是他们梦想表演的具体舞台。这个舞台老板的绝对权威,体现为它能决定你的文章存在与否,判断它是否精华,并且是一票决定。它就是这个空间的君主,它可以删削文章,修改内容,高兴了还可以加个“版主按语”。但是它也有权力的边界,版主不能决定每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它可以决定文章的风格。风格是写手们与版主约定俗成的,虽不清晰,但是版主自然会遵守并且强化。版主是论坛的“守门人”,“没有出色的版主就没有优质的论坛”。为了构建一个论坛“王国”,“掌握一定的……论坛资源”的版主,就就应该在论坛中起到“管理者”、“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目的只有一个,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风格。《脏》中“我”与老春、老杨等都是捡垃圾的,住在“祥和里”,是社会的底层。但是我们住的杂院,并不是谁都可以进入,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几个人能够住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都是正经的捡垃圾的,都有自己的梦想。老冢的梦想是当作家,老春的目的是娶自己的“兰兰”。没有梦想的苍白的老木只能是澡堂的老板,虽然他比“我”们挣得多,而且更有生意头脑,也对我等有照顾之情,只能是最边缘的角色,不能再向舞台中心迈入一步,因为他不具有与我们这些人相似的命运、地位与心理。

和而不同是知识分子的论调,在网络空间里,和就是同,和而不同就会引起辩论。这就是论坛经常会争论的原因。相同的观点的差异,就是表扬或者批评的程度不同,而不是观点的“和而不同”。网络的争论时常升级为对骂,没有文明的直接束缚,国骂是一种生活,网络对骂则成为一种常态,生活和网络没有间隔,“恶……必然附着于人类本性和世俗社会中”。国骂自然堂而皇之地进入网络。而对骂的时候,似乎国骂已经远远不够应付,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骂倒对方,骂怕对方。而在“祥和里”,也存在着竞争和打架。老油被人“洗”了,老杨又使劲地揍那个名声不好的偷别人东西的同行。网络让人自由的言语,祥和里也让人表演自由的聚合。网络与少年的世界如此接近,那么版主的绝对权威就体现为“人以群分”,作家笔下的人物也是面目相似。

因打破日常纪律与秩序,而凝聚少年在网络空间中游荡。在现实生活中,80后已经改变了中国的秩序与纪律。企业有自己的文化,本不能为一两个人改变,现实的情况是青年与其家庭,迫使企事业主动修正自己的传统。“王智民开始将培养主旨从‘铁的纪律转向‘爱的教育……他们肯定会改变我们的组织文化,会形成他们自己的新的企业文化。”80后的作品中,纪律与秩序的缺席就顺理成章。《太阳底下的混子》中的曹学校就是一个烂泥坑,正常的听课,组长通知时可能会挨骂,而且直接“骂娘”;曹晓宝与校长就如两个斗架的鸡处处暗中较劲;曹晓宝领着学生在操场唱《沙家浜》,闹得全校学生几乎都成了羊角疯,校长想去制止,他又开始领唱国歌,“害得校长立即立正、肃立,并眼睛注视着操场上的国旗,不敢言语。”作品中的生活场景,与现实这个秩序井然的世界迥异。日常现实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是一个网络,更宽阔的是心理距离。网络任由网民表达那“长久被压抑以至难以察觉的力比多”,这个虚拟空间不但成为现代生活的“第四空间”,而且成为“承载着我们崇高理想与私密情怀”的华丽世界。曹晓宝与校长的关系并不是日常现实中的校长与教师的关系,而是一个作家对现实的解构手段。曹晓宝领人闹工资,就体现出矛盾的根源。社会存在无法用言说消除的矛盾,而且现实的表达渠道似乎陷入瘫痪。被进入网络表达时就由不满升格为一种愤怒,由暂时情绪转变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由叙述转化为语言暴力,暴力的目标就是打破日常生活政治秩序。作者把把这种变化在作品中表现时,掐头去尾,变成一个高悬于空中的文字革命,在自己的设想中,这条道路是通向悲剧的路径。曹晓宝意外死亡,几个朋友的生活都充满不幸。这就是盲目的结果,也是挑战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不是他们止步,而是行动的开始。“80后”的现实影响将不仅体现在最灵活的企业,以后会逐步渗透到国家生活的每个角落。

