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多重性的“马赛克”效应解析

2009-01-14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马赛克效应

王 炜

摘要: 翻译的多个层面中都存在着“马赛克”现象,刨根究源,是因为翻译本身具有多重性。本文从翻译是“马赛克”这个隐喻出发,着重讨论翻译由于自身多重性而显现的“马赛克”效应。

关键词: “马赛克”效应;多重性;翻译规范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24—02

一、前言

翻译活动自古即有,且与人类历史相生相伴。对翻译的探讨可以远溯到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从古罗马的著名散文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和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公元前65—前8年)这两位世界思想史上最早讨论翻译问题的学者,到20世纪的今天,各国学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以揭示翻译艺术的奥秘。(孙迎春,1999:前言)我国也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零星的佛经翻译。《礼记·王制》篇中说,中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北方日译。”以后,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上“翻”字,遂有翻译一词,沿用至今。(王克非,2006:276)翻译恰如一位颇有穿针引线之能的媒介,游走于各大文明之间,促使各文明间的交流和传承。翻译的基本素材是语言,是文字,翻译的目的旨在达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而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无疑造就了翻译的多重性。翻译的多重性特征用“马赛克”来形容最恰当不过。马赛克是用不同颜色的小块玻璃、石材等材料拼凑、镶嵌成的图画或图案。它远看似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图画,近看则是由不同的小块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是独立、互不涉及,且各具特色的独立体,是独立和融合之间的关系,有学者称之为“马赛克”文化和“马赛克”效应。(董辉等,2008:237)翻译的内容、方法、类型的纷繁复杂恰似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此外,马赛克虽然颜色各不相同,契合在一起却给人以整体的美感。翻译亦如是,虽然运用多种手段,各类策略,却须得互不冲突、相得益彰,最终的译作才具有浑然一体、璞玉浑金的连贯舒畅。为此笔者不揣浅陋,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试对翻译地位、身份、规范、理论的多重性加以论述。

二、翻译的多重性

1.翻译地位的多重性。“翻译究竟是什么?”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翻译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翻译指普遍意义上的某种形式及其含义的转换,不仅人类具有,低等动物、植物也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转换翻译活动。狭义翻译指的是以语言和文字作为媒介与对象的翻译行为。(辜正坤,2003:305)而围绕翻译地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有学者从翻译的功能出发,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有学者侧重与学术理论和方法,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还有学者认为翻译活动中,经验最为不可或缺,将翻译比作一项手艺。诸多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却似乎都不全面,这恰恰印证了翻译的多重性。

2.翻译学身份的多重性。翻译学(Science of Translation)用来指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奈达(Nida)(1964)的书中。奈达提出这个术语,是为了抗衡那种只把翻译看作是艺术或技术的倾向。(Mark Shuttleworth等,2005:202)尽管翻译实践早就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繁荣起来,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在构建翻译理论方面蹒跚起步。除多雷(Dolet)在1540年发表的名篇做过审慎的尝试外,直到17世纪,由于法兰西学院和詹森主义的共同影响,人们才进行认真探索,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尤金 A.奈达,1999:序)。

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些年来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然而翻译学似与其它传统学科不尽相同,它的多重身份或多重属性也始终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仅从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的一次“翻译与跨学科研究国际研讨会”的会议议题中,翻译学的多重性便可见一斑:(1)翻译与认知语言学;(2)翻译与语用学;(3)翻译与语料库;(4)翻译与西方文论;(5)翻译与双语词典;(6)翻译与篇章语言学;(7)翻译与语言文化对比;(8)翻译教学(中国翻译协会,2008/8/20)。

由上可知,翻译学与诸多学科,如语言学、文学、教学法等学科的联系可谓根深蒂固。总之,翻译研究就好比一位腓尼基商人,穿行于历史悠久、相对比较稳定的学科中间,与语言学、现代语言及语言研究、比较文学、文化研究以及哲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3.翻译规范的多重性。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图里这样定义规范(Norms):将某一社区所共享的普遍价值和观念——如对正确与错误,适当的与不适当的看法——转换为适当的且适用于特定情形的行为指南。(转引自杰里米·芒迪, 2007:159) 在《翻译与规范》一书中,编者谢芙娜将规范描述为:规范是在社交过程的产物,是社会行为的(非明文规定的)准则,它能简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我们的行为有“可预测性”。(Christina Schaffner, 2007:导读)

