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双关语的翻译
2009-01-18纪春艳孙淑霞
纪春艳 孙淑霞
摘要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蕴含的双层意义使它成为英汉翻译的一个难点。不少学者提出“双关难译论”。本文拟从直译法、释义法、变通法、加注法,对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的双关语的翻译,做出初步探析。
关键词字面意义 隐含意义 双关语
中图分类号:H315.2文献标识码:A
双关语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或多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被奉为“双关语”中之定尊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营造的妙语双关,美不胜收,给我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榜样。然而莎士比亚之双关谐趣,许多莎评者早已提出“双关难译论”。本文拟从直译法、释义法、变通法、加注法,对莎剧中存在的双关语的翻译,做出初步探析。
(1)直译法:仅将双关语的字面意义翻译出来,对隐含意义则忽略不译。有少数的双关语恰好在英语和汉语理由对等的双关,这样处理,最妙不过。
Example 1:
Bass: Why dost thou whet the knife so earnestly?
Shylock: To cut the forfeiture from that bankrupt there.
Gra: Not on the sole, but on the soul, harsh Jew,
Thou makst thy knife keen;……(The Merchant of Venice)
巴珊尼:你干嘛一股劲地磨着刀子?
夏洛克:好从那债鬼的身上割下一磅肉。
葛莱性:你不是在鞋口上磨刀,狠毒的犹太人,你这把刀是在你心口上磨。(方平译)
此对白中,“sole”和“soul”读音相似而构成谐音双关,莎士比亚利用了这两个词很好地揭示了夏洛克企图置安东尼奥于死地的残忍。译者以 “鞋口”与“心口”点出了不但再现了原文谐音双关之美,而且内容上与原文吻合,没有流失或增加原文内容,保留了原文的神韵。
然而,这种谐音双关在中英文里,恰好有对等的情况比较罕见。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文化或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直译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在传达字面意义的同时,往往丢失了隐含意义。有时,所指意思译文读者通过上下文已能理解潜在的双关,就无需再译其言内含义。
Example 2:
Paris: Happily met, my lady and my wife!
Juliet: That may be, sir, when I may be a wife.
Paris: That “may be” must be, love on Thursday next.
Juliet: What must be shall be.(Romeo and JulietⅣ.i)
帕里斯:你来得正好,我的爱妻。
朱丽叶:伯爵,等我做了妻子以后,你或许可以这么叫我。
帕里斯:爱人,“也许” 到下星期四就会变成“事实”了。
朱丽叶:事实是无可避免的。(朱生豪译)
帕里斯在教堂巧遇朱丽叶,心情激动地称呼朱丽叶“my wife”;而朱丽叶则回应:“等我做了妻子,你或许可以这么称呼我。”言内之意是:“我已嫁给罗密欧,绝不可能嫁给你。”不明就里的帕里斯,那里辨得出朱丽叶的弦外之音,自信地答道,下星期四“也许”就会变成“事实”。朱丽叶答道:“事实是无可避免的。”帕里斯取的表面意思,我们迟早会是夫妻;而朱丽叶的言外之意是,我已与罗密欧结婚,这已成定局,你还有什么机会娶我?这些含意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折射出朱丽叶的机智,而且在剧中起着制造悬念的作用。虽然译者未将隐含之意译出,但依据文本语境,译文读者可较为轻松地体会到朱丽叶的言外之音。
Example 3:
King: But now, my cousin Hamlet, and my son-
Hamlet: [Aside] 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HamletⅠ.ii.64-65)
国王: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雷特,我的孩子—
哈姆雷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朱生豪译)
作为哈姆雷特的亲叔叔兼继父,新任国王固然跟哈姆雷特有着超乎寻常的亲情,然而哈姆雷特却痛恨叔叔的杀父之仇,可苦于没有证据,无法报仇。在叔叔亲切地称呼他,“我的侄儿,我的儿”时,内心的愤懑如熊熊烈火,却怯弱地不敢发泄。只能借助于双关,一泻心中之恨。“Less than kind”可谓一件三雕,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kind”可以理解为,同一类人,哈姆雷特虽承认他与克劳狄斯表面看起来是要比亲属多一点,但不是同一种人,这隐含了他对叔叔为人的一种鄙视。其次,它可以理解为“不合人情的”,因为王后在老国王死后不久,便急急地同哈姆雷特的叔叔结婚。再次,“kind”可理解为友善,哈姆雷特对有杀父之仇的叔叔岂会心存友善?反之亦然。叔叔对哈姆雷特也是百般提放。译文作者将kind仅译出字面意思,即哈姆雷特和叔父之间没有友善,不过冷漠的陌路人而已。
(2)释意法:将双关语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
Example 4:
King:“My cousin Hamlet, and my son. 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let: Not so, my lord, Im too much in the sun. (HamletⅠ.ii.66-67)
国王:你怎么还是让愁云惨雾罩着你?
