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的反思性教学
2009-01-20刘中立
刘中立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课标、教材、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高中语文课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反思性教学
所谓反思性教学,即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对象,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研读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理解掌握和升华应用知识为内容的研究性探索活动,具有主体性、探索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反思性教学的出发点在于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思考和探究进行分析归纳和处理知识信息等活动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思维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形成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反思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的功能,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施前首先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科学制定出一个与学生实际相一致的目标,而且要结合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注重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倡导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学生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反思今天语文学习了哪部分内容?该部分的学习是否完成?今天的练习或作业是否完成?知识目标是反思的明线,能力和情意目标是暗线,二者统一于学习者的反思活动中。目标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所学知识的达成度,减少学习上的盲目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要具体设置三个目标,即学习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倾向、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力所能及的鉴赏,评价。根据多种形式的教学反馈,要及时反思教学行为,分析调整这三个教学目标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超出了教学要求,使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基本上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反思是反思性学习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对课堂知识的反思和对课外练习的反思。反思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和一般性分析,而应该从新的知识层面、新的认识角度来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以促进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强化和巩固,完善知识结构。在每节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反思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认真反思在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上应特别注意哪些地方?作为语文老师我强调了哪些重点?在哪些地方出了错?
比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针对文中叙述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即失去了双臂反而使得维纳斯更加秀丽迷人的观点,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难道断臀所形成的残缺美比完整无损的究整美更加美好吗?学生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争论十分激烈,见仁见智。师生在平等交流中深化了对教学的理解,逐渐达成共识,即正是由于双臂的残缺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使每个欣赏者凭自己的想像去为维纳斯创造一双秀美的玉臂,一万个欣赏者就有一万双独具特色玉臂。残缺引发了欣赏者无穷无尽的想像,把有形与无形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又如,在《秋水》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用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而且还补充了丰富的材料,但学生仍然不能把握精髓,甚至一知半解。通过反思,我发现问题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仅仅着眼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这恰恰是拓展型课程追求的目标。于是,我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难度,突出“基础性”,从而就顺利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上,语文教师基本上是采用“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补充一些问题。经过认真反思,笔者认为这种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满堂灌”尽管在形式上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这些问题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而不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问题,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公开备课资料、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鼓励质疑权威、提倡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阅读文本留足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提问搭建平台,课后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量进行反思,进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变教师问为学生问。此外,还要运用多元化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深或浅、或难或易,视提问者本身的情况而作出不同的评价。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