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国际竞争力评估与比较分析

2009-01-20黄仁伟吴雪明

社会科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评估方法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黄仁伟 吴雪明

摘 要:在借鉴国内外国际竞争力有关研究的评估理念、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三个分指数、12个支柱指标、数十个分项指标和百余项具体指标构成的地区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估体系,评估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7年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重点分析上海各项指标的具体表现,并对上海在全球城市竞争力评估中的总体表现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并进一步聚焦到作为国际重要网络节点的国际大都市上,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与其拥有的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最有条件成为全球网络节点中的重要的国际大都市,更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

一、评估上海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从“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上海发展的主线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到“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相比,国际竞争力把上海放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坐标上,在综合体现城市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国际比较和参与国际竞争,更加符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有利于促进“四个率先”任务的实现。对上海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分析上海参与国际竞争的时空背景、功能定位和要素结构。

第一,在全球经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认识和评估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从全球来看,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是联系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节点。当前正面临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同时也可能获得全球金融布局调整、服务产业转移、新一轮科技革命等新机遇,上海迎来了大力推进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大好时机。从国内来说,上海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重镇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并获得了举办2010年世博会、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等重大历史机遇,这是上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契机,也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发挥示范和服务功能,带动全国经济大循环。从区域发展上看,中央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为长三角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这要求上海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发动机,引领区域经济小循环。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理解和评估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后对上海提出的必然要求,上海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历史传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工业水平和城市建设等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层次,并以开放促改革,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完善,具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周边腹地的支撑;同时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生产效率快速提高,经济更加富有活力。生产效率的改进正推动上海从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过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型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正成为上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第三,要符合上海“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要求。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任务的重要标志。中央对上海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构成了上海国际竞争力内涵的重要内容,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应的是“科学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内涵,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应的是“创新驱动”和“竞争优势”内涵,率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对应的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提高开放效益”内涵,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应的是“人文发展”和“软实力”内涵。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任务的过程,是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极大提升的过程,也将有力地推动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二、地区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

1.地区国际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评估思路,充分考虑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原始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数计算的可操作性、评估结果的可比性等原则,并借鉴国内外国际竞争力及相关指标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了由3个分类指数、12个一级指数、40个二级指数和141项具体指标构成的国际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图2)。

2.地区国际竞争力3个分指数的计算方法

这里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国际竞争力评估理念,设立了基本条件、效率改进和创新驱动等3个相互关联的分指数。基本条件分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竞争所需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4个支柱指标。效率改进分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在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互动过程中的生产方式改进和生产效率提高,包括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集约化4个支柱指标。创新驱动分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能力、生产动力和发展潜力,包括知识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4个支柱指标。

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基本条件、效率改进和创新驱动分指数的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较快的地区,创新驱动分指数是核心要素,对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基本条件分指数是核心要素,而对于在这两者之间的地区,效率改进分指数是核心要素。我们用2007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Ⅰ、Ⅱ、Ⅲ三类(表1)。

对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第III类地区,基本条件分指数是最重要的,赋予60%的较高权重,效率改进和创新驱动分指数分别赋予30%和10%的权重。对于发展水平中等的第II类地区,效率改进分指数变得更为重要,赋予50%的权重,创新驱动分指数的权重也相应提升到20%。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第I类地区,创新驱动分指数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赋予30%的权重,同时效率改进分指数仍十分重要,还是赋予50%的权重,基本条件分指数的权重下降到20%的权重(表2)。

3.地区国际竞争力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地区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由12个支柱指标、39个分项指标构成。其中,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知识竞争力等4个支柱指标(含16个分项指标和75项具体指标)直接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统计局、国家科技部、国民经济研究所等机构与部门的权威研究成果,并用统一的综合指数处理方法进行了重新处理。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城市化、国际化、集约化、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8个支柱指标(含23个分项指标和66项具体指标)是根据国家和各地权威统计报告中的数据逐级计算得出。

在具体计算时,首先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无量纲化)。由具体指标计算分项指标、分项指标计算支柱指标以及由支柱指标计算分指数时,都采用算数平均法(等权重)。由三个分指数计算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权重见表1、表2。对于部分地区部分指标数据缺失的,一般用趋势回归和趋势预测法补足,对于无法用趋势法补足数据的,用相近年份的均值或者同等发展水平地区的指标数值代替。

三、上海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水平

从地区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3个分指数和12项支柱指标的排名上看,2007年,除第11支柱“企业竞争力”排在第6位以外,上海其他各项排名都排在前三位;综合指数、基本条件分指数、效率改进分指数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集约化、知识竞争力等6项支柱指标排在31个省市区之首。与1997年相比,除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指标排名略有下降外,其他指数排名都略有上升或保持不变(表3)。

从走势看,1997年以来,上海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和基本条件、效率改进、创新驱动等3个分指数都上升很快,其中效率改进分指数上升势头最快,2007年的指数值比1997年差不多翻了一番,年均增长6.9%。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值增长了64%,年均增长5.1%(图3)。

从结构上看,上海的经济实力、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知识竞争力等五项支柱指标具有最大优势,社会发展、城市化、国际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等五项支柱指标也取得很大发展,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而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进步相对较慢,特别是企业竞争力的排名近几年有所下降(图4)。

