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学生兴趣的激发
2009-01-20徐悦
徐 悦
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得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是精神饱满、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投入真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倾注于“情”。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趣,唤起相应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同时一个学生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产生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激励法、暗示法等教育方法,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养成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的习惯理念。
二、灵活教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情景教学法,即为每一课都创设情景,使每位学生都进入到情景中去,使他们感受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根据本校的特点创遍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情趣。
如上短跑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致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可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进行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地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地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地反复练习。引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三、生活化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如在三年级的一堂体育公开课中,主教材是走和跑的练习,我就创设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情景教学法,在技能上采用各种姿势走和跑的动作,要求学生走得直、跑得快;在情景上,采用了场地上画人行横道线,用板球拍贴彩纸出示“红、黄、绿”三种信号灯,教师手持指挥旗和信号灯扮演交通协管员,学生扮演老少过往行人,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实践,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灵敏、速度素质,又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融贯在体育教学之中,正如学生齐诵的“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儿歌,使交通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化于头脑中,贯彻于生活之中,使学生体验体育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真知来自于实践。
四、有效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体现在他自认为的特长项目上。给予个性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自选项目作为体育评价的要素,更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即使学生没有体育特长项目,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体能、体力的不同自选规定范围内的某项目作为测评内容或同一项目自选不同的测评方式。历年来,学生体育成绩考评面临着一个老问题:身体条件较好的评价对象不用怎么练习就能得高分或高等级,从而容易满足,减少锻炼;而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的对象无论怎么努力练习,都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致使努力得不到认可,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人制宜”的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评价不仅是考评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情况,更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