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实用人体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索

2009-01-14唐成和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教育

唐成和 郝 玲

[摘要]现代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决定了新型护理人才应具备专业技术和人文素养双重品质,而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养成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实用人体学作为护生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提高护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护理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在护理实用人体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阐明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容关系。寻求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护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实用人体学 护理教育 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唐成和(1952- ),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郝玲(1982- ),女,河南新乡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正常人体学课堂教学改革。(江苏盐城224006)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76-02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立德树人为任务,注重培养具备专业技术、人文素养双重品质的新型护理人才。教育内容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包括职业态度、人际沟通、人文关怀、道德素质、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人文素养教育,以适应“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融通共建的发展趋势。作为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目的地渗透人文教育,使护生在接受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领悟人文教育的内涵,在护理实用人体学教学中探索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合一,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

一、护理人文教育的缺失及迫切性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重理轻文的思想,使学生片面崇尚知识与技术,而对人文学科不够重视,导致人文知识匮乏。教育体制长期实行文理分科的专长教育,文理分离形成了重专业、轻立德,重应试、轻素质,重做事、轻做人的局面,在无形中割断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课程模式落后,课程体系中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科意识的“排他性”,传统观念的“后坠力”,以及功利主义的冲击力,严重限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护理人才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差,职业道德不高,欠缺人文精神,缺乏应有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缺乏奉献护理事业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近几年,护理教育也逐步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出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趋势,开设了一些人文社科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学科结构单一,门类不全,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人文师资力量薄弱,加之学生积极性不高,对人文教育消极应付,认为只有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对人文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文学、历史等知识。此外,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也达不到专业目标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现状令人担忧,对护理专业价值观定位模糊。一部分护生在职业岗位上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这些现象已成为制约护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护理人文教育已刻不容缓。

护理工作承担着保护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的神圣职责,护理工作的中心是人文关怀,而人文精神是人文关怀应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通共建,促进护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护生的人文底蕴,这对护生崇高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新型护理人才应具备丰富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人文精神,以及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较强的创新动机、坚忍的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特质,这就需要把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拥有健全人格、德技双馨、特色鲜明的新型护理人才。

二、在护理实用人体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护理实用人体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定位于“实用”,根据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岗位需要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优化课程体系为目的,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内容,精简重组,优化整合,把人体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护生创新思维、人文精神及动手能力结合起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实践性、应用性、人文性、服务性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体现了护理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在实施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1.以教师的表率作用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在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护生习得人文教育的一种途径,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表率对护生人文精神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精神、文雅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和稳定的情绪去感染护生,陶冶护生的情操,激励护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形成对职业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人文教育,潜心捕捉知识和人文的结合点,从丰富生动的事例中挖掘人文精神,以趣激学,以情激思,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如在对刚入学的护生进行职业道德观和专业价值观教育时,可以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去滋润护生的心田,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在讲授血液功能时,可以通过教师自身参加无偿献血的事实,向护生解释提倡无偿献血的科学依据和深远意义,以教师的榜样力量,号召和发动护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护生播撒爱心的种子,培养高尚的人道主义和道德情操。

2.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渗透人文教育。护理本身就是一项最具人性化的事业,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护理工作的中心是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懂得“人”的内涵,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和关怀人,并且具备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所以,使护生逐步树立对待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尤为重要。在实施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教学中,利用课堂阵地渗透人文教育,注重发展护生的心灵和精神力量,形成和谐的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积极探索教学创新,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将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努力培养护生具备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注重对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培养其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尊敬爱护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讲授死亡的概念时,除解释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的区别及判定标准外,还进行生命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护士的工作目的就是延长最宝贵的生命,因此,护理是最有价值而伟大的工作,护士是“白衣天使”“生命卫士”。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濒临死亡的病人不要轻易放弃,要尽全力抢救。从而,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观念,履行保护生命和人文关怀的神圣职责。在讲解痛觉时,通过比较皮肤痛和内脏痛的不同特点,要求护生既要熟悉“牵涉痛”的部位,又要正确处理疼痛,在没有做出明确诊断时,不要轻易使用镇痛药,应在精神上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情地实施护理服务。在教学中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知识点切入和启发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营造宽松、民主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见解,以提高护生的自信心。选择典型病例或模拟情境,组织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与挫折,摆脱失败困境,百折不挠直至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文素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护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有实验操作都要求护生自己动手,教师进行指导引路,促进护生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提高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护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人体学实验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人体标本模型、实验仪器、动物等,合作性操作项目较多,所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也有很多,主要有:(1)尊重和爱护标本模型,不得在模型上敲打或刻画,强调对人体标本模型的尊重意味着对人的尊重,观察标本模型不仅是认识和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而且应从人文角度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从艺术角度视人体为最完美的“艺术作品”,懂得生命的珍贵,人性的尊严。(2)对于需要接触蟾蜍、白鼠类小动物的实验,要求护理必须亲手抓亲自做,对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仔细操作,直至成功。这样,可以培养护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精神和耐心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在合作性实验中,我们正确地安排好实验操作的分工与合作的程序,强调团结协作对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性,让护生意识到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4.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寻找人文精神。第二课堂活动是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课外学习中寻找人文精神,让护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展现才能,这对全面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康情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途径有:(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通过举办人文节、读书节和组织人文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护生人文底蕴,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举行“5·12”护士节、护理礼仪、授帽仪式等活动,将护士良好的气质风貌、优雅礼仪、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断地传递给护生,使他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得到不断的升华。(3)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走上街头为群众鉴定血型、测量血压,组织无偿献血等活动,为护生创造接触社会、接触病人的机会,加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增进对病人的关爱与尊重,促进护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让护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深刻地领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4)开设人文社科类讲座和选修课。以开阔护生视野,引导护生在课外学习中习得人文精神。

总之,护理教育必须调动一切手段,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多途径、多方位地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护理职业生涯中,能对患者体现亲人般的人文关怀,认真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彦秋,张晓虎,强胜春.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

[2]郭素萍.浅谈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3]毛圣泰.探讨当代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

[4]谢中清.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辩证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

猜你喜欢

护理教育人文教育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