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马丁.伊登》

2009-01-14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荒诞存在主义马丁

袁 莉

摘要: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自画像”,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马丁·伊登》,分析主人公马丁·伊登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杰克·伦敦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关键词: 马丁·伊登;存在主义;自由选择;荒诞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188—02

19—20世纪交替之际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兴起,大城市移民人数的在迅速增加,这标志着美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形时期。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文化的、宗教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混乱和反常相应产生。此时西方世界被笼罩在对“本质主义”、“理性主义”怀疑的深刻危机中。存在主义应运而生。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的存在的本质是“自由”,这种自由的核心内容是自我选择,人就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以及世界是荒谬的,存在就是荒诞。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作家。在《马丁·伊登》中,作者已经开始深入地讨论人的存在、人是谁等一系列并苦恼人的重要问题,并在深层精神上与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存在主义达到了契合与沟通。

一、马丁·伊登对自我的否定

按照现代存在主义哲学概念,人在社会生活中始终扮演着一个被异化的角色,而人的异化往往体现在在人际关系之中的异化,因为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并不能把握自己,他常常不得不通过他人的眼光来揣摩自己、认识自己,为此,他不得不带上为大家所认同的人格面具,以适应人,取悦他人,从而在根本上失去了自我生命的本真存在。

马丁·伊登原是一水手,出身卑微,才识浅陋,整天和势利的店主、刻薄的亲戚、粗俗的女人打交道。在这样的世界里马丁·伊登很小就面对生活的无情打击,体会不到任何人间温情,更谈不上美好的精神享受。由于偶然的机会,马丁·伊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了律师之子阿瑟的命。摩斯一家出于感谢邀请马丁·伊登到家做客,从而使马丁·伊登开始接触“上层社会”。对于这个他从未接触过、与他所处的阶层截然不同的绚丽多彩的“上层社会”。他感到诧异、惊奇、自惭形秽。卑微的心理让他无所适从。当阿瑟称呼他“伊登先生”时,他为这头一次不寻常的感觉而受宠若惊。而当他转身过去时,他看见了“一个精灵,一个天仙,一个女神”。阿瑟的姐姐罗丝“超凡脱俗的美”让他一见倾心,心醉神迷。他意识他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又令人激动向往的世界。新的世界强烈地吸引着他,促使他作出对自我原先本质的否定,而决定在一个新的世界里发展自己的人生。这是马丁·伊登初次想去探索自己的人生本质,也是他在另一个世界异化的开始。尽管他也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与面前的“天国”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但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强烈愿望使他充满了自信和憧憬。梦想就这样在在爱情的梦幻中孕育产生了。

二、马丁·伊登对自我本质的追求

人的自由是存在主义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只有人的自由本体性存在才赋予他自身以绝对主体尊严和地位。主体的绝对自由,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自由价值的谋划和价值选择。自由是主题价值的基础,选择是价值的唯一来源。自由的选择既是个人自我的价值选择,也是人类价值的选择。人们在选择自我价值的时候,也选择了他人的整个人类的价值,因而责任是自由选择的逻辑后果。人必须选择自己,同时又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这就是人的孤独,也是人烦恼的根源。

自从马丁·伊登拥有梦想——跻身与“上层社会”和得到罗丝的爱情,他就马不停蹄地向梦想努力追寻着。罗丝学识和教养深深地吸引了马丁。为获得罗丝的好感,马丁决心发奋学习。马丁选择要当一个作家,使自己扬名立外。马丁认为,成功的作家将会使他不仅享有高尚的地位,同时也可以与他的“女神”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马丁经历了不曾想到的磨难。经济的拮据和家人的孤立使他常常身无分文,饥饿难忍。生活是异常地艰辛,可却不能阻挠他前进的梦。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可是这种对写作的选择和对罗丝的崇拜,也让他默默地承受意想不到的后果。马丁呕心沥血写出的精彩文章却无人欣赏。尽管事业上一无所成,马丁仍持之以恒。而且也不忘记他的“天使”,他会抽时间陪罗丝郊游,还与其家人共进晚餐。他的行为举止越来越符合“上层社会的要求”。从马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自由者的形象,他用思想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自由选择。但是他在追求自己梦想与实现自己新的本质的的过程中,他是异常孤独的,他得不到周围人的谅解,就连心目中的“公主”罗丝也是尽力劝他放弃自己的作家梦。在漫长的旅途中,马丁时常感到迷茫与无奈,但是坚定的信念促使他毫无顾忌地踏入征途。

