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教育:美国经验与我国选择

2009-01-14张昆玲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社区发展教育

[摘要]社会教育是指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两种独立教育形态之外的教育形式,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美国的社会教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文章对此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社会教育借鉴经验

[作者简介]张昆玲(1962- ),女,河北辛集人,石家庄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河北石家庄050035)

[中图分类号]G7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50-02

一、美国社会教育的经验

美国的社会教育早在17世纪初就开始了。几百年来,美国的社会教育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民众重视,自觉接受教育。美国人对教育极为重视,他们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教育是必须要做且需伴随一生的。因此,当第一批欧洲移民于1620年到达美洲新大陆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首先做的就是建立学校。“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所以被普遍接受,就是因为哈佛学院早于美国独立而创建。但在当时只有少数富有人家的子女才享有接受教育的特权,随着独立战争的胜利,教育逐步成为国家职责并开始面向民众,人们不仅强烈要求政治民主,而且强烈要求教育民主,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信奉实用主义的美国人为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始把接受教育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2.政府支持,政策法律保障。美国政府一贯重视社会教育,支持社会教育发展。他们一方面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颁布调查报告,为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如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4年美国高等教育和成人学习委员会发表《成人学习:国家未来的关键》、1996年终身学习者联盟委员会发表《国家学习:展望21世纪》等。另一方面,联邦政府还通过立法来保障社会教育的发展。如1963年推出的《职业教育法案》、1966年推出的《成人教育法案》、1976年推出的《终身学习法》(又称《蒙代尔法》)、1980年推出的《中学后继续教育法》等。特别是1993年国会通过的《政府业绩与成果法》,更是规定联邦政府不仅要为终身学习计划提供充足的援助,还必须保证并监督这些计划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些政策和法律的颁布,使美国社会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善,发展更有保障。

3.社区教育,服务当地经济。“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和人口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因此,以传授实用技术,满足社区居民各方面需求为主要任务的“社区学院”应运而生并获得空前发展。它不仅为社区培训具有职业专长的人才,还为那些要求提高文化素养的人补习功课;不仅培养社区居民的学习爱好,满足其精神需求,还培养两年制准学士学位获得者,为四年制大学输送学生。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教育场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大地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4.合作教育,推动技术创新。为了增强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公司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职员的继续教育,而美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也呈现出日益密切化的倾向。近年来,美国建立了众多“大学与社会联合体”,凭借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经济实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学习计划由大学制订,学生在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企业把生产技术人员输送到大学学习。这样高校从企业获得了资金、设备和材料,企业从高校获得了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避免了高校自身科研的盲目性,也缩短了企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实验发展、规模生产的周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繁荣。

5.内容丰富,促进社会发展。美国社会教育的内容不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公民教育。自1916年开始,政府资助社会教育机构举办公民培训班和夜校,对各国和各民族来美移民进行美国化教育,要求外籍美国人首先学习英语和美国宪法,了解美国历史和美国政治,力图把外籍美国人教育成热爱美国、建设美国的公民。联邦政府规定:移民加入美国国籍时,必须进行效忠美国政府的“公民宣誓”。1964年还创建了“公民教育中心”,旨在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信仰和责任心的美国公民。(2)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加速,美国处于经济增长期时,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劳动者纷纷选择与职业有关的学习内容。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期,想要就职或转岗就必须具有非常熟练的技术或者较高的学历证明,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好的职位及较高的收入。对那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失业工人,社会教育机构会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免费向他们讲授普通科学文化和职业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以便重新就业。(3)学养性教育。随着在教育机会均等上种族、性别、年龄等歧视的取消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妇女纷纷走出家庭接受补偿教育,特别是近两年很多人已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他们或为了退休后能过上充裕的生活,或为了逃避孤独,以广泛交友、寻求温暖,也选择到成人学校或社区学院等社会教育机构接受教育,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6.形式灵活,体现价值观念。美国的社会教育机构众多,公民的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不论是成人学校还是社区学院,也不论是大学开放部还是“放送大学”,作为美国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保障,都具有极高的开放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社区学院对成人的开放性达到了几乎毫无限制的地步。1980年《中学后继续教育法》更是规定,在美国“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伤残、来自国家、出身、地理位置或经济状况,在接受中学后继续教育方面一律平等,愿意参加中学后教育的人,有选择院校和选择他们需要和能力的计划的自由”。因此,在美国出现了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学习机会的“自由学习者”,选择何种学习机会、利用何种学习方式、在何时参加学习,他们都拥有绝对的自主和自由。这一方面体现了美国倡导的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美国人信奉实用主义、崇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

7.手段先进,保证教学效率。美国以教育为本,以科技立国。其社会教育颇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1964年佛罗里达大学首先采用电视转播现场教学,1985年美国国家技术大学利用卫星电视系统开展工程师继续教育,向五十多家公司提供24所美国著名大学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课程,使上百万在职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在1993年克林顿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美国政府用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把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网,使美国的社会教育手段越来越先进,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从而把美国的社会教育推向了信息化时代。现在,美国家庭互联网接入率为82%,美国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已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国各图书馆均实现电脑检索,全美无纸化电子杂志超过一万种,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网上学习,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数据、图像、声音等传输信息,并且还可以进行双向交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教育效果。

综上,美国的社会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此,美国的社会教育始终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二、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我国社会教育发展

1.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发展方向。美国政府一贯重视社会教育,支持社会教育发展,并通过立法来保障社会教育的发展。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教育,但至今尚无一部专门的《社会教育法》来引领和规范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直被当做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形式,至今还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失衡。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拓展着教育的领域,并为各种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的社会成员准备好了继续接受教育的必要条件。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社会教育的前景越来越广阔,社会教育的地位从边缘走向中心,也就越来越需要引导和规范。因此,国家要制定并颁布《社会教育法》,确立社会教育的合理地位,确保我国的社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教育。美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社区学院教育。它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而且这些学院往往是免费的。我国的社区教育还很薄弱,与美国的社区教育也有很大不同。尽管我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就在全国确立社会教育试验区,目前全国省、市社会教育实验区已有一百一十多个,但这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借鉴美国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培训,使广大下岗职工、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掌握创业技能进而顺利就业,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发展。

3.适应终身教育潮流,构建学习型社会。20世纪7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共识。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我国于2007年10月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上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确立为未来二十年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社会机构,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学习型组织,提供各种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民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法规、政策和体制,使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使教育制度成为学习者一生中持续学习、灵活学习的保障。

4.消弭区域失衡,实现跨越发展。我国的社会教育不仅与美国社会教育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现象,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消弭地区间的失衡,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在教育上将实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出发,通过卫星电视与计算机网络的高速连接,形成接收教学点—计算机教室—校园网—局域网—国家网—国际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逐步做到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侯怀银.学习型社会呼唤社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8).

[3]李安.美式教育成功之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4]周寄中,梁捷.科技教育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5]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三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续润华.美国发展社会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社区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图说共享发展
影像社区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