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1-20王秀娟
王秀娟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澄清对“创新”问题的两点模糊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解决的是教师的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于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代中国尚有四大发明,而当代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明却寥寥无几。中国人突然变笨了吗?当然不是。说到底还是教育出了问题。转变这种现象,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学生的创新意识、胆识以及意志品质均属于非智力因素。有了创新的意识并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我们的学生普遍还缺乏创新的胆识。其实这胆识孩子们本来还是有的,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比如说:幼儿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见新奇的玩具一定会拆开来看个究竟,然后再随意的东拼西凑,哪怕那是家长花几百大元新买的电动玩具也照拆不误。碰到这种情况,恐怕很少家长为之拍手叫好,而让孩子尝点皮肉之苦的做法倒是司空见惯。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学校里,孩子们进了音乐室就喜欢摆弄陈列在教室里的乐器,他们从自己胡乱制造的“嘈杂”音响中获得无限乐趣。在国外,教师会用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们的“胡作非为”。而在中国,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作冲动也就随着教师的臭骂声飞到了九霄云外。由此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还是浅层的。有极少数教师以粗暴的态度嘲讽、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从而彻底、干净地摘了学生的“胆”,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为歌词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词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体态及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对某段音乐的感受,尝试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甚至要求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
在律动和歌舞表演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让学生自由结合,自由分组,并设计本组的队形变化等。
在器乐教学中,看来很难有机会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有的老师在进行打击乐训练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这不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吗?还有的教师在训练学生吹竖笛时,自己吹出一个“问句”,要求学生吹出“答句”,虽然这“问句”与“答句”都是极短的旋律,但对一个相同的“问句”,被“问”得同学要做出与其他若干同学不同的“回答”确实要费一番脑筋的。
只要教师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就不愁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探索与创新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路子、新方法。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第五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