三、挣脱荒谬,走向死亡

人作为“世界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与他周围的一切随时变化的情况发生联系。人类总是试图与阻挠他们实现自我追求的外在冷漠障碍作斗争,斗争的结果只不过是让人类经历异化和荒谬以及悲剧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人生活在周围的各种随时变化的情况之中,人不能逃离他生活的环境,人不能逃离异化。生活是荒谬的,人本身也是荒谬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谬,但荒谬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的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人的存在就是虚无。

马丁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可是这些有价值的作品却没人理睬。在马丁眼里,罗丝一开始是个纯洁的“女神”。然而与罗丝越来越多的接触中,马丁发现罗丝对他的文章和思想是不理解的。罗丝千方百计把马丁塞进一个生活的框架里, 企图用她的价值观把马丁改造为“上层社会”的一员。随着马丁对知识的积累与掌握,马丁发现许多的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是如此地浅薄无知。马丁开始迷茫,对自己的追求的目标感到失望。

就在马丁极度痛苦时,却时来运转了。马丁昔日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杂志征用,马丁顿时声名大噪。以前反对马丁的人蜂拥而至,请客之士络绎不绝。马丁对一张张丑恶的嘴脸感到恶心。他曾经的梦想女神罗丝小姐也出现在他面前,要求与他言归于好。而此时的马丁已经再不是那位沉醉在爱情梦幻中的痴心郎。马丁也开始明白,他一直爱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罗丝。从罗丝身上,他看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冷漠。马丁的心病了,正如一直倾心于马丁的丽茜所说:

“病的可不是你的身子,是你的头脑。你这架思想机器出了毛病。这连我也看你出来了,而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人呢。”[1]

马丁对周围世界的荒诞感到无所适从。所有的一切都使马丁觉得内心无比地孤独无助。他想在回到原来的阶层,却又感觉与这个劳动阶层格格不入。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属于哪里?他心中存在无数个问号。他的梦想完全破灭了。原先的自我被放逐,而新的自我认同又无法实现,最后导致自我异化。马丁在寻找自我的欲望中,自我认同的缺省使马丁的躯体成为一个“空壳”,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和对“梦想”的追求。生活没有意义可言,除了痛苦,生存已变得没有意义。在这个世界里,马丁是孤独的。他想逃离这种孤独,渴望一份内心的安宁,可是有屡屡遭到挫折。虽然马丁最后成功了,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一种深深的幻灭感。人在世界上的荒诞感、孤独感、绝望感,丧失自我的悲哀,寻找自我的失败,在马丁身上体现出来。面对处境的荒诞和孤独,此时只有一死。马丁最终抛弃了对生命的热爱,投入海洋,将自己驱逐人类,选择了死亡。

四、结束语

马丁的悲剧的确是一曲知识分子深深的精神悲剧,是虚假的“文明”社会中的一个正直、率直的知识分子命运的必然结局。马丁的形象是置身于荒诞世界中孤独绝望人的形象,也是处于迷茫状态中的“人”的形象。可以说马丁是一个象征,是一个作者怀着对人的巨大怜悯而写出的现代知识分子的象征。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在追求梦想时候所面临的困惑与孤独以及最后梦想的幻灭,完成了对于“人”的生存状况的寓言式的书写,以一种最生动的方式,演绎出人的孤独与绝望。在马丁·伊登所体现人的意义,完成对这部自传体小说的解读,也在精神深处接近具有存在主义意识的杰克·伦敦,体验他的精神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马丁·伊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435.

[2]王晓梅.吉姆老爷的存在主义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1):66-68.

[3]让·保尔·萨特.自我的超越性[M].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Collinson, D. Fifty Major Philosophers: A Reference Guide [M].London:Croom Helm,1987.

Analysis on Martin Eden in the Angle of Existentialism

YUAN Li

(Wuxi Institu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Wuxi 214206, China)

Abstract:In the autobiographic novel Martin Eden,the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 Jack London successfully portrayed a super image of the protagonist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The novel is a tragedy of educated persons.With the help of existentialism,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novel, elaborates how the protagonist considered and explored the essence of human in the chasing process,explains the hypocritical aspects hidden in the “upper society”.In the turbulent time,Jack London displayed the American society in the particular angle.

Key words: Martin Eden;existentialism;free choice;absurdity(责任编辑/ 陈鹤)

猜你喜欢

荒诞存在主义马丁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神笔马丁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未来人马丁
发明家马丁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