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09-01-18陆桂月

科教导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课改数学教学有效性

陆桂月

摘要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们万分欣喜。然而,在这喧哗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

关键词课改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此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要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梳理。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而下面两种活动形式又在众多无效或低效活动中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一是“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诚然,这种活动形式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改良,是对过去单一讲授式教学的挑战,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深层次地剖析“师问”,不难发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多数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只需打开记忆库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这种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同样,“生练”在多数情况下,也摆脱不了简单模仿和按程序解题的模式,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长此以往,必将会封闭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遏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掩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师问生答”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前者如上所说。针对后者,首先应该肯定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角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作”成了“独做”,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第二,精选活动素材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与保证。选择活动素材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以往的教材观,挖掘教材的延伸功能,抛弃“教材中心论”,做教材的探索者与参与者,教学新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精心遴选出具有现实意义、寓教于乐、可操作性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素材。那么选择素材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无外乎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活动素材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活动素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活动素材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思考模式。选择活动素材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

第三,重视培养思维能力是有效课堂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提出“三个借助,三个转化”。即“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借助说理,实现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2)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3)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初中生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加强了数学语言的提炼与实践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用叙述性语言提炼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式后,还要求学生叙述出这样列式的原因、依据,以此来强化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比较、推理,进而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第四,积极引入评价体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措施。这种评价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是在督促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态度观念的形成;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下转第66页)(上接第61页)的热情、信心、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格外关注个体差异,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学好数学的决心。

让学生参与评价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入了这样的评价体系,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变化,因势利导,把握方向。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真正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评价的唯一,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和认知机会,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采用的诸如多媒体的应用、情境引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手段,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探索,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是检验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相信也是一条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课改数学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