登陆网络论坛,就是要发表意见,要自由表达心中的苦闷,而网络的“零进入门槛”使得它成为最好的地方。论坛中的每篇文章,都在表达一种人生观,表达生活对某个人造成的伤害,都在不满,都在愤怒。表达的习惯,使得80后的作家的文字,形成一种自我言说的叙述方式,都是在表现自己的神圣与伟大,似乎自己是一尊“神”。《烟花烫》从开篇,作者就发泄对高三生活的不满,它是那么的无趣和紧张。“你可能想告诉一些人关于你的生活,但在你开口的瞬间,你忽然觉得任何诉说都是毫无意义的。然后你选择安静,安静背后的沉闷以及忧伤,你独自承受。”叙述节奏很快,一个故事尚未开始,已经达到高潮,另一个故事已经完全发展。作家需要爱情,就会出现一个令人满意的女子;作家需要自由,立即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空间挪出来任其折腾。这种改变,就如你打开电脑,发现论坛的十大已经完全改变,你的精神世界已经彻底更新。只有加快节奏,放弃正常步骤,才能跟上这种变化。

网络是人们逃离现实的虚拟空间。远离现实,把高尚局限于语言是无力的,他们便选择一种姿态——逃离。“我将牵着她的手,沿着铁轨一直往前走,走到一个只有我们俩的地方。”逃离是无效的,在这种无可把握之中,他们会迷上算命与星座。尤其是西方的星座,在“80后”之中盛行,也是他们对流行的接受方式——零距离的认同。“80后”也许是嫌迷信太老土,转而相信西方文化中的星座。萨特讲出了春树的心里话,因为两人一个星座;黄思路认为自己四平八稳,追求完美和公正,是典型的天秤座的性格;秦惑也相信水瓶座的人总是隐藏着冷冻,很难真正去亲近一个人。

二、 选秀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在选秀节目中承担两个任务,第一,是向观众介绍参预者的年龄、爱好、特点,还可以讲述一段轶事;第二,与评委交流,评价选手的优缺点。他的本职工作是串词儿,用带有机智和幽默的语言,让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激昂又不乏温柔的情调,至于失败者痛苦的眼泪,获胜者喜极而涕的眼泪,在他看来,都只是人类因脆弱而付出的代价。在鄙视其简直不值一提的同时,却对脆弱本身小题大做。对失败者极尽鼓励之能事,对获胜者送给夸张的祝福,并预支自己一生中所有的伟大预言,把这种胜利,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借机表现同类之间温馨的感情。

主持人站在台前,他的目的,就是把选手介绍给舞台,和它背后的媒体。他的语言简练而明确,因为他的话只透露一点信息,但是这个信息却与选手的表演密切相关。选手一旦出彩,将借着这几点信息,被观众铭记在心,同时也是网络搜索的关键词。无论小说的传统中有多少种开头的办法,对于80后的作家来讲,都是累积的历史,死亡的记忆。他们绕开传统,直接交待这几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可能是爱好、主角,也可能是某一个空间。“我母亲一直以为‘祥和里是个生活小区,或者别墅的称呼”。因为本文所有的故事都与这个“祥和里”有关,作者在交待了舞台位置。“祥和里”这个舞台界定了人物的底层身份。故事也就在这个贫民窟展开。这种选择省略其它语言,直接表现“我”、朋友、身边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充分实现作者的意图。这就像一个选手走上“舞台”,被灯光一照,说些乱七八糟、词不达意、生编硬造的故事一样,最后大家只是稍微明白,这些混乱的东西代表这个人的过去,能够从中抽出一两个关键词来代表其特点。主持人还在旁边张大嘴巴,高声喧哗,或者推波助澜,或者调侃讽刺以示怀疑,那弱智的样像极了吴尊宪。80后的长处,是把故事讲得比选手在舞台上讲的动人。黑天才笔下的几个朋友,都是捡垃圾却对人生充满理想的青年,都对世界充满热情充满爱,与那些为了出名而参加那种花里胡哨的选秀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标准,对读者和观众的吸引程度也就完全不同。坦率地讲,黑天才的人物虽然都不得志,都是小人物,但可爱。可爱不是因为他们叛逆,而是因为他们有理想,理想还比较贴近个人的现实生活,普通人都具备实现其理想的才能。这些人因一时达不到理想而叛逆、而苦恼,无力而可笑的挣扎,但是并不使他们变得可恶。作者把这一场景转化为小说的结构模式,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快节奏的文字中,需要一个充满特异色彩的人物,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到读者面前,成为舞台的中心;第二,这个效果的达到,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而最现成的模式,就是主持人介绍选手的方法。但是“两者的关系是否颠倒”,是否应该“平行”,或者作者是否有意“借用”了主持人的模式,都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索的。

