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90后大学新生心理特征的入学教育探索

2009-01-14王丽娟朱大伟冯杨阳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大学

王丽娟 王 浩 朱大伟 冯杨阳

摘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衔接的过程。90后大学新生的诸多特点有别于以住的大学新生,根据90后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大学新生的目标导学和养成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新生心理特征入手,采取诸如教授校友导航等途径,探讨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90后;入学教育;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91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55—02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是大学新生理解大学、适应大学、融入大学的重要阶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2009年,“90后”大学生为高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上的变化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

90后大学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在2009年开学初,笔者采用“九宫格”心理学方法,以“心中理想的大学生活”为主题,对新生进行摸底考察。大多数同学描绘的场景是图书馆、篮球场、学生会……。他们心中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唠叨,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进入大学后发现这里的生活和高中没多大差别,学习依然是最重要的,生活依然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容易让他们产生失落感。与高年级同学相比,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特征。

1.自信,个性张扬,但缺乏团队协作意识。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优越的物质生活,除了学校的文化课,还参加各种校外的培训班。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在班干部选举中,超过75%的同学参加竞选,也进一步说明了90后大学生的自信。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时尚元素,喜欢标新立异,处处彰显个性。然而过分地追求展现自我,导致他们集体荣誉感下降,班级凝聚力不强。在班级活动中,有些同学懒散,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班委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体现了90后大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2.目标明确,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90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他们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渴望在大学里不断发展自我。因此,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更加明确,容易确立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然而,大学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上由高中的老师灌输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习;生活上,大学相对更加自由,需要依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面对这些变化,习惯了被动学习的90后大学新生会觉得不适应。例如,90后大学新生都明白英语的重要性,大多数同学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很高涨,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不了了之,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3.竞争意识强烈,但抗挫能力较差。90后大学新生在高中时习惯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进入大学后,站在了新的起跑线,很多同学开始茫然了:周围都是优秀的学生,自己已不再有优势。强烈的表现欲望受到了抑制,心理会产生落差,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他们普遍表现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不强。军训中有部分同学因生病或训练不好而被安排见习,有同学在军训汇报表演中没有进入军旅拳方阵,很多学生对这样的安排表示不满,认为不公平。在班委选举落选时,很多学生找老师抱怨,认为选举不公平,认为自己的才能没能在短时间内显露。

4.知识面宽,但功利性较强。90后大学生被认为是“幸福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几乎人人拥有手机、MP4等电子产品,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敢于尝试。进入大学后,他们对学生会、社团充满了热情,积极投身于校园活动。他们明白,可以积累经验为将来找工作做好铺垫。他们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教育过程,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衔接的过程。90后大学新生的以上的诸多特点有别于以住的大学新生,高校应以学生为本,根据90后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角色的转变。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赢在起跑线”为主题,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养成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生入学教育。除常规性的校史校情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以外,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创新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教授校友导航,明确目标理想。在高中期间,学生的目标很明确——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使很多学生只考虑短期目标,对大学的专业知之甚少。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感觉到茫然和空虚。学习处于“要我学”的状态,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可见,帮助90后新生明确上大学的目的,做好人生规划,是大学入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然而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对所学专业和行业发展认识不足,职涯教育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职涯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教育过程,入学教育阶段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开展名师导航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发展前景等。邀请杰出校友回校作理想与现实的主题报告,与新生分享成功的经验。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生在与校友的交流互动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结合报告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组织新生开展主题班会、行业调查等活动,引导新生更早地确立职业目标,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四年进行思考。通过这一活动,稳固新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新生的学习热情,为学涯职涯规划打下基础。

2.发挥班主任专业优势,推动学涯职涯规划。新生入校后与专业老师的接触较少,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学院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聘请党政领导担任素质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AB角,班主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以自身研究的课题给新生作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等,加强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班主任与新生的素质导师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名师导航的运行模式,多方位指导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3.紧密联系家长,形成培养合力。高考结束后,三个月的暑假足以让学生养成懒散的习惯,很多家长认为小孩考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学生进入大学后自我放松,导致成绩下降,等到家长发现时,为时已晚。学生的培养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寄录取通知书时向学生寄发《校长致新生的一封信》、《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等材料,使学生和家长在开学前就对学校的概况和管理制度以及大学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学生纷纷响应校长的号召,在暑假期间走向社会,进行义工实践。开学初,各班开展主题班会讨论,并在校报等杂志刊登优秀义工报告。了解家长对学生成长的预期,笔者设计了《新生家长调查表》,在新生报到日召开新生家长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新生教育及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并借此与家长建立了长期有效的联系,使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4.提高助理班主任素质,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工作中发现,新生与学长的交流比较顺畅,更容易接受学长的建议。因此,部分高校多年来坚持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同学担任新生的助理班主任,由他们负责部分管理工作。助理班主任与新生接触的机会相对更多,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果。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学院十分重视助理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学校安排各种心理指导、管理艺术等培训活动;学院还结合实际,针对往年助理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助理班主任进行了辅导。组织助理班主任集中学习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助理班主任在暑期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于开学初组织讨论交流。通过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助理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新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5.以宿舍为载体,推进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宿舍建设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可邀请宿舍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培训,详细讲解宿舍管理规定,并带领学生参观老生优秀宿舍,使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大学
重获新生 庇佑
入学通知书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至善
五行真经
新生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