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历史与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

2009-01-20李洪杰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8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民族

李洪杰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上网时间不长,但发现网上的资源太丰富了。历史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会大大丰富,效果会大大增强,历史教学将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个性发展提供了张扬的舞台

现在科学实验证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视听综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独感觉接受的效率。因此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综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实现备课的创新。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在网络技术下的学科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历史课堂中的现代建构意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我注意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常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讲出感受,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先后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这都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像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网络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但我们也应看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往往影响学科整合的成效。这要求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广度和理论素养。我相信,随着新课改理念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中,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我们会看到在新课标的学科整合领域又会焕发出奇光异彩,显示出更鲜亮的活力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元民族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