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9-01-14王帅
王 帅
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近在眼前。这一关键而又特殊的时间节点,决定了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必定会在“抵御危机”和“推进一体化”双重目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为企业抓住自贸区商机提供更多的助力。
通过数字看变化
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特色平台和重要载体作用,各方都乐观看待,一系列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其成效。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企业共2450家,比上届增长16.7%,共设展位4000个,比上届增长17.6%。其中东盟10国及其他国家、地区使用展位1267个,占总展位的31.17%。参展参会客商48619人,其中专业观众38365人,比上届增长5%。据统计,本届博览会参会采购商团组达31个,其中东盟19个。除中国和东盟10国的采购商外,还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阿联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采购商报名参会。印度、哈萨克斯坦也首次派采购团参会。
截至10月24日,本届博览会累计交易总额达到16.54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东盟国家贸易成交额比与上年基本持平,订单数大幅增加。其中来自国内和越南的10家企业签订了20亿美元正式出口合同,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签订的最大出口合同。
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44场投资推介活动,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6个,总投资64.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9%。在国际合作项目中,东盟有59个项目,总金额31.78亿美元,分别占国际合作项目总项目数及签约金额的43.4%和49.4%。共签订“走出去”项目48个,总投资额18.92亿美元。投资合作中,中国-东盟合作项目比重持续升高,自贸区特色突出。
论坛折射新动向
“会展”为其本,“论坛”为其魂,与往届博览会一脉相承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了一系列丰富而务实的论坛。与投资、海关、金融、法律相关主题论坛的规格和层次都较高,但由于邀请了大量商界人士参与,而趋向“亲民”。
商务与投资峰会一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头戏,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演讲。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全面深化经贸安排。中国与东盟双方应根据已达成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安排,把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企业获得更多商机;二是突出加强投资合作;三是进一步发展次区域合作。强调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力度还会不断加大。
2010年中国与东盟90%贸易将实现零关税,因此首届中国-东盟海关与商界合作主题论坛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格外受人关注。围绕“推进贸易便利化”,论坛上各方进一步交流了协调口岸通关、优化通关手续、加快物流速度、降低贸易成本等问题,明确了具体的合作方向。
金融危机下,各国也在寻求突破口。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也体现了这一诉求。论坛发布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宣言,希望推进区域金融稳定,促进区域内货币合作与资本合作。其中包括尽早建成“10+3”区域外汇储备库,促进区域内的多边互换:推动本地区域化的结算试点,清理不必要的制度障碍,减少企业经营的成本,维护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加强出口国保险领域的合作,降低企业出口贸易的风险等。
下届博览会主题确定
经过高官会议协商,确定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10年10月20-24日在南宁举行,设置商品贸易专题、投资合作专题,农村适用技术专题、“魅力之城”等四个专题。在办好主展的同时,将继续围绕与东盟合作的重点行业,举办独立专题展。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重点主题是“自贸区与新机遇”,主题国是印度尼西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建成,届时,第七届博览会将围绕自贸区建成这一重大事件,举办相关重点主题活动,并将邀请东盟10国出席。博览会将在保持政治外交规格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共办共赢,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