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及引导对策

2009-01-18陈银琴

科教导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群体成员中职

陈银琴

摘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探讨非正式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中职学校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非正式群体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指在校学习的学生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有较强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在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对中职生影响巨大。因此,做好对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不仅有利于中职生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中职生整体素质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1.1 主观因素作用

(1)共同的兴趣与需要。入校后,有着共同兴趣目标的学生较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志向型友伴群。另外,入学阶段的中职生面对陌生环境会暂时感到失落和孤独,希望从同伴身上得到肯定和接纳,从群体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非正式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有自卑情结的学生起了很大的调节作用。

(2)从众心理。现代网络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使得一些学生出于好奇而竞相模仿。还有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或好友加入了某非正式群体,也相随参加。这种“随大流”的情况在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扩展中也是常见的。

1.2 客观因素作用

(1)地域因素。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容易形成类似“同乡会”的群体,有事相互照应。此外,同一班级、寝室的学生由于相处的空间距离比较接近,交往机会更多,或家庭背景相似等原因,也容易促成友谊、结成伙伴。

(2)学校因素。近几年的中职学校争抢生源现象日益明显,很多学校都把招生放在第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被挤在后面,教学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样使得一部分对学校怀有不满情绪的同学整天聚集在一起,说长道短,散布谣言。

(3)社会因素。受网络游戏中暴力性因素的影响和社会不法分子的诱使,职业学校的一些学生学到一些不良风气和行为影响,如拉帮结伙,打架闹事等,逐步形成了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2 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等多途径获得丰富信息,继而通过非正式群体进行广泛传播,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正式群体的规范和角色模式相对单调,基于情感基础的非正式群体能调适角色差距,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此外,学生的非正式组织大多数由同龄人参加,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当,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因此,非正式群体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3)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中职生开始逐步远离父母的庇护,虽然有同学朋友的相助,但如果在群体中还是像在父母身边那样娇气,很可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耻笑。为了在群体中赢得尊重,大多数学生会学会独立与坚持,培养能力。同时,他们也会学会自我控制,避免与其他成员发生摩擦。此外,即使是基于共同兴趣的非正式群体,其成员性格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他们必须学会相互宽容,彼此尊重,经常沟通,消除误会。由于群体人员存在流动性,也必然要求学生学会与多人进行沟通交往的技巧。

(4)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发展。非正式群体成员必须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以得到群体认可,如果违反规范,就会遭到大家的厌恶和不满,使其交往需要受到威胁,从而放弃违规行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尊重、关心别人,尊重群体规范。而且只有群体利益得到保障,个人利益才能得以维护。为了让集体利益得到最大保障,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学会合作,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得以发展。

2.2 消极影响

(1)导致学生盲目从众行为。有研究指出,大学生在群体中倾向于比独自一人时有更多的攻击性。当个体和群体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常常怀疑自己做事的正确性,即使自己是对的,他们也可能会有动摇。另一方面,群体会使其成员产生集体无意识,认为“法不责众”,致使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即使群体成员有时候意识到某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他们为了维护所谓“集体利益”,不被集体抛弃,也可能放弃原则随大流,产生从众行为,而且大多是不良行为。

(2)对中职生价值观念产生不良影响。中职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非正式群体往往忽略成员的认知品质和道德品质。又因为成员间交往较随意,很多信息未经证实就会相互传播,这样,一旦某些成员的认知或道德品质出现偏差,很容易波及到其他成员,尤其是群体的核心人物出现偏差时,整个群体都会受到影响。

(3)易使中职生对正式教育产生对抗心理。非正式群体经常性的活动易对学校的正常学习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学习效果。但是,当老师对活动有所干涉时,他们可能会出现不满情绪,认为老师不理解他们,怨声载道。即便是对群体中部分成员的批评也会引起整个群体的不满,并会大肆宣扬,甚至攻击老师的人品和能力,从而影响他们周围一大批同学的情绪,使整体教育受阻。

3 教育引导对策

3.1 重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正视并尊重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 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倾向及需要,区别对待。对待群体成员应多加关心和理解,主动消除隔阂,赢得信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协调一致。

3.2 加强引导,关注非正式团体核心人物

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是这个群体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一些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应关注核心人物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产生共鸣与认同,使他们成为学生干部的得力助手,把他们对非正式群体的领导与对正式群体的领导结合起来,从而把非正式群体的力量汇集到班级建设里来。

3.3 开展校园活动,增强正式群体影响力

中职生参加非正式群体,很多是因为学校正式群体的活动单一、呆板,或者流于形式,缺少吸引力,或是活动有人数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旺盛精力无处释放,必然会自己组织或寻找适合的伙伴,从而发展成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因此,学校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发挥特长,从而满足他们自我实现和对成就感的需要,使他们都能找到群体归属感。

3.4 普及法制知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普法教育,使中职生认识违法后果,自觉守法,从根本上遏制不良行为。同时,教育者应重视学生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对中职生进行情商教育。有些不良非正式群体,尤其是其核心人物,往往逆反心理较严重,情绪易激动,甚至存在心理障碍。对于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校正他们的心理偏差和思想误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5 多方协调合作,合理运用家庭与社会教育力量

班主任应多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家庭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分析其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探索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学校可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时就帮助学生多了解企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增强自信心。此外,学校领导和老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净化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清理不良娱乐场所,保证健康的校纪校风。

注释

汪秀华.非正式群体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与教育对策.山东师范大学,2009.

魏新奇, 孙庆林.怎样使学校非正式群体发挥正功效.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8).

吉万年, 陆彩兰.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问题分析. 江苏教育研究, 2008(9).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庄国波.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9(1).

曾庆伟.正视班级中“非正式群体”.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 6(2).

陆静.浅析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 成才之路, 2009(4).

干方平.论中职学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7).

谭玉萍.浅谈中职学校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广西教育, 2009(18).

猜你喜欢

群体成员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两只挂钟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调查
中间群体
我家的新成员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