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全学生的“可能性”

2009-01-19薄俊生

江苏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阿西莫夫可能性聋哑人

薄俊生

阿西莫夫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科普作家。他自幼聪明,属于“天赋极高者”,阿西莫夫一直以此自豪。一次,一位汽车修理工给他出了一道题:“一个聋哑人到商店买钉子,他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攥拳作敲击状。售货员见了,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售货员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走后,进来一位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阿西莫夫立即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阿西莫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修理工笑了:“对不起,您猜错了!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这个类似脑筋急转弯式的故事包含多方面的隐喻。从教学的角度是否可以拆解出这样的理解:关于“聋哑人”部分的内容属于教师的“教”,关于“盲人”部分的内容属于学生的“学”。在这里,“教”不可谓不精细,也不能说不正确、不可以,可“学”最终遭遇到了困境,闹出了笑话。因为。关于聋哑人买钉子的一段对话让人的思想走进了死胡同,从而造成思维的惰性、判断的盲区,于是不再有新鲜的想法,弄不好还会出现常识性错误,就是“天赋极高者”也不能幸免于此。

假如直接提问“盲人想买剪刀会怎么办”,我想没有人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可见,不当的引导很可能会演变成诱导,不当的“教”非但无助于思考,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钳制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消解学生的可能性。要克服思想成见、摆脱思维定势、消除习惯干扰,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见地、有创意的明白人。就不能单方面地设想我们的“教”,而应该站到学生一边,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在对“学”的可能性认同、尊重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以“学”为重,以“学”为主,让“学”真正站立起来,强大起来。

成全学生的可能性,应该让“学”走在“教”的前头。在教学一个新的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预先学习教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或者说预学。预习的好处在于,它先于教师的“教”,它是在独立状态下进行的非常自由的原生态的学习。由于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和规定,在预习的过程中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从学生的头脑中冒出来,他们会从中获得一份体验,收获一份自信。事实上,在学习新教材之前,学生其实已经开始运用各自喜欢的方式预先学习教材,进行课堂学习之前的准备。不过此时的学习是自发的率性而为。仅凭兴趣进行的。教师要对他们的预学进行适当引导并加以利用,使学生的预习成为重要的课堂资源,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准备。因此,教学之前我们除了要做好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等“教”的准备以外。还须做好学生一头的准备。教学之前先了解一下,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学会了什么,他们能够学会什么,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这些信息都是教学立足的基础和展开的条件。当教学有了这样的立足点,就有了发生的背景,教学就能很好地适合学生,顺应学生,服务学生,“学”的可能性在良好教学条件的催发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成全学生的可能性,要让“学”真实地展开。海默特说:“教学就是要让人形成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是的,许多新鲜的想法,特别是具有创造意味的成果常常是在静静等待的过程中出现的。对照这样的要求,不少课堂似乎还少了一份沉静,少了一份等待,少了一份真实。当提出一个问题后,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就匆匆让学生起来发言。结果,只有几个学生撑场,课堂被一种浮夸的风气所笼罩,思维始终处于低水平徘徊的状态。课堂亟须回归,回归原生状态,回归真实状态,回归生本状态。要多一点静思默想,少一点热热闹闹;多一点深切体验,少一点浅尝辄止;多一点真实思考,少一点虚假精彩;多一点异样的声音,少一点“异口同声”。让学生真实地思考,真实地提问,真实地发言,真实地阅读,真实地书写。要知道,学习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呵护的“慢活”,要有“等待”意识、“让位”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进去,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让思想在“对话”中激活,创造在“对话”中进发。有了这样的课堂生态,思维之花才会恣意绽放。

成全学生的可能性,还应该给“学”充分的权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用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看来,教师要做的工作不在于化解难点、除去障碍,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让教学变得顺畅起来。反过来,应该有所保留,给学生思考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权利、克服困难的权利、遭遇挫折的权利。走出教学错位,相信学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有能力、有意向、有可能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挑战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学习难度过低与学习难度过高同样有害,挑战学习困难应该成为学习活动中最动人的华章。挑战未必会顺畅,未必会有显性的成果,然而这是精神发育所必需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找到新的方法,获得新的发现,思想得到更新,人格得到完善。这些都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隐性”成果,是创造的母体和力量的源泉。

“可能性”有多大就在于我们给学生的舞台有多大。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耐心,相信学生定会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阿西莫夫可能性聋哑人
永不停歇的工作者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手机里的爱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体验10分钟黑暗
观念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小学数学《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设计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盲人买剪刀
时间足够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