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课体验式教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09-01-14银星严
[摘要]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因素,发现大学生的性别,文理科专业背景,人格特征中内外向性、神经质、掩饰性、精神质等因素影响着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并针对研究结果的启示提出了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心理学 体验式教学 影响因素 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
[作者简介]银星严(1974- ),男,广西河池人,广西财经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86-02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20世纪初的德国,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曾在牛津从教的教师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教育更丰富?科翰想到,18世纪大学教育刚开始时是没有教科书的,学生学医从解剖开始,学农从种植开始,学哲学从辩论开始,一切知识都源于实践。科翰觉得,这如同学游泳、学脚踏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他希望创建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
1941年,德国教育家库尔特·汉恩和一个英国船务公司在英国成立了一所学校——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学校以海上训练为模式,全力协助身处险境的船员,培养坚毅的性格,建立无惧的勇气去面对逆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种训练形式并没有式微。人们发现在现代化社会里,大学生大都面临着与落海者同样的境遇,人们在变化日渐迅速、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氛围里感到学习和生活的巨大压力。很多人不堪重负,导致精神压抑、情绪焦躁。
鉴于上述判断,在许多学者的努力下,以体验式活动及体验式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新兴教学方法在心理学课程中被推广开来,成了当今世界上最时尚的心理学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通常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场景或事件中亲身参与体验,对于自身所亲历的事件发表看法,并进行观察、反思,形成有关思想、感觉、联想及其他观察的经验资料,进而运用理性逻辑分析资料,在自己已知的知识中寻求类同的体验,并将形成的初步结论、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种教学方式被引入中国才十几年的时间,还处在幼年期,尚缺少相应的规范和长久的经验,造成国内教学在课程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方面力量薄弱。影响体验式教学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实证角度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和验证却少有人涉足。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后探讨大学生的性别、专业背景、人格特征对体验式教学的影响,以为今后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300名(其中理工科生150名,文科生150名。男女生比例为1∶1)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该模型认为学习效果应从学员的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面去评估。反应层次评估受训者对教学的感觉,通过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测量受训者是否喜欢该教学项目,对教学相关性的认可及参与程度,等等;学习层次评估受训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地增加,主要评估及测量受训者受训前后知识的变化;行为层次测量受训后知识运用及行为改变的程度,主要考查受训者在教学结束后是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结果层面评估一般运用于企业培训中,测量受训者学习与生活习惯改善后对经营业绩及环境的影响,主要测量经营或组织的主要绩效指标,如产量、价值、市场占有率等,本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故未对该层面进行研究。
采用的研究方法:(1)调查、测试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从理论上讲,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就本研究来说,评估了体验式教学在反应层、学习层和行为层的有效性,所以在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时,必须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来计算学生在教学后的综合得分,即综合得分=反应层分数+学习层分数+行为层分数,由于各评估层分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将每个层面的分数转化为标准分,即用标准总分来表示教学的总效果。将三个评估层面所获问卷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对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特征测试(本研究采用的是软件版量表),该量表是一种经典的、有效的人格特征测量工具,对分析人格的特质或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人才测评与选拔等诸多领域。它能测量出以下的人格特征:性格内-外倾向性(简称E维度);情绪稳定性(简称N维度);精神质(简称P维度);掩饰性(简称L维度)。(3)对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性别、专业背景和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三、研究假设
第一,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与研究对象的性别、专业背景、人格特征中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因素之间有关。
第二,研究对象的性别、文理科专业背景、人格特征中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因素是影响体验式教学的自变量,教学时要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果分析
将教学效果评估所得的标准总分与大学生“性别”“文理专业背景”和“艾森克的人格特征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效果与“学科”“内外向性”“精神质”“掩饰性”呈正相关;与“性别”“神经质”呈负相关。以被试的教学效果作为因变量,以其在这些因素上的得分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各考查因素的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如表2所示,其模型的拟合效果见表3。
经过逐步回归,可以初步构建以教学效果为Y值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教学效果=3.62学科+1.20内为向性+3.12神经质-0.027精神质+0.025掩饰性-.178性别,对该回归方程进行评价,其确定系数R square值为.136,说明自变量可以解释13.6%的因变量的变化。
五、讨论与结论
