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往: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9-01-14王冬云王晓明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交往人格青少年

王冬云 王晓明

摘要:交往作为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它不仅仅是主体间一般意义上的往来,真正的交往实现还关涉到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素:交往实现的前提;交往中介;交往外在环境及交往的目的。交往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增强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基础;支撑青少年社会化的桥梁并能促进青少年“共在”意识的建构。

关键词:交往;青少年;人格

中图分类号:B848.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58-02

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往往是通过现实的、直接的交往而发生作用的,交往形式、交往对象、交往过程直接影响人格的性质和内容。深入研究交往,对于青少年优化个体的性格品质,建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往及交往实现要素

交往是至少两个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等为媒介,通过对话而进行的知识、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达成相互理解与共识的行为。[1]交往作为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它的实现不仅仅是主体间一般意义上的往来,真正的交往实现还关涉到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素:

(一)主体的资质

交往实现的内在前提是交往双方必须是具备一定资质与能力的交往主体,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体现交往的合理性。主体资质由交往需要和交往能力两部分组成,交往需要是主体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情感交往需要的总和,是交往生成的原始动因。交往双方因为在知识、个性、需要、兴趣等方面的不同,才使得交往得以生成。个体交往能力是个体进行交往的主体方面的依据,包括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它是主体进行交往活动的主观条件的总和,是个人交往主体性生成的现实要素。个人交往能力的构成状况,客观上决定了个体交往的发挥水平。

(二)交往中介

交往中介是双方共同指向的客体,交往的每一极主体都与客体发生对象化活动,构成“主体-客体-主体”的框架。交往中介由交往内容与交往媒介两大部分组成。交往内容在形态上是丰富多彩的,它大体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二大形态,它们交错共在的网络形态构筑了交往活动的信息环节。交往媒介是交往内容的信息载体,大体上包括语言、文字、书信、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为核心的交往工具,交往媒介的发展为个人交往获得了更多发展空间,也使得交往活动形式将日益丰富多样。交往中介是个人与其他个人、群体、社会等他者交往互动的关键环节,在交往活动中,双方是通过对共同客体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而实现的主体之间的交往。

(三)交往外在环境

交往的外在环境客观地影响个人交往的水平和性状,交往条件不同,交往行为也不尽相同,交往存在的外在环境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是客观事实化的外在物质生活与主观价值化的内在精神生活的有机结合;生活世界还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体,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等私密性的生活世界与由政治、经济、公共事务等有组织的“制度化领域”和科技、艺术、哲学等自觉的人类精神生产领域的总称,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人主体活动的社会生活环境。生活世界是人们在交往中达到相互理解所必需的共同背景,正是在这种可信赖的熟悉的背景中,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才是可能的。生活世界不仅影响、塑造着个体的生活习惯、日常情趣,而且形成价值观念,制约着其行为方式。

(四)交往最终目的

交往不仅仅是双方表面上的相互来往,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是双方通过知识、观念、信息、情感的沟通而达成的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共识的行动,它突显的是主体间的精神沟通、视界融合、道德同情等交往关系。理解的本质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经历了从没有意识到人对他人或社会观点的存在,到领会他人的观点和社会规则普遍价值存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所以,德国哲学家施莱伊马赫说过,理解是理解者在心理上重新体验他人心理、精神的一种复制和重构的过程。

共识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形成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所达成的相互理解,形成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共通性,共识表达的是交往过程中的统一性,交往的双方塑造的不是对方,而是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相互间的关系的塑造而达成共识、理解和融合。

二、交往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构

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大,除父母和家庭成员之外,青少年开始交往到更多的人,在交往中青少年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仅仅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他人和社会,并在交往中不断学习和反省,日渐学会克制、忍让,学会与人合作,在此过程中青少年的人格不断走向完善。因此,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交往,增强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基础

