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09-01-15谢凤荣邓玉超
谢凤荣 邓玉超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
为适应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体育教学中探讨学生德育的培养,探讨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艺术等四方面的德育渗透,从而突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使道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内化为学生的品德。
一. 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的德育发展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各个环节。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二. 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德育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使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与保健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体育与保健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体育与保健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在体育课的教学常规中,可针对不同项目,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如体操项目练习时,保护与帮助;球类项目练习时的听哨间停,迅速归队,练习团队协作,体育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裤、可防滑、防震、防伤害事故,提高成绩;爱护场地器材;通过课后的学习,逐步得到巩固,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养成了学习习惯,学会自立,学会共同生活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擒拿与反擒拿动作时,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对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要领,要求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然后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知道在与人犯搏斗时,只要掌握了擒拿与反擒拿的动作要领,技法运用是当,就可以制服有犯,使学生建立信心,并由此产生对学习擒拿与反擒拿的兴趣和热爱情感。
三. 体育教法中渗透德育思想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感化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启示和感染性,学生易于接受和模仿,为此地教学中,教师要表现积极、热情、亲切、拥有激情的语言、手势以有趣活动营造欢乐、振奋、和谐的气氛,充分调动自力的情感来启发鼓动学生。如:在每堂课的准备部分,可适当考虑安排一点专业游戏活动。在授新课时,首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力求规范,使学生敬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学生的情感是外露的、真诚的、热烈的,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好动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他们的情绪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如:地徒手夺凶器时,可请基本技术练得较好的同学做现场表演,从而激发其他同学想练习徒手夺凶器的技术激情,使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共鸣,这种共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 教学激励中渗透德育思想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要得到同学信任和支持,学生听话,慢慢自然收敛。有句名言“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学生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是:1、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学生为发泄对象。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五.教学艺术中渗透德育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上深刻意义。体育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优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六.结论
体育教师言行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休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教育科学。2001年2月刊
[4]心理学原理与教育。[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
作者简介:
谢凤荣,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
邓玉超,女,湖南永州人,湖南永州东安县教育局,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