1.学科。该因素对体验式教学的影响是研究因素中最大的。统计结果显示,该因素与被试综合得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就教学效果来讲,文科背景的人要好于理工科背景的人。一般来说,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文科生更善于也更倾向于表达自我、与人沟通,而理科生不太会向别人倾诉,这可能是教学效果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事先摸清学生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分组和施训,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2.性别。从统计结果来看,性别因素对体验式教学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相关系数小于0,说明这种显著性体现在对男生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女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除了要考虑合理的性别比例外,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女生对教学项目的感受和反应,从而通过设计适合不同性别的体验式教学项目,来提高教学的总体效果。
3.内外向性。该因素衡量一个人的性格倾向:分数高的特点是个性外向,爱交际,乐于参加各种活动,朋友多,喜欢冒险,向外发展,容易冲动,喜欢实际的工作,回答问题迅速,漫不经心,随和,乐观,喜动而不喜静;分数低的特点是安静,离群,内省,喜爱读书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事前有计划,做事考虑周详,不凭一时冲动,不喜欢兴奋的事,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因素与综合得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分数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体验式教学都是通过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体验来引起反思,因此,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越强,得到的体验也就越多,越利于教学后续阶段的进展。
4.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该因素衡量一个人情绪的稳定性,分数高的特点是情绪不稳,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些抑郁。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在与外向结合时,这种人是容易冒火的,以至于激动、进攻。概括地说,是一个紧张的人,好抱偏见,以致错误。分数低的特点是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弱,即使激起了情绪也会很快平复下来。通常是平静的,即使生点气也是有节制的,并且不紧张。因素与综合得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说明分数越低,教学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学生越是平静、轻松,越能减轻心理压力,越能自如地应对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从而融入整个教学当中,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5.掩饰性。该因素描述一个人的“掩饰”倾向,它可以测量被试的朴实性、理性对待环境刺激的作用。高分者理性强;低分者易感情用事。因素与综合得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分数越高,教学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在对教学活动体验后的分享交流中,越理性的人越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会得到更为深刻的体验,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6.精神质(倔强性)。该因素描述一个人的倔强性:分数高的人,特点是喜欢一些古怪的不平常的事情,喜独来独往,对人比较提防,与别人不友好,甚至喜欢寻衅搅扰他人;低分者则反之。因素与综合得分的相关系数比较低。说明对体验式教学的影响较小。
通过上述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的性别、学科、内外向性、神经质、掩饰性、精神质与体验式教学教学效果相关;(2)对文科背景学生的教学效果要好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3)对男生的教学效果要好于女生;(4)对外向的学生教学效果要好于内向的学生;(5)情绪稳定的学生教学效果好;(6)理性的学生教学效果好。
通过综合调查与测试的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效果表现在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中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三个层面上,即学生满意度、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对能力的提高都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高校来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运用能力至关重要,而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其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大学生自身特质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心理课体验式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特征进行细致研究,方法选择得当,不仅能保证教学更有效,还能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育技术开发的效率。
六、建议
1.后续研究建议。本次研究是一项初步研究,对于提高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效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要进一步进行本课题研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和扩大研究教学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增进研究深度;(2)探索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时,扩大可能影响的因素范围,以便更确切地了解影响的因素,为改善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操作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提高体验式教学效果,在实施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搭配。体验式教学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让团体的气氛感染那些接受教学内容较差的学生,通过团队的动力带动他们,从而激发其能动性。具体地讲,就是注意男女搭配比例,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女学生对教学项目的感受和反应;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学生搭配;还有内向、外向学生的搭配;情绪稳定性好的和稳定性差的学生的搭配;比较理性的学生与容易冲动的学生的搭配。
[注释]
①性别、专业为类别设置,在做回归分析时,须将类别变量转换成虚拟变量,即将男生定义为0,女生定义为1;理工科定义为0,文科定义为1。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洁.体验式培训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1).
[3]Dennis H Sewchuk.Experiential Learning—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Preoperative Education[J].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rn Nurses,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