哈姆雷特:陛下,太阳大,受不了这个热劲“儿”。(卞之琳译)
在这段对话中,“Sun”和“son”同音,原行行尾‘太阳与前三行‘我的儿的‘儿字谐音”。译文‘热劲儿的‘儿字故意重读,而且‘热意也与前两行的‘亲意相呼应。哈姆雷特的回答隐含着他隐忍已久的愤怒——“我做你的儿子已经做的够久了。”借助于这个双关语,读者可以窥见哈姆雷特那潜伏于内心的愤怒与不甘。叔父弑兄夺位,即刻娶嫂,却又假性假意地扮作慈父对待哈姆雷特,这股“热”乎劲儿让他隐忍已久,却发泄不出。
Example 5:
Benvolio: Here comes Romeo! Here comes Romeo!
Mereutio: Without his roe,like a dried herring.
班:来了,柔蜜欧来了,柔蜜欧来了。
墨:只有公,没有母,柔蜜欧一个人就象一条晒干了的咸鱼. (曹禺译)
roe 是Romeo名字的缩写,亦可指母鹿。看到柔蜜欧约会归来,失魂落魄的样子,墨丘西奥便打趣他,说他一离开心上人,就变得无精打采,成为的风干鱼了。译者巧妙地将隐含的意思再现出来,展现墨丘西奥之趣与柔蜜欧之落魄。
(3)变通法:译者在译文中用另一个双关语来取代原文中的双关语,在这种情况下,言内之意被恰当地传达了,虽然某种程度上会以牺牲原文中的原汁原味为代价。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对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的娴熟掌握,以及在翻译中的灵感。
Example 6:
Tyb:Mercutio, thou consortest with Romeo—
Mer:Consort! What, dost thou make us minstrels?
And thou make minstrels of us, look to hear nothing
but discords. Here my fiddlestick, heres that shall
make you dance.Zounds, consort! (Romeo and Juliet III.i.45-49)
提伯尔特:迈丘西奥,你陪着罗密欧到处乱闯——
迈丘西奥:到处拉唱!怎么!你把我们当作一群沿街卖唱的人吗?你要是把我们当作沿街卖唱的人,那么我们倒要请你听一点儿不大好听的声音;这就是我的胡琴上的拉弓,拉一拉就要叫你跳起舞来。他妈的!到处拉唱!(朱生豪译)
提伯尔特因其谐音双关而引起迈丘西奥的误解。译者充分考虑到语境,将Consort译为“乱闯”与“拉唱”这对谐音双关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风韵。“拉唱”在意思上也是演奏音乐的一种通俗说法。提伯尔特与迈丘西奥平时也是讲话也是插科打诨、不拘小节,这也符合他们的说话风格。
(4)加注法:借以对原文信息进行补充说明,让译文读者领略双关之意。然而,双关语所独有的幽默、智慧或讽刺的意味也会大大损失。双关所独有的谐趣,也有所削减。如:在《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与王子的一段对话:
Example 7:
Fal: Well, Hal, well and in some sort it jumps with
my humor as well as waiting in the court, I can tell you.
Prince: For obtaining of suits?
Fal: Yea, for obtaining of suits, whereof the hang-
man hath no lean wardrobe. (HenryⅣ)
福斯塔夫:也好,亨尔,也好;这跟我的脾气倒也有些相投,比起老在朝廷里傻等也不坏,这是实话。
太子:傻等什么?等御赏?
福斯塔夫:可不是嘛?等衣裳,不然绞刑手的衣箱怎么老是满满的呢?他妈的,我这会儿心里不痛快,就跟一只老公猫或者让人逗急了的狗熊似的。
(注:当时被绞死的囚犯的衣裳皆归绞刑手所有。)(吴兴华译)
Suits 包含了双层意思:一方面指朝中做官向主上乞讨恩宠;另一方面又指衣服。根据英国当时惯例,行绞后罪犯的衣服例由刽子手所得。王子在这里说到“suits”意指侍臣得到来自之主上的奖赏,而福斯塔夫却理解为第二层意思:刽子手所得的死刑犯的衣物。吴兴华译的“御赏”与“衣裳”, 谐音双关既忠于了原文suit的双层意思,又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加注的运用,使得读者能更高地理解suits 的另一层隐含意思,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原文双关语的含蓄之美。
作为莎士比亚语言的一大特色的双关语,以其或诙谐或机智的语言与莫名的纠葛,不仅使剧文含义多姿多彩,意象丰富,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使得莎士比亚作品常常妙语连珠。莎剧翻译家们巧妙地除掉这块被称为“翻译工作上的绊脚石”的双关语,将他们的神韵再现出来,使得译文读者亦可领略莎剧双关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柔蜜欧与幽丽叶.曹禺,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
[3]方平,编.新莎士比亚全集(共12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4] 华全坤.莎士比亚新论——新世纪,新莎士比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莎士比亚丛书:四大喜剧[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 亨利四世.吴兴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7] 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