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

2009-01-18于善安

科教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模式体育

于善安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市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创新模式,对提升我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进而对整个上海市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 课程开发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1 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与地方特色不和谐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拟补不足的方式,它必须以国家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是教育制度内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目标,依据学校所处地域环境,根据自身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量身定制、自主进行的适合本校特点和需求而开发的课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而非替换,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而开发的课程,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可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它含有创新的因素。

2 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由于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量身定制、自主进行的适合本校特点和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

2.1 拟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各异,在推广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倘若按照一个尺度推行,势必造成诸多脱节以及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很难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在此情况下,校本课程出现了,它是以地域特色为依托,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以拟补国家课程不足为前提而提出的,无疑是对国家课程顺利实行的良好补充。

2.2 体现校本课程的优势

在拟补国家课程不足的前提下,校本课程自然又体现出本身的优势:首先,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凸现本校的特色。其次,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令学生满意。从教师角度来讲,能够比较充分地把握校本课程的意图,从而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所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范式”。我国学者董翠香将体育校本课程归为五类:以“必修+选修”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传统体育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新兴体育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以开发社区体育资源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

具体地讲,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创新模式的开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体育校本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对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既可以是对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与创新,也可是新兴体育项目的运用,是传统课程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是课程开发的本土化。

3.2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拟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克服目标式教学活动的弊病,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的体育锻炼需求,学会自主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高校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积极性。譬如体育兴趣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等等非正式的教学的组织形式,都是体育教学的有利补充,高校应调动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行为。

3.3 科学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门课程,必须有其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课程的诊断,通过评价发现课程开发中的不足以及实施结果与课程目标的偏离情况,为新一轮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依据。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评估的主体可以是学校,也可是教师,可以是他评,也可以是自评。

3.4 勇于创新的团队

师资队伍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校本课程的实施及其考核都需要教师来完成,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地提升与发展自身的业务素质。

总之,只有课程资源、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体系和师资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剑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20~121.

[2] 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03~105,114.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模式体育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永续债券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