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09-01-14卢艳青赵红阳李成威
卢艳青 赵红阳 李成威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文章结合作者“钢铁冶金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实施情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建议从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钢铁冶金学 双语教学
[作者简介]卢艳青(1972- ),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赵红阳(1971- ),男,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李成威(1966- ),男,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粉末冶金。(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就业质量提升的普通高校工科类毕业设计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09DB1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99-02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中规定,达到优秀标准的学校,双语教学的课程要达到8%。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提出,大学部分课程今后将会采取双语教学,教育部将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我国从1998年产钢量跃居世界首位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工业在市场、生产装备和技术研发等各方面都已与国际全面接轨。大型钢铁企业招收新员工对其专业英语的考核已成为基本要求。
双语教学不仅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的方针政策,适应形势发展,辽宁科技大学冶金专业开展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双语教学对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钢铁冶金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钢铁冶金学”是辽宁科技大学冶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钢铁冶金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钢铁冶金学”课程引入双语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学习到一些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英语表达方法。在课程安排上,钢铁冶金学课安排在专业基础课之后,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时候开设。
三、“钢铁冶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1.教材的选取。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材。目前,钢铁冶金学课程所依托的教材是美国1998年出版的“The Making,Shaping and Treating of Steel,”该教材内容完整丰富,涵盖了原料处理、炼铁、炼钢、轧钢和耐火材料等基础理论及工艺,叙述详尽,信息量比较大,反映了本学科前沿,其语言难度适中,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根据冶金专业的教学规划及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应编撰课程讲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讲义层次分明、简洁清晰,课件插入了大量图片、动画和表格,内容与本专业的前续课程“钢铁冶金原理”相衔接,切实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学生的选择。钢铁冶金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冶金专业本科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学校按英语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和六级的学生进入双语教学试点班,而其他学生进行常规汉语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双语教学班教学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还兼顾了普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正常学习和掌握,做到了因材施教。
3.教学方法的采用。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英文教材中的原词、原句,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标准的专业英语,看懂英文教材,掌握专业知识。尽可能地把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词汇融合到讲解中,提高词汇的使用频率。钢铁冶金学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很多词汇超出六级词库,部分词汇即使在六级范围内,也具有特定的含义,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知识的积累,无论用英文还是中文讲解都很困难。如mould powder,译为连铸保护渣,词义很简单,但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描述来介绍。为了直观地说明,我们在课件中采用多幅图示来描述保护渣的使用过程及其作用,使学生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对很多专业词汇,我们要求学生把英文当做中文一样接受,在课堂反复使用,直至学生完全熟悉掌握。
双语教学采用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导入式教学方式。课前印发中英文对照的专业词汇表及授课内容提纲和讲义,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效果,根据授课内容,浅显易懂的内容采用英文讲授,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增加中文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任课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学习的难关。期末考试采用英文命题形式,学生可选择中文、中英文混合及全英文答题的方式。
四、“钢铁冶金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为了不断改进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冶金专业连续四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座谈。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接受和完成“钢铁冶金学”双语课程的学习任务,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时能较好地利用本课程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阅读英文书籍和查阅英文文献。另外,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由于经常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文献,了解了国外最新的教学动态及冶金学科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一步将这些知识和内容充实于教学,使该课程的知识与内容不断得以更新和完善,直接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钢铁冶金学”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建议
“钢铁冶金学”双语教学的开展,使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掌握了冶金领域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科技发展动态,学生的创造性、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进行双语教学,还应加强以下方面:
1.规范管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在充分调研双语教学的整体模式、教学计划和学习安排等方面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适宜的外语专业教材或指定原版外文辅导材料,完善双语教学考试、考核的大纲或命题要求,使双语教学真正纳入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2.合理设置双语课程体系。对学生而言,仅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可在相关课程教学上建立必要的内在联系,同时开设多门双语课程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专业语言的整体表达和应用进行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3.加强教材建设。一般来说,英文教材的特点是篇幅大、论述简洁、归纳清晰、涉及面广、应用举例多等,便于学生自学,借助它来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双语教材建设可采用引进原版、购置影印版、改编和自编等方式。如果全部引进原版教材成本太高,学生较难接受;如果仅仅是在国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学生认为意义并不大。因此,应采用结合国内教材和原版教材,自行编写讲义的方法,指定中文参考书,编写好双语专业词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对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外语板书和外语口头讲授的方式,但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专业名词术语,则板书中要中英文有对照,根据情况采取外语或汉语口头讲授的方式。课堂设问和提问既督促了学生主动学习,又锻炼了学生外语口语能力。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教学内容完整、画面友好,而且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具有科学性。采用多媒体教学,将重点、难点随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部分弥补听力困难带来的障碍,使学生顺利获取课堂信息。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图表和公式等,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将专业课复杂枯燥的内容以直观、形象、富有动感的形态展示给学生,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习进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任课教师课前应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课后应做好辅导答疑工作。课前给学生发放外文讲课提纲和专业词汇表,指导学生预习国外原版教材指定内容,选取合适的国内教科书,让学生了解讲授内容,理解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对于讲课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和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讲授减少了板书和专业词汇介绍,节省了时间,增强课堂上学生对双语的反应和理解能力。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及时消化理解课上有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
改革考试与考核方法。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查机制。考试宜采用结构分形式,包括笔试和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交流的表现分和平时作业分等)。课程书面考试应以课程内容为重点,着重考核学生对课程专业的掌握理解及运用能力,学生可以用中、英文双语或混合答题。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考查学生查阅书刊的能力,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理论和方法。课程考核将理论知识的考核与参与意识、表现能力等综合能力相结合,达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平时努力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最终效果的考核。
5.努力优化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适时邀请外籍教师和专家进行讲学、科技讲座、科普宣传和学术交流等以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因特网的普及为双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提出一些专题,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所需外文资料和信息,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的有利条件加强交流与沟通。
六、结语
双语教学推动了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的改革,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专业课双语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兆柱,高凌风.双语教学的价值、历史、现状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4(5).
[2]李洁.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3]李桢,曹果清,张桂贤.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孟庆元.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点滴[J].黑龙江教育,2004(13).
[5]王建光.提高我国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