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2009-01-18邹海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

邹海霞

摘要: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堂教学时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实,把“将语文课教活”作为追求的目标,不是没有规律可循,这里有教育科学问题,也有教育艺术问题。具体说,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活起来

我们在观摩一些语文教学大师授课时,感到如饮甘醴,就是因为他们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其实,把“将语文课教活”作为追求的目标,不是没有规律可循,这里有教育科学问题,也有教育艺术问题。具体说,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把语文看成“活”的学习对象

语言的运用,有严格的规范,也有很大的灵活性。生活是活生生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波澜起伏的,反映生活的语文也应该是活泼的。古人把对文字的运用自如比作“行云流水”的境界,避免单调、刻板、僵化,使思路“活”起来,这对教与学都有好处。

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给文章换一个标题,并与原标题比较,看看哪一个好。学生对此极感兴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积极的讨论比较中逐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的命运、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实,学生往往最爱听的是那些对教材延伸和补充的部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只有“激活”语文教材,开放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课本与生活、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

传统教学之所以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往往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的书橱、物品柜,低估或者无视他们的能动作用,教师只重视磨练教的功夫,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参与教学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听听一些大师们的课,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了。在他们的课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行不行”、“是不是”、“这样好吗”之类的话,教学目标由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上。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我的任务是让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会学。”

在课堂上要始终贯彻激励性原则,要多给予学生褒扬的话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受到尊重。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就会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

三、要把语文教学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不管是使用的教材,还是学习的目的,都是和生活水乳交融,难舍难分的。刘国正先生曾说:“语文天生与生活连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同生活密切联系,才能将语文课上好上活。

语文是能力,能力来源于训练,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联系生活就生动活泼,离开生活就会死气沉沉。

我在教授《从宜宾到重庆》这篇解说词时,当欣赏到描写南广河这段文字时,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选择家乡的某处景点,抓住特征,依照课文的句式,用几句生动形象的话把这处景物描绘出来。当时的场面很热烈,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了许多佳句。

这种方法着眼于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由掌握课文知识发展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可谓一石三鸟。语文教学同生活相结合,则读得兴趣盎然,写得生动有趣,全盘皆活。

四、适当运用教学技巧

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教师定下教学目标,如何去完成这个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恰是区别一位语文教师“有戏”“没戏”的标志。对此,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巧妙设置情境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实行情境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最优化。

(二)引发联想、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也是一堂课能否活起来的钥匙,是学活语文,教活语文的标志。

(三)变换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多角度观照同一问题,会收到好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效果不错。

(四)运用教具

教具的运用关键在于恰当,用教具而不惟教具。一段录音、一幅画、一张幻灯片、一段电视剧、电影等,如果运用得当,会省教师许多口舌。通过简单的教具,有趣的小实验,学生会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效率会更高,可以迅速掌握课文的重难点。有许多时候,教师费许多口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教具的展示就可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求“活”,但应避免漫无边际、信口开河,游离教学目标,只图好看,热闹,不重视教学实效。

(二)语文求“活”,切忌粗俗和哗众取宠,一味讨好听众,忽视语文传授真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的目标。

(三)语文求“活”,但不要玩小聪明,卖弄技巧,不能只顾眼前图省事。语文能力的提高从来不靠侥幸、捷径。只有持之以恒,有计划地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是三位一体、共生互动的,只有使三者都“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有效地推动新课改的进展,使语文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语文课教学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放开那本语文课本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