从具体指标看,2007年,上海绝大多数分项指标都排在前列,排名第一位的分项指标有经济动能、生活水平、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率、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外贸水平、国际旅游、信息设施、生产效率、科技投入、知识应用等10余项。另外还有人文发展、教育水平等10余项分项指标排在第二位。2007年上海表现一般的分项指标主要是企业效益(第29位)、企业规模(第7位)、环境保护(第6位)、人口红利(第5位)。与1997年相比,上海排名进步较大的主要有社会和谐、资源集约、投资集约、经济活力等分项指标;排名有所退步的主要有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分项指标。

四、31个省市区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对比

2007年,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的地区是:上海(84.98)、北京(81.01)、天津(71.53)、广东(70.70)、江苏(66.66)、浙江(64.34)、福建(59.97)、辽宁(59.31)、山东(59.04)、重庆(56.99)。1997、2002、2007年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国际竞争力得分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与1997年相比,2007年排名上升最快的有四个地区,排名均上升了7位,分别是浙江(第13位→第6位),山东(第16位→第9位),湖北(第21位→第14位),内蒙古(第29位→第22位);同期排名下降最多的四个地区是:海南(第6位→第15位)、云南(第19位→第26位)、江西(第10位→第16位)、贵州(第26位→第31位)。从1997年到2007年,31个省市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值都有很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浙江,上升幅度最小的是海南(如图6所示)。

2007年国际竞争力3个分指数和12个支柱指标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和指数值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要指标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基本集中于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这六个省市,山东、辽宁、新疆等地区也有少部分指标进入前五位。

从结构上看,2007年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前两位的上海和北京各项支柱指标都比较强,总体结构比较均衡,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都因为有的支柱指标相对较低,影响了综合指数的排名。从图形上看,上海的相对弱势指标是企业竞争力,北京的相对弱势指标是集约化指标,天津的相对弱势指标是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指标,广东的相对弱势指标是城市化指标和产业竞争力指标,江苏的相对弱势指标是社会发展指标、城市化指标和产业竞争力指标,浙江的相对弱势指标是城市化指标、国际化指标和产业竞争力指标(图7)。

五、上海在全球城市竞争力评估中的表现

前述国际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上海及国内各地区实际设立的,由于统计口径、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这个指标体系还不能应用于世界各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比较。这里借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的评估结果,对上海在全球城市竞争力评估中的表现做简要分析。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7-2008)》建立了包括一项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以及企业本体、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生活环境和全球联系等七项一级指标构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报告对全球5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排名,对其中150个重要城市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城市竞争力的系统构成,对7个分项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纽约(0.621)、伦敦(0.593)、东京(0.514)、巴黎(0.498)、华盛顿(0.466)、洛杉矶(0.452)、斯德哥尔摩(0.441)、新加坡(0.440)、旧金山(0.438)、芝加哥(0.432)。中国(包括台港澳)共有62个城市参加了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与排名,其中28个城市进行了7个分项竞争力的排名分析。中国62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最靠前的是香港,以0.380的得分排在第26位,上海是内地得分最高的城市,以0.361的得分排在第41位。排在200位以内的中国城市还有:深圳(0.344,第64位),北京(0.343,第66位),澳门(0.332,第78位),台北(0.304,第112位),广州(0.295,第130位)。

表5对全球和中国主要城市的7个分项竞争力的表现进行了比较。7个分项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分别为西雅图(企业本体)、东京(产业结构和硬件环境)、巴黎(人力资源和生活环境)、新加坡(软件环境)、纽约(全球联系)。上海表现较好的分项竞争力是全球联系(第14位)和产业结构(第29位),表现较弱的是企业本体(第89位)和软件环境(第87位)。

从具体指标表现看,上海表现突出(等级为A++)的指标有:综合竞争力中的GDP总量、跨国公司分布;企业本体分项竞争力中的品牌;产业结构分项竞争力中的服务业、金融业;人力资源分项竞争力中的健康水平、劳动力状况、教育水平;硬件环境分项竞争力中的市场规模;软件环境分项竞争力中的战略导向;生活环境分项竞争力中的餐饮饭店;全球联系分项竞争力中的区位条件、陆路、海运、信息联系、企业联系。其中有两个分项竞争力的具体指标位居全球150个城市之首,即战略导向和陆路联系。上海的弱势指标主要有:企业制度、人才状况、公共服务、居民联系(等级为A--),有待改进的指标还有:企业管理、文化素质、金融市场、市场监管、税赋负担、环境质量、住房条件、文化休闲(等级为A-)。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竞争力指标,全球城市覆盖面广、指标体系庞大,对于分析上海竞争力水平及其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很有借鉴意义,不过由于比较范围跨度太大,以及统计口径和调查对象等因素,部分指标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会受些影响。另外,由于目前还缺乏时间序列评估,也就无法分析同一城市近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与之相比,本文构建的中国地区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采用的是多年跨地区估计,在纵向上有10余年的连续评估,横向上评估了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都比较方便。当然,由于选取的主要是有统计、可比较的客观性指标,对于制度、品牌、战略等一些非常重要而又缺乏统计数据的指标,就没能纳入指标体系,同时也缺乏对全球主要城市的评估和国际比较,这些都是以后研究中需要加强和弥补的。所以,对于上海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应该将这些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借鉴。

(责任编辑:梁新华)

猜你喜欢

评估方法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