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节人手关注孩子成长

2009-01-19陆芳华

江苏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高山同学老师

陆芳华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的,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更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喜爱和接受。那么,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出现一些学习上的所谓“潜能生”,二、三年级就变成“后进生”,而到了五、六年级则落后到“无可救药”,导致教师对他们不管不问、失去信心?这就不得不提到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下面就谈一谈自己是如何从细节人手,关注孩子成长的。

一、把“桌底的孩子”变成“真正的学生”

作为刚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既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又对小学校园充满了新鲜感。但是新鲜感过后,剩下的则是枯燥的学习,所以课堂的组织教学,对于一年级老师来说就是一门学问。就拿我们班级的学生韩林来说吧,开学不久,有一次上课刚刚两三分钟,居然找不到他人影,正在我纳闷的时候,后面的同学叫了起来。原来韩林同学在我板书课题的时候,从桌底下悄悄溜到了别人的座位。跟别的小朋友挤在一起,而且坐得笔直,真是令我又好气又好笑。一番动员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仍然做出一些怪样儿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他自己却像没有这回事一样。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他来说光批评解决不了问题,可能他的这种行为与幼儿园的一些习惯有关系,他认为这种行为在幼儿园很正常,如果一味地批评可能会伤了他,导致他厌学。只有用眼神示意他坐好,告诉他这是课堂。下课后我请他到办公室,经过谈心了解到,其实除了不知道什么叫“上课”之外,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从他的口中我得知他在幼儿园时,曾经上舞台表演过很多次,《三字经》、《百家姓》倒背如流。难怪他到了办公室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一点也不拘束。跟老师聊起天来,简直就是一个小大人,高兴处手舞足蹈,隐秘处踮足咬耳,惹得办公室的老师都来逗逗他。是啊,如果课堂上简单地训斥几句可能会有一点作用,但真正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心。经过一番教育和引导之后,韩林同学变化很大。学习习惯很好,而且学习兴趣很浓。所以老师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随便的眼神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

我们都知道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发言越积极。而到了高年级学生都变得“深沉”起来。这恐怕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有关。老师多致力于如何教懂学生、教会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导致学生学习上变得被动,产生了“上课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自然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也就缺少了参与的动力。于是,那些好动多动的孩子上课趁机“开小差”,时间一长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爱学乐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里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其兴趣。”所以在能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今天,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一改过去一枝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状况。让学生投入到火热的音乐、舞蹈、生活、自然中去,给学生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而我们教师则是这出戏的导演、组织者、观众。比如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就建议我说:老师,这个地方应该让几个小朋友表演,那个地方我觉得应该这样读才读出蚂蚁夏天背粮食又累又热、蝈蝈却躺在大树下乘凉又舒服又自在的样子。我见学生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便趁热打铁,编了一出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得非常投入,并且参加了学校“六一儿童节”的汇报演出。看着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听着阵阵热烈的掌声,我相信学生已经融入了文本、融入了蚂蚁和蝈蝈的内心世界,于自然中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我想这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教学效果。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主动探究,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把一篇篇富有情趣、文字优美的课文进行加工,加上辅助的动作、表情,再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创设一些符合教材意图的情境,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比如《雨点》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小诗歌,虽然课文内容不是很难理解。但是诗歌这样的形式学生还是不容易掌握的。教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童话故事,打印给学生,在班级里举行讲故事比赛,许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争相阅读,积极参与比赛。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讲故事比赛,将小雨点在池塘中的安详和在海洋中的欢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这几个不同的地方,由于环境不同,小雨点的动作也不同,表现也不同。当然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课堂的空间是狭小的,要想给学生一片天,就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应该从教材的细微处人手,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特点的授课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把呆板的“假龙”变成可爱的“真龙”

常常听到同事提起,某某学生上课总像没睡醒一样,一下课却神气活现。课堂本该是学生的天地,而我们却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这就是一种悲哀。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叶公心中从来就没有真龙》,感触颇多。老师好比是叶公,学生则成了画在墙上的龙。教师成天喊着要尊重学生,可当学生真的要接近我们时,我们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他们,让孩子学会了小心、谨慎和提防,变得封闭、冷漠和僵硬。所以在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怕答错了老师批评,而有的老师则专门喊不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最起码是不尊重,久而久之,学生成了惊弓之鸟,躲还来不及,哪里还敢“神气”。作为教师要察言观色。课堂上多一些肯定和包容,少一些批评和斥责,生活上多一些温暖和帮助,让学生真正感到你是和蔼可亲的、是值得信赖的,你是真的爱他们的。我们班级的许爽同学,每次上课都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要说提出问题。一次在我的再三鼓励下,终于举起了小手,尽管回答得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让学生表扬了他。许爽小朋友在“棒、棒,你真棒”的表扬声中,小脸红红的,一脸的不好意思,让人感觉非常可爱。我走下讲台,在他的额头上轻轻地亲了一下,鼓励他每次都要像这样。我当然不知道这一吻会给他带来多大的触动,但我知道此刻他是幸福的。事情本该就这样过去,可第二天,本校的蔡老师告诉我,她朋友家的孩子吕浩泽回家说,陆老师如果亲我一下,我就高兴死了。听了蔡老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是啊,也许羡慕的不止吕浩泽一人,也许这一吻,已经成为昨天晚上孩子与父母交谈的特大新闻。由此我想,孩子是多么需要老师真心真意的关爱呀!哪怕是蹲下身子,哪怕就是这轻轻的一个吻。事实证明许爽同学在以后的课堂上表现得自信多了,眼神也好像跟老师亲近多了,甚至老师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还忙着跑前跑后。

四、把“校访”变成“家访”

现在的老师工作比较忙,正常的家访已被校访所代替,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都要请家长到学校谈一谈,好像犯错误的是家长不是孩子。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却有待商榷。去年,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李高山,家庭作业从来不写,请了多少次家长都没请动,于是我用自行车带上他家访。到他家之后,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原来李高山的父亲常年跑船,母亲重病在床,爷爷奶奶年岁已大,晚上七点多钟了,李高山没有回家,家里人居然没发觉,因为他们根本照顾不了他。一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是自己跑很远的路上学。以前虽然多次批评他,他却没有掉一滴眼泪,这时他哭了。看着眼前瞪着泪眼的李高山,我的心里酸酸的。如果不是亲自跑一趟,又怎么能见到李高山家的困难呢?也许还在为他不写作业而生气,在为他的不求进步而恼怒。我擦干了李高山脸上的泪,谎称放学太迟了,送他回家。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对李高山特别关照,经常给他“开小灶”。晚了还亲自送他回家,渐渐地李高山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还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其他老师,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现在李高山的情况一直很好,成绩虽然不拔尖,但是见了面之后,总不忘说一声老师好,那眼神中充满了感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经常到学生家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学生家中的情况,更多地和家长取得沟通,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避免简单粗暴的说教。

面对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感受着一颗颗纯真无邪的心灵,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能够将工作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要用真心去爱他们,时刻牢记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行中有情。相信每一棵幼苗在我们浓浓的爱的呵护下都能茁壮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高山同学老师
太阳、高山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李琪,历奇(11)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飞过高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