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09-01-14邢丽泉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教学方法改革

邢丽泉

摘要: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与创新。笔者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认为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典型事例与案例”、“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教学互动新模式”、“加强德育与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教学新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 改革;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71—0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关系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要求,强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着重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的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寓教于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从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看,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着死板、单调、针对性差,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理论说教多,情感陶冶少,灌输多,启发少,规范多,渗透少;“大课作报告,小课一言谈”;“集体受教多,个体感化少”;“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就是僵化缺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1]。比如教师单方面传授理论、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普遍,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手段只能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使得教学和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类课可学可不学,还有的主张取消这些课,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方法的探索。要做到课堂教学在方法上创新,一方面,需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的特点,重视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心理素质以及情趣爱好等,把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密切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需要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都已配置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增加教学的信息量、生动性、感染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主体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原则。这一原则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只有“导”的科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要“导”的科学,就要求教师既要有爱生如子的事业心和为人师表的人格风范,又要有精深的德育理论素养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具体而言,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注重讲政治,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有对事业、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要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讲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讲学习,刻苦求知,勇于进取;讲奉献,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2.高尚的人格魅力。美好人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治学严谨勤奋、工作认真踏实;为人坦诚平易有爱心;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其中,对学生的爱心尤为重要。因为有了爱心,才会有爱的语言和行为。而教师的爱本身就是对高尚道德的注脚,就是对学生的一面镜子。“德高为范”,此之谓也[2]。

3.深厚的学识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没有深厚的学识功底和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很难满足学生需求的,更谈不上得到学生的信服。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应不断学习,勤奋积累,掌握先进的德育与法学理论,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同时也要练就一身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艺术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对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能力与技巧的要求很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文化气质、语言艺术、交往技巧、人格修养等对教学效果有很强的影响力。另外,教师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新趋势,解决新问题,真正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落到实处。

三、创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新方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依据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即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方法的探索。要做到课堂教学在方法上有创新,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多年来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采用典型事例与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地联系社会实际,用先进人物的光辉榜样和典型的法律案例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如在讲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中的德育时,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在贫困地区支教的徐本禹为例;在讲美育时,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邰丽华领衔表演的《千手观音》为例;在讲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时,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为例;在讲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时,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王选为例;在讲忠诚的爱国者时,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为例;在讲爱国主义教育时,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奥运会冠军刘翔为例等。

在讲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和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时,以受到刑事处罚的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原山西省省委副书记侯武杰;云南大学学生马嘉爵;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为例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争做知法、守法的楷模。

2.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电脑、多媒体手段、CD、VCD、投影仪等相继进入课堂,学校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广大教师也积极编制CAI教学课件,探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些都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3]。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将“开国大典”、“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千手观音”、“神六发射”以及从“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并州之剑”、“法治进行时”等栏目中录制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在授课时播放,这样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构建教学互动新模式。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辩论会、论文答辩会、学生讨论会等教育教学新方式,鼓励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学生经由互动可以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4]。这种互动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教学有别于教师讲、学生记的被动学习方式,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章时,组织学生讨论山西某大学学生因失恋而杀人的案例、山西某大学学生因失恋而跳楼自杀的案例,许多学生联系自我,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恋爱观教育。

4.加强德育与法学实践基地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能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的一个教学活动[5]。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还应突破课堂的局限,延伸到课堂之外,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广大学生通过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参观、访问、观摩、座谈等实践活动,去亲身感受,从而加深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化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种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高等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为此我校已经与一些工厂、农村、监狱等达成共建协议。如与山西重机厂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与山西少年管教所、太原市尖草坪区法院、山西省戒毒所建立法学教育基地;与五台山旅游区、平遥古城旅游区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与可口可乐公司共同举行了奥运火炬接力跑活动等。

综上所述,只有改变目前“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旧方式,创建“采用典型事例与案例”、“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教学互动新模式”、“加强德育与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教学新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琴,王易.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北大学学报,2006,(1).

[2]班秀萍.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6).

[3]李红梅.浅谈“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教学手段的改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4]刘蟠.思想道德修养课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5]王正明.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4).(责任编辑/ 王建国)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