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望政策导向下的2010年车市

2009-01-18李永钧

中国汽车市场 2009年11期
关键词:汽车业车市汽车产业

李永钧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如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对汽车市场起了较强的刺激作用。前9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短暂的复苏过程后,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照目前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全年汽车产销有望于10月份就突破千万辆大关。在这种形势下,明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能否持续增长,以及如何增长,将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失去政策保护,市场走向难定

今年前9个月的良好发展态势与国家出台的有关促进政策密不可分,年底政策敏感期即将到来,政策走向将直接影响明年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

“明年汽车产销可以确定是正增长,到底有多大增幅,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对汽车行业本身有多大程度的提振,力度比较小则可能持平。”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如是认为。

不少业内人士亦持相似观点,政府的提振措施非常关键,政策到位将带来增长,如果信贷持续紧缩,不排除会有一批企业倒闭。

对汽车企业及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还有更大的压力即是: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出台的汽车低税及补贴政策的截止日期是今年12月31日,当前汽车产销两旺属于政策影响所致,相当于今年已经提前开发了市场的消费潜能;明年的汽车消费环境无法预判,车市能否保持高速发展,政策的推动性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从今年前9个月来看,可以说是淡季不淡,厂家已经尽可能地提高产量。车市的销售旺季将会持续到年末,甚至会到明年2月份的春节前后。但是我们不得不为明年的车市担忧,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植,明年将走向难定。

如果不能在四季度及时公布明年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各种猜疑会满天飞。消费者将无所适从,可能会在年底出现明显的抢购潮,抢购潮对汽车生产的正常秩序会造成冲击,供不应求,短期缺货,库存告急,而明年一季度就会出现市场骤冷,销售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政府政策要早一些公布,稳定市场信心,同时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要改变太剧烈。

刚性需求仍在,明年仍可期待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未必决定一切,明年中国车市肯定保持稳步增长,因为汽车进入家庭这一刚性需求仍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一方面目前水平还很低,另一方面增长的速度很快,这说明提升的潜力很大。到去年底,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只有37辆,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100-120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车市至少还有5年的成长期。

抛开政策优惠能否持续不谈,且从各个市场参与方积极地进行战略或战术调整分析,明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值得期待。

首先以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为首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们,从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附加值较高的中级车,吉利汽车已经尝到甜头,其盈利能力开始提升,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5%。

其次,主战豪华车的跨国汽车巨头们开始变得更中国化,推出一些更适应中国市场的、排量相对较低的中高级轿车,以降低大排量消费税提高产生的不利影响。

再次,商用车未来表现将远远好于今年上半年,商用车需求通常跟着基建投资增长,随着4万亿元投资的陆续到位,商用车市场需求也将增加,届时商用车销量将大幅回升。

尽管不能确定明年刺激汽车业的政策能否照搬今年,但今年中国汽车业的表现无疑给政府吃了一颗定心丸。按照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所言,今年以来的车市、房市、股市中,最令政府放心的是车市,价格在降,质量、安全性却在不断提高。

此外,自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就提倡拉动消费,10年以来表现最成功的仍然是汽车业。既然如此,那么,明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仍可期待。

看好明年,政策集中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振兴政策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三年。三年的意义就是国务院认为经过三年可以度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 ,因此提振汽车市场的措施并不是短期行为,而要在今后几年中逐步显现。这决定了明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不会大起大落,平稳式增长将成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总趋势。

在刺激政策中,小排量购置税减半、“以旧换新”是今年的政策,“汽车下乡”是跨年度政策,明年的政策走向如何对汽车市场发展影响最大。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明年的汽车税费改革、汽车油耗限值等问题。此外,作为国内指导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政策纲领,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新版产业政策正在加紧修订中。

而旨在提振国内车市的三年振兴规划自从年初实施以来,本应今年落实的十多项提振措施中只出台了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老旧车辆加速淘汰等细则,尚有大部分细则还未落实。由此不少专家分析,明年将是汽车产业政策集中出台的一年。

由于明年汽车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调整、产业重组等诸多问题,未来市场的增长更需要低税及补贴政策引导。与今年国家财政大范围的支出相比,如果明年国家在财政支出方面没有太多的话,会相应地减轻税收方面的压力,因此国家实行更为积极的汽车消费政策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明年出台的各项汽车行业指导规划跟以往政策有所不同,预计会结合多方面手段,注重产业升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比如会考虑采取税收、补贴等多种方式并行的手段,指引汽车产业应对新一轮的宏观形势变化。

高速增长背后,隐忧值得关注

除了政策与刚性需求外,如果明年还想保持车市的稳步增长,哪些原因还值得关注?

在市场“火爆”态势下,不少企业又一次热衷于外延扩张。目前14家主流汽车生产企业产能1582万辆,全行业估计1800万辆,产能过剩问题将再次抬头。这预示着明年车市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供大于求的市场将在不久到来。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问题依然严重。今年上半年600多万辆的全国汽车销量,是由80多家企业生产出来并完成销售的。所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任重道远。

中国汽车市场内部的一些固有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如果一味追求产销的增速,而不把汽车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好,不把汽车业与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解决好,不把加快汽车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处理好,国内汽车业的发展恐怕难于持续。

目前中国整个汽车市场和汽车社会的消费环境极不成熟,对汽车消费者的保护极为乏力,是“瘸腿”的买方市场。国内自主汽车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最缺的是品牌力。只有品牌才是“硬通货”。而国内汽车业品牌力还是不强,研发力也比较弱,产业链高效业务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汽车行业的问题不在于发展太快,而在于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主品牌的创建、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市场消费服务环节和环境的培育,以及新旧流通市场的良性循环等方方面面的同步提高。

因而,汽车企业确实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一叶障目,为一时的繁荣而贻害。在明年,当务之急要科学合理地调整产能、产品、技术结构,扎扎实实地提高产品竞争力,尽快提升品牌含金量,这攸关自主品牌未来命运,也是决定中国如何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关键。

猜你喜欢

汽车业车市汽车产业
“寒冬”下的汽车业离“春天”还有多远?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2016车市销量一览表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图解车市
汽车业“负翁”
月榜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