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2009-01-18周军瑞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导入数学教学

周军瑞

摘要: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积极作用。好的导入设计都普遍重视实例、实物、模型等的直观作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诱导作用,提示矛盾,揭疑置问的动力作用和富有评议魅力的激发作用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从而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

一、导入技能

所谓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都有一个如何导入的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积极作用。好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导入的重要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扣住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好的导入设计普遍能重视实例、实物、模型等的直观作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诱导作用、提示矛盾,揭疑置问的动力作用和富有评议魅力的激发作用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从而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导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万能的模式,它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灵活创造。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与方法

(一).直观启示法。例如,讲“圆台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时,可通过一个合理下料的问题来引入:欲制造一个白铁皮水桶,上口径为30cm,下口径20cm,高25cm,则需要多少白铁皮?用实际问题的引趣和激发作用,有助于逐步引导学生去推导圆台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具演示法。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将纸板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贴在一起,导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定理。

(三).实验导入法。例如,在解析几何课上,通过固定两端细绳和在其上的钢笔的运动绘出椭圆这个实验,导出“椭圆的定义”这堂新课。

(四).问题启示法。例如,在讲排列组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通过有几个队进行篮球循环赛,让学生计算共需要多少场次完成比赛来导入新课。

(五).巧设悬念法。例如,代数课中,采用将一张0.083毫米厚的纸对折30次后求其厚度问题,形成计算悬念,导出新课“对数”。

(六).创设情境法。例如,教师在进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时,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破碎了的圆形硬纸片。教师在导语中说:“同学们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的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能停下。现在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一比谁能最快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地恢复运转”。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学生完全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七).揭示矛盾法。例如,初中代数无理数的引入就是通过单位正方形的对角长无法用已知的有理数表示这一矛盾的解决而实现的。

(八).练习引导法。例如,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些时候就需要先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练习(一题多解),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某一种解法(如换元法)适合于解哪一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九).温固知新法。例如,在讲解对数内容时,往往都是从指数概念的复习中导出对数这一概念的。

(十).类比导入法。例如,在初中代数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三、导入技能的实施要点

(一).分式方法的确定。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及水平确定导入所采用的类型和方法。

(二).素材的准备。根据方法的要求准备素材,选择素材的标准是必须适合数学教学的科学性、确定性和适宜性,并考虑到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可接受性。

(三).语言的组织,精心编排所需素材,同时选用合适、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结合所讲内容,考虑采用的教具和方式,如图表、实物、模型教具、投影幻灯、小黑板上的板书、图形等。

(五).所用知识的确立。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已有各科知识(代数、几何以及物理、化学知识等)的联接点,学生数学知识结构中的生长点与触发点等。

(六).导入程序的确定。数学导入技能的实施程序为: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猜你喜欢

导入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