二者对规范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却是殊途同归,都认为规范是对某种活动的指南或准则。翻译规范无疑是对翻译活动起匡正作用的指南。目前来看,翻译规范依然是多重的。图里认为,在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范在起作用,并提出了初始规范(Initial Norm)、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切斯特曼后来在图里的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期待规范(Expectancy or Product Norm)和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更加丰富了翻译规范。

4.翻译理论的多重性。翻译理论有两层含义:(1)用来指翻译研究(Translation Theory)整个学科的术语;(2)用来指以系统方式解释某些或所有与翻译相关现象的具体努力。(Mark Shuttleworth等,2005:251)中国有严复的“信、达、雅”以及“五四”后鲁迅提出的“宁信而不顺”等翻译标准。同样,国外翻译界围绕“直译”(Literal)、“意译”(Free)与“忠实”(Faithful)的争论亦从未停休过。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后,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浮出水面。如雅各布森对语言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对等问题(Equivalence)的关注,奈达将翻译上升到科学,提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对等效应原则,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等。

简言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翻译理论界的局面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谈翻译的惶惶巨著纷纷面世,由此翻译理论的多重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翻译的多重性在“翻译是马赛克”这一隐喻中的体现

1.翻译与马赛克的相似性。为何要将翻译比作马赛克?二者初看并无联系。首先,这肯定是个隐喻。马赛克色彩绚烂,不同形状、颜色的马赛克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案也各不相同,让人在赏心悦目之余复有“洛阳牡丹开,姿态各不同”的感叹。翻译的多重性,即使比之马赛克千变万化的排列亦是不遑多让。本文仅仅涉及到翻译地位、身份、规范、理论的多重性已深感有如管中窥豹,而多重性无疑是贯穿于整个翻译活动之中,其丰繁复杂,难以一一而论。

2.马赛克作为喻体的功效。隐喻的组合越新奇,本体和喻体越清晰。将翻译比作马赛克有利于直接抓住翻译的本质,普通大众也可以从这一比喻中清晰明了地认识翻译活动。其次是出于“语言贫困假说”和 隐喻构词的考虑。所谓“语言贫困”是指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或表达方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束定芳,2000:109)翻译的多重性不仅体现在“多重”上,而是“多个重”完美地骈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宏大的整体。马赛克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3.“翻译是马赛克”对翻译的反作用。一般来说,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1)创造新的意义;(2)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将翻译比作“马赛克”不敢说赋予翻译什么新的含义,却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去看待翻译。

一言以蔽之,翻译的多重性必将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延续、发展下去。“翻译是马赛克”这一隐喻不论从范围还是到功能,精确形象地传达了翻译的多重性这一特征,让人眼前一亮,不失为简练生动的表述。

参考文献:

[1]孙迎春.译学大辞典[K].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

[2]王克非.论翻译文化史研究[G]//严辰松.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76.

[3]董辉,刘国聪.论教师文化的“马赛克”效应[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7.

[4]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05.

[5]Mark Shuttleworth, Moira Cowie.翻译研究词典[K].谭载喜,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3.

[6]尤金 A.奈达.语际交流中的社会语言学[M].严九生,译.乌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7]中国翻译协会.咨询中心[EB/OL].http://www.tac-online.org.cn/

zhuanti.txt.2006-04/27/content_112846.htm,2008-08-20.

[8]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60.

[9]Christina Schaffner.翻译与规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0]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2-43.

The Analysis of Mosaic Effect on the Multiplicity of Translation

WANG Wei

(Xinjiang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 The mosaic effect in translation, caused by the multiplicity of translation, manifests itself in multi-levels. This paper with the metaphor “Translation is mosaic” as the starting point elaborates the mosaic effect produced in and by translation.

Key words: mosaic effect;multiplicity;translation norms(责任编辑/ 王建国)

猜你喜欢

马赛克效应
画与理
画与理
AI黑科技真的能去马赛克吗
缤纷嘉年华
马赛克纹瓶
《马赛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钻石马赛克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