最直接的证据是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出场的处理方法。故事开始之后,就如选手表演开始,每个人都有才华,表演的内容也不相同。而作品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脏》中的“我”,命中注定遇到李杨。这个漂亮的女人,需要一个出身贫贱如“祥和里”的人,同时要能够打动她寂寞的心。老黑的语言通俗、幽默,修养又达到熟练调配小资情调的程度。虽然外表肮脏,内心却朴实、善良,而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此同时,老春的三轮车乘载着回家迎娶苏兰兰的梦想,老杨打人又自己改不掉坏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属于不同类型,带给读者的快感是完全不同的,就如一场精心策划的选透节目,每个选手的表演是不重复的。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影属于三种类型的女生,观众会明确支持与反对。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80后作家,固然与他们追求特立独行有关,却也是他们不自然的受这种模式的支配的结果。

小资是文雅的情调,选手不是小资,他们要比小资更现实,对名利的欲望更强烈。“80后”也不满意小资情调。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准完全可以达到小资的标准”,但是他们并不赞成小资。“80后”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立场。他们更注重追求真理。所以他们不怕“粗俗”,不害怕“丢面子”。他们已经成长起来。因为他们追求比爱情“更重要”的真理。这使作品的“技巧性要少一些,表达更加简单直接”。正如选秀中,每个人的时间都有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自己长期的积累,就必须用简单直接的办法,技巧显得拖沓无力了。于是“80后”作家的笔下,人物出现就是他的故事渐入佳境,一段感情突然出现,一个惨剧突然楔入生活,人的精神永远跟不上变化的节奏。是生活在推着他们,是人生在改变着他们,是世界自动走到他们面前,有限的时间,无限的可能,展现你自己,叙述你的故事,展览你的人物,描绘你的远大蓝图,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但是你能创造无限可能。

就如论坛版主最有权威,选秀节目主持人最风光一样,作品中的叙述者,是作品中最幸福的人。他有爱与被爱,有幸运相伴。但是却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风光属于表演,站在舞台上你才能风光。版主离开自己主持的版面,就只是一个普通的网民;当台灯熄灭,进入后台的主持人,也就是一堆透支了的血肉。寂寞写在曾因权威而风光无限的脸上,现在溢满全身的,是跌入低谷的落寞。在这种超承受力的挤压下,“80后”很多人选择宗教来逃避苦难。黄思路信仰基督,黄凯信仰佛教,宗教也许能够填满爆炸的心灵中巨大的空间。一个悲惨的结局,是他们结束作品的最佳方式。年轻的心异常敏锐,心中充满困惑,也充满了天才的梦。他们的梦带有几分凄惨,学校生活造成累累伤痕;学习占据所有的时间、空间,社会的接触很浅薄。故事,明显带有自传的特点,几乎与其人生经历完全吻合。人生体验与经典文本的互文,更使其坚信已经体验了人生的全部。他们的书写虽然只是生活的碎片,那终日冥想练就的想象力,使其带着色彩丰富的假面具,为简单、纤弱的故事内涵增加扩张力,又使故事变成中学校园的童话。

“80后”作家的结局,悲剧远远超过喜剧和正剧。年轻的生命再扬,也不过是考试拿了高分,书籍出版销售火爆。风光的背后,年轻的肩膀却经受着过度的折磨,这就是他们笔下颓废的来源。最后还得补充一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那个颓废的树上春树,对于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和暗示。

注释:

(1)江冰:《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小说评论》,2008年2月,第104、105页。

(2)(13)叶未央,徐单丹等著:《杂发生色:80后的精典影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8—10页,第22—23页。

(3)(5)[德]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第5页,第78页。

(4)何德军:《浅析版主在论坛中扮演的角色》,新闻实践,2008年5月,第59页。

(6)贺志刚:《80后:管理还是激励》,IT经理世界,2006.7.5第87页。

(70 阿聊:《太阳底下的混子》,文汇出版社,2005,1,第140页。

(8)赵牧:《网络化生存:政治关怀与精神分裂》书摘,2008(9)第25页。

(9)(10) 秦惑:《烟花烫》,文汇出版社,2005年,1月,第3页,第5页。

(11)黑天才:《脏》,文汇出版社,2005年,1月,第1页。

(12)[法]杜齐梅尔:《从神话到小说》,施康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5月第33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长春税务学院新闻系)

猜你喜欢

版主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十二星座版主照镜子
是“呼”还是“应”
“斑竹”,凭什么删我的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