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状态浅析

2009-01-18许立群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造词语素新词

许立群

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性别指称类词语。所谓性别指称类词语是指以“男”、“女”作为词末语素构成的偏正型词语,在形式上表现为“~男”或“~女”,例如:宅男、潮男、超女、没女、干物女等。这类词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增长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一部分词已经从网上走到网下,进入了纸质媒介,甚而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用语。这些词的造词方式以及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和个性特征。

一、现代汉语中性别指称类词语原有词汇的特征

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的大量出现是随着网络普及而产生的新现象。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类词不同以往的区别特征,我们考察了更为常用、更为稳定的现代汉语词典词汇,结合古代汉语的语汇情况,总结出性别指称类词在汉语原有词汇中的特征,以此作为与新词进一步比较说明的基础。

(一)在现代汉语原有词汇中,指男与指女类词语在数量上极不平衡

《倒序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以“女”为词末语素的词条有40个,没发现有以“男”为词末语素的词条。

另外我们还考察了几本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这些词典主要选收从建国以后到90年代以前出现的新词新语,我们从中找到了12个以“女”为词末语素的词语,没有发现以“男”为词末语素的词语。

(二)在现代汉语原有词汇中,性别指称类词语相对封闭且能产性都比较差

我们看到这些词几乎都是来自古汉语,是古代语汇的遗留,而古汉语的“男”、“女”后置的词语(包括短语)组合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没有造词能力了。在现代汉语中“男”、“女”只有前置作定语成分或者双音化以后才具有普遍意义的能产性。

(三)在现代汉语原有词汇中,这类词语从整体看有逐渐消亡的趋势

指男类词语实质上已经消失了,指女类词语词条的数目也在逐渐减少:1.表示女儿的一类词语多是亲属关系词,这些词语就现阶段来看,使用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以及宗族意识的淡化,这类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可能会越来越少,比如古汉语中的“宗女”、“族女”现在已不再使用。2.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使“女儿”、“女人”等词语代替了大部分“女”。3.古语词的消失,“仕女”、“侍女”、“室女”等词语在现代汉语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极低,是必然要走向消亡的。

二、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的主要造词方式

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造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跟注。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绝大部分都属于前偏后正的偏正型合成词。按照语法原理,这类词中的正的部分应该是词义的重心,但在实际应用中,恰恰是偏的部分成了强调的重点,而“男”、“女”只起到了性别角色跟注的作用,但语法意义却显著增强,其次起到了名词性的标记作用。

(二)仿词。从能产性来看,这种手段几乎可以把所有的“~男”、“~女”互换而不受限制,十分高产。有些词在产生之初就是成对的,例如“剩男”和“剩女”、“小资男”和“小资女”等。从动态结果来看,仿词大大改变了汉语原有词汇中“~男”、“~女”构词不平衡的局面,可以说新词中“~男”、“~女”的构词数量已经基本持平。

(三)缩略。缩略即“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方便,人们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也就是说略语必定有短语式的原型,例如:吧台女服务员——吧女,超级女声——超女等。

三、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的特征

(一)结构特征

第一是三音节占优势。“纷繁精细的思维已不满足于依靠构造精密的句子来表达,还要求句子的元素——大个的语词也满载信息负荷。这样,原来在汉语词汇库中的双音复合词就负担不了这一交际使命……汉语的词形似乎在短语化。”第二是搭配受限,“~男”、“~女”只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搭配。

(二)语义特征

1.有限性

“男”、“女”义项单一,只用来表示性别,《现代汉语词典》对“男”、“女”解释的其他义项几乎不会出现。另外是有明显的年龄区域限制,专指中青年,很少包括儿童和老人。

2.专指性

具体来说,有两种意义类型:①专指某一类人。这一类型占大多数,多指带有某种特征的人。②特指某一个人。这类词类似专有名词,多来指称网上通过视频、照片、新闻等一夜成名的某个人。

3.色彩性

①风格色彩:表现出强烈的娱乐性和亚文化性。②语体色彩:多出现在网络及报纸、杂志中,属于不正式的书面语,并逐渐影响口语。③感情色彩:贬义较多,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感情色彩趋于多样化。

(三)语用特征

1.临时性

“女”的搭配非常自由,除了上面提到的词性限制以外,很像是临时性的词组。有很多词在将来的辞书中是无法收录的。

2.典故性

大多数性别指称类词语新词都是有来源的,且词汇意义难以从字面意义推知,因此人们要理解这些新词就需要解释背景。如果失去了这些背景解释,使用这些词进行语言交际就会造成障碍或误解。

3.信息性

这类词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通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用一个词来指称一个复杂事件或一种复杂现象。这大大节省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提高了语言交际的效率,可以说是网络语言自我进化的结果。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网络语言往往被认为是不规范或者价值不大的消极语言。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是研究新时期语言变化规律的重要参数。网络作为语言接触的高频地带和高异质地带,必然表现出很强烈的语言敏感性,语言流变的速度也必然大大高于所谓的“规范语言”,但这正是语言生命力的所在。在以前,人们要想了解语言变化就经常要追溯千百年前不甚明朗的语言状况,而现在网络却使语言变化在短时间内趋于显性,从这一角度来说,网络语言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1990,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1998,上海辞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造词语素新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因果复合词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
外教新词堂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