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有效教学下的课堂小练笔

2009-01-21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23期
关键词:小练笔

林 琴

摘要:语文课堂中的小练笔,对学生写的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默的熏染陶冶的作用。有效教学下的课堂小练笔既要触动儿童的心灵,又要让其在表达方法上有所领悟,也就是说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艺术地融合,真正地为课堂有效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练笔 有效 文道并举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挤进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它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现在,似乎已达成了共识,阅读观摩教学课要想获得好评必须安排一定时间的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们便绞尽脑汁,渐渐地也形成了一种套路。最常用的就是在结课时,对学生说:“你想对ⅹⅹ说些什么?拿起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应命而作,然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一读。这原本也是一件好事,但我们时常回听到学生发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感叹,而教师也是一味地附和,使人感到一些生硬。再将这些小练笔交上来细看,便会发现许多问题:

1、套话连篇。学生写的大多是套话,因为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教师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要么是“你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要么是“ⅹⅹ,请你不要再……”,反正没有标准要求,教师也不会对其进行太多评价。

2、错误百出。在学生写的句子中,我们随意就可以看到很多错别字和语法问题。但这样的小练笔教师往往是不检查的,不当堂反馈,错误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甚至有时反馈了,很多教师也姑息其中的一些“小”毛病。

3、匆匆过场。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因为时间关系,又加上学生的个别差异,优秀生基本能完成,但仍有一些学生完不成,而教师往往不会再抽出时间让其完成,学生的“半成品”也就无人问津了。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言语表达的原生冲动?如何将课堂小练笔的言语实践和文本的深层内容联系在一起?在新的语境中,如何将文本中作者的隐性意义,通过学生的小练笔转换成属于学生自己和作者灵魂有效结合的新的言语生命?

一、触动心灵,言似泉流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教学之道犹如行舟之理,我们在设计课堂练笔时,就需要为学生引这一江“春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所谓“情动方能辞发”,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有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掌声》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英子”的故事,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她身体上落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平时总是有意躲避大家的目光。可一次一位不知内情的新老师的无意之举——轮到英子时要求她上来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约而同响起的两次掌声彻底改变了英子。课文的最后以与“我”上了不同中学的英子的一段来信作为结尾。故事语言真挚,情节感人,学习的过程当中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也许在英子的身上他们找到了自己有时候心里惧怕在同学老师面前答错问题时的影子。学生的心有所动时,最是动笔的宝贵时。

牐牻淌Ω辖糇プ≌飧鍪被,向学生提议:咱们给英子写封信好吗?告诉她你是否也曾有过和她同样的害怕?告诉她你心里最想说的话,好吗?学生纷纷起笔。很多学生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英子后来不懈努力学习精神的钦佩,还有对给予英子莫大的鼓舞的同学的赞赏,更多的孩子则是联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曾有过的与英子相似的心路历程,真正让“写”变成了自己真情流露的需求。

二、有效迁移,练出精彩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迁移性练习。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马过河》一课时,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将对话描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有层次的对话朗读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小马过河后再次遇到老牛,它会说些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深究起来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它是情境的,在这里教师不是常规地问学生“你明白了什么?”而是巧妙地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自然点出课文的寓意;其次,它是发展的,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能完成练习,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一次综合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是语言的,这样的设计是对前面对话学习的拓展和迁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对话在前面的语言铺垫上自然有了新的飞跃,使得整堂课首尾呼应,层次清晰。

三、展开想像,别有洞天

言语表达最伟大的功能就在于想象。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想象是原始的生命意识的流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滋生想象的土壤,并努力地培养与呵护,让这种原生态的想象得以健康地成长。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余味无穷,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类文章时一定要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舒展个性。

这个小练笔活动的设计,不仅揭示了言语中被现实所屏蔽的“真相”,使读者不被当下的“语境”局限住。学生在练笔中,在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物的介入后,使原本抽象的语境有了温度,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有一种气魄叫雄伟,有一种形象叫庄重,有一种品格叫坚强,有一种精神叫刚毅。就在这想象和实践中,语言生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浙江省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练笔
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挖掘课堂资源 提高练笔实效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
文本、真情与笔尖共舞
在“小练笔”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文写话教学设计研究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让课堂“小练笔”成就情趣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