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的“自主探究”
2009-01-20刘密卿
刘密卿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就是把学生放到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地位去教学的,它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以合理的并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以合理的并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模式,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教师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去学变成主动去学,并有兴趣去学。总之,师生互助,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自主探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就是把学生放到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地位去教学的,它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实施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方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初一开学的第一堂课作为绪论课,专门讲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道理。在平时上课,要不失时机的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的灌输。
2.运用“史话教学”,以生动的、直观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讲故事的氛围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3.充分运用地图、图表、实物和幻灯片、录像、VCD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
5.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历史讲座、历史专题报告会、历史故事会、历史晚会、历史展览、历史墙报,组织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参观、访问等,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丰富其学习内容,扩大其历史视野,陶冶其思想情感。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不仅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形成一定思想观念,获得一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接受、加工、储存信息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如何阅读课文。首先,粗读全册课文,以了解一册书的梗概和内容结构,以及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第二步,精读章节内容,在重点之处做上记号,以掌握各章节的重点。第三,编写提纲细目,以掌握子目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思考回答问题,以巩固阅读所得。这样,学生通过粗读——精读——编写提纲——回答习题,就能系统的阅读课文,掌握课文要点和历史发展的线索。
2.如何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做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理解新教材——找出不懂得问题——做好预习笔记。
3.如何课后复习。我要求学生做到: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参阅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
4.如何做作业。我要求学生做到:仔细审题——独立做题——检查——更正错误。
5.如何记忆。教给学生十大记忆法:以形会意法、纵向联想法、横向联想法、相似联想法、相反联想法、历史特征法、歌诀谐音法、因果分析法、图示符号法、数字归纳法。
三、培养一定的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学生对教师输入的信息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再加工,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然后将获得的知识存入自己的大脑记忆区,变为自己的财富。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质疑能力,使各类学生思维都呈现积极状态,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
学生质疑活动开始大都是简单的由疑而问,不能有意识运用质疑去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质疑活动积极而深入地进行,我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设问,从中帮助他们掌握质疑的一些基本方法。
培养质疑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学生已知的或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所提问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思维力度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2.教师不仅要自己提出问题,还要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往往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还难,学生能提出问题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
3.学生提出问题后,一般不要急于回答,以免造成其思维的惰性和抑制其思维的产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素质,使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和习惯。
4.要了解各类学生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偏颇和错误的规律,这样教师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引导质疑才更有针对性,才能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使不同类别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体现,都有所提高。
四、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情感,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效果明显不同。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学生的智力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显著的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当学生处于紧张、忧虑、沮丧状态时,则会抑制智力活动,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愉快。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营造这种气氛:
1.生活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经常与学生聊天、谈心,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玩等。只有把学生当作朋友,才能缩短师生的距离,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才能更有利于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时时处处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表扬,给予鼓励。
3.耐心指导、诲人不倦、和蔼可亲。
4.课堂上随时注意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如果学生表现出木讷或不耐烦的神情,立即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绪。
5.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教学中我注意经常亲切地环视学生,所提问题即使学生不会回答,也尽量用亲切的语气、期待的眼神、及时鼓励等方法启迪他们的思维。
6.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之,师生互助,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