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评价体系研究初探

2009-01-14王金雨王砚超贾明清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专家农民工程

金 玲 王金雨 王砚超 贾明清 闫 诚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现状

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提出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科技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但多年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农民在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等六部门制定的《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2003一2010年);2004年,农业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共同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6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6年,农业部依托农广校系统,启动实施实施了“百万中专生计划”;2007年,农业部、中国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通过新型农民五大科技培训工程实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个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正逐步形成。

2.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效果

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分析报告来看,几年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主要依托,广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参加,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目前,全国有县级以上农广校2877所,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专学校339所,农村职高4200多所,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24万个,乡级农业推广站16.7万个。

二是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更加健全。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农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对农民更具有吸引力,运行更有效,实施效果更能够得到保证。

三是农民教育培训运行模式更加丰富多彩。各地区针对农民教育培训的不同对象和需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绿色证书培训模式、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模式、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模式、农业远程教育模式等。这些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绿色证书工程自1994年实施以来,共对3200万农民进行了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1400万农民达到岗位规范要求并获得“绿色证书”,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共培养了583万名跨世纪青年农民和新型农民,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当地生产骨干和致富带头人;阳光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到2007年年底,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3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073万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广校、农职校在“十五”期间,为农村培养了150万名中专生和大专生,他们大多在基层从事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氛围更加浓郁。目前,各地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社会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3.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存在不足

目前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内容难以契合农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的没有结合农业生产形势和农民实际的需要,培训形式不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授课的语言不够通俗易懂;在培训过程中以单纯的种养技术为主,忽视了农村二、三产业知识的培训,较少注重农民的市场意识、经营理念培育。农民对培训对象没有发言权,只有被动地接受培训,积极性不够高。二是培训工作脱离农村工作实际。农村生产生活有明显的规律,如果在培训过程中不尊重这些客观实际,培训工作就难以为继。三是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本末倒置。当前培训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培训机构的“东家”是政府主管部门(如当地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为了争夺培训市场、拿到培训经费,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往往是“主管部门满意度最大化”,而非“农民受益最大化”。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对主管部门的意见关注度远远大于对农民传授科技知识的力度,于是培训机构表现出“不是为农民培训,而是为主管部门培训”。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项目下达单位对整个培训工程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和准入机制。往往注重下达任务而缺乏对实施效果的准确考评。即使在工程验收时,所制订的评价体系也不够科学、健全。评价内容上,定性考核多、定量指标少,宏观考核多、微观评价少,重目标考核、轻过程管理。评价方式上,简单地采取调查、走访、测评方式,不重视参训农民的意见。

解决上述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验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在培训中和培训后开展实施效果评价,将评价结论作为培训经费的拨付、后续培训工程实施单位选拔和工程实施优秀单位评选的重要参考。以此不断规范项目实施单位的培训行为,提高他们的责任心;通过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检查验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

1.主要评价指标

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价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施效果,我们初步构建一套适合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检查验收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通过采用现场资料抽查、问卷调查、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得相关评价信息以达到准确衡量培训的效果。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确定建议采用德尔菲法,由任务下达部门组织,经两轮专家咨询后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重。

(1)第一轮专家咨询

任务下达单位邀请相关专家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每组指标进行考虑,亦可考虑删减或增加指标。每位专家独立工作,对每一指标都给予新的权重赋值。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组织单位对每位专家提出的评价指标权重赋值进行整理和相关分析。

(2)第二轮专家咨询

第二轮专家咨询与第一轮咨专家询方法基本相同,但第二轮专家咨询中,对争议较大的项目列出所咨询专家反馈情况汇总及分析,以供咨询专家进行第二轮决策时参考。通过第二轮咨询,专家意见将逐步得到集中,据此可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3.评价结果分析和应用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由任务下达单位组织专家对任务承担单位进行工程实施的检查验收,并逐项给予评分。不同的评价档次可作为培训经费的拨付、后续培训工程实施单位选拔和工程实施优秀单位评选的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农业局 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猜你喜欢

专家农民工程
耕牛和农民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农民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专家答疑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