青少年参与交往的过程,是个体反观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过程。正如米德所说的“个体并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的体验自身,他从同一社会群体中其他个体成员的特定立场出发,或是从他所隶属于其中的作为整体的社会群体的普遍立场出发。……只有通过一个社会环境或他和他人都包含于其内的体验及行为背景中对自身采取他人的态度,他才可能成为自己的对象。”[2]自我是在外向的互动和沟通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意识中清晰地意识到作为各方面生活的统一性和历史同一性的‘我的存在,如果不能在实践中把握自我的真正价值和目标,那他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自我意识对于人格及其内含诸要素的发生与组合,对于人的全部外在行为和行为规范在事实上起着一种定向和导航的作用,是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统一的心理基础。它与整体人格因素在形成、发展中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个体的人格状态,是人格是否成熟和优秀的重要标志。从青少年人格生成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社会交往,青少年只有通过交往对比自己与他人在性格、能力、行为方式的不同,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结合家长老师同辈的评价,通过客观总结分析自己的特质,才能形成客观公正的自我概念。否则极易造成个人自我意识畸形发展:要么在交往中过分强调自我意识,漠视交往性意识,从而走向个人主义的“唯我意识”;要么过分高扬个人交往性意识,忽视个人自我意识,从而走向“无我意识”,这两种情况都会阻碍个人与他者之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青少年必须以积极自由的姿态发展自我来参与交往,并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的心智结构与主体素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个体的脆弱性与孤立无援心态,依靠强劲的主体资质在交往中获得动态的安全。

(二)交往,支撑青少年社会化的桥梁

交往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桥梁,在交往中,青少年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交往的客体,通过交往,他们学会了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了自我意识;通过互动,他们开始与家庭以外的各种群体发生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因此,可以说交往不仅使青少年在与交往主体的互动中摆脱孤独状态,成为具有丰富社会性内涵的存在物,而且还汲取了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文化,使青少年的发展根植于灿烂的文化土壤与鲜活的现实环境中。

社会心理学认为,早期的社会化奠定了个人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标准及人格的基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脱离他者的个人主体性是不现实的。“个体在获取‘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只有当他采取了他所从属的这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在合作性社会活动中的一整套态度时,他才能发展出一个完整的自我。”[3]因此,从与父母、与教师、与同伴甚至与网络上虚拟空间上各式各样的网友交往过程的各种影响都渗透到个体人格成长的各个方面,时刻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格。

(三)交往,促使青少年"共在"意识的建构

人格的载体是现实的个体的人,人格的存在是和个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人是作为类而存在的,是类存在物,因而人格即是作为类存在的人的内在规定性。只有当人真正认同他者的“共在”时,才能实现自身作为“类”中存在的人的本质。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存在构筑着与他人的共在,每个人都在为我的关系中,成为对他人而言为他的关系,而所有人这个为他的关系,最终形成彼此互相依存的人的共在。

交往的双向性与合作性构成了一个可以被所有参与者共享的空间,使人们能够与具有不同个性、处于不同境遇的任何其他个体一起,进入同一个社会过程,形成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双方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不断地汲取着新鲜的养料,发展着自己。个体自觉维护自身的主体权利、尊严和人格,也必须自觉推己及人,将他人看成与自己价值相当的平等主体,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自由,建立主体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关系。

随着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人格品质有了新的认识,自我评价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认可自己,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悦纳,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表扬。交往过程中,青少年也日渐了解到平等的人格尊严也只有在主体相互尊重的主体间关系中才能建立。“在交往中,通向存在的道路即是通向与人共在的道路;通向与人共在的道路即是通向自身以及在自身之中通向超越的道路。”[4]青少年不仅能够认知到自己的特点,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为他人而存在的,从而在他人身上也能够认知到自己的特点,并力求达到相互承认和相互理解。

参考文献:

[1]彭未名.交往德育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47.

[2][美]G·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C]//[美]C·W·莫里斯.米德著作集:第一卷.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34:255.

[3]丁东红.从社会哲学视角看米德符号互动理论[J].中共中央学校学报,2008,(1):36.

[4]陈秀兰.走向师生自觉交往中的建构——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4):55.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交往人格青少年
以鸟喻人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漫画之页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