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应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2009-01-20范宏涛
范宏涛
当得知孔孟之道,《孙子兵法》,《菜根谭》成为外国人的处世之道,经商之策的那一刻,内心颇有感触,古人的智慧,古时的经典,那些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灿烂文明,被当代中学生吸收了多少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禁叩问自己的心灵。当我登上讲台时,我就告诉自己要教会学生爱我们的文化,教会学生爱我们的语言。那些中国文学殿堂中的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中国文苑中的奇葩,足可让人受益终生。因此在第一册的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
诗歌单元激发学生爱我们的语言
诗歌是灵动的音乐,学习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诗歌变成雄浑的乐曲。让那简短的文字变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的秋景,感受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让学生读到文字后面的那一颗怦怦而动的爱国爱民的赤心。顺势点出,是这一个个文字精灵,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画面,感人的音乐,激人奋进的信心和力量。爱我们的语言吧,你也可以用它使你的感情任意流淌。
品读《再别康桥》时,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诗歌的音韵美,音节的跌宕起伏,旋律的轻柔舒缓。
古文单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学好文言文是自己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其次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对丰厚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习古代文学可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义无反顾,奔赴敌营。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能在国难当头之时不畏强秦,捍卫国家的主权,以三寸之舌击退百万之师。其勇气与智慧不得不让人佩服,通过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习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的勇气,只身去说敌的智慧和敢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卧薪尝胆的勾践,三千越甲能吞吴,可学习他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勾践的这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正是现代中学生所缺少的。
《劝学》是一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文章,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诵读全篇仿佛有一种音乐流动其中。荀子论述的善凭借外物,善积累,有恒心的学习方法,可让我们受用终生。荀子的文章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耐人寻味。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人物而感到自豪。
以上从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的角度,对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底蕴进行挖掘,另外也可从背景、作者及影响等角度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学生能够亲近汉语的只有语文课,语文教师有责任做这个传播者,让学生爱我们的语言,爱我们的几千年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