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教育改革论纲

2009-01-14李祖芳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改革

李祖芳

摘要: 提高图书资源的利润率,使广大读者更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知识,是当前各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的目标。本文结合北师大图书馆近一年半三个学期中三期开展读者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读者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谈谈读者教育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改革构想。

关键词: 图书馆;读者教育;图书资源;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10—02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文献信息浩如烟海。随着计算机、缩微复制、声像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自动传送等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各种文献载体的形式、内容、检索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瀚如烟海的信息中甄别出需要的信息,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资源闲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很多读者又抱怨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太少。究其原因在于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提高读者信息获取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读者教育,而传统的读者教育与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改革读者教育。所谓读者,即指图书馆的利用者,而读者教育,也称用户教育、读者培训等,是“一种帮助读者最佳地使用图书馆的教育”。具体而言,是指通过有针对性地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和专题培训等活动,通过介绍不同类型及载体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或检索策略及图书馆提供服务方式,培养和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读者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应确立具体的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

一、目标

读者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在读者中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认知、获取和再生的能力。

所谓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信息化要求人们应具备计算机文化、超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其本质是人的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它构成人们终生学习的基础,是各门学科、所有学习环境和所有不同层次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信息素质不仅仅是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还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素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认知、获取以及信息再生能力[1]。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价值的认识,是人们掌握信息、应用信息的自觉的内在要求。信息道德就是读者在获取、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法律法规知识。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读者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教育读者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2];培养读者的信息道德意识与道德责任感,使其养成文明的信息行为习惯;提高读者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其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信息认知能力包括对多元信息源的类型、特点、功能、分布等基本知识的掌握。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从各种服务和媒介中存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技能,分为技能层面和智能层面。从技能层面来说,信息获取能力包括:第一,掌握不同信息源的获取方法,包括传统信息资源的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等,其侧重点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第二,检索语言能力,指读者对分类法体系、归类原则、分类标记符号以及对新兴学科在分类体系中位置的了解;第三,技术设备能力,包括有关计算机操作技能,光盘检索方法,网络查询技巧、常用数据库利用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智能层面来说,信息获取能力指读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研究课题和检索系统的原理、功能来编制检索策略的能力。信息再生产能力指读者能有效利用获取的信息,完成信息的处理和再输出(创新)的过程。创新是读者学习的根本目的,包括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和融会贯通,纳入读者个人的知识体系;建立正确的研究方向,用科学规范的格式表述为科研成果,或更进一层次,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原则

网络时代的读者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基于数字信息、融现代化网络技术与信息检索为一体的教育,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图书馆在面对不同读者(如学生、教师、科研人员)信息知识、能力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时,信息资源利用教育应在突出其公益性,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结合不同读者群的特点和需求层次,有针对性地策划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介绍不同类型及载体的信息资源,其获取方式及检索技巧,以及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方式。

2.普及性原则网络环境明显对那些精通技术的人有利。学校图书馆在成为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的同时,还需要协助教师设计相关的课程单元,将信息检索课程安插到各科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及获取信息的技能,除此以外,以后的学校图书馆还要承担起对成千上万公民进行教育的责任。图书馆应首先对馆员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使其作为中介者将用户与各种网络连接起来,然后利用馆员对公众进行大范围的培训,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许多用户是不需到馆就可以获得信息服务。

3.层次性原则读者教育是一种业余教育,它与专业信息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其层次结构。以后图书馆读者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受教育的水平也不同。对某位读者来说是很简单的常识,在另一位读者看来就可能是复杂的问题。当前的读者教育通常是从最基础的网络讲起,这对某些读者来说是重复的,图书馆应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的层次上组织培训工作。

4.计划性原则读者教育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因而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者信息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统筹安排的原则,注意长远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根据读者的基本情况、需求情况,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三、内容和方式

读者教育的内容与其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具有天然的联系。目标就是具体内容的实现,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认知教育、信息获取能力教育以及信息再生能力教育等的实现,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读者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方式应与信息技术相适应,这是基本的理念。笔者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一年半(即:2008年2—6月,2008年9—12月,2009年2—6月的3期)开展读者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一些资料谈谈应如何改革读者教育的形式。北师大图书馆读者教育系列讲座滚动式举办,每学期一轮。每场讲座人手一台电脑并安排答疑和实习。如因时间关系无法参加或另有特殊需求,培训人员则安排专场讲座或辅导。讲座内容由服务、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三大系列,如2008年2—6月设27讲,包括:(1)服务系列:共3讲,介绍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服务;(2)资源系列:共20讲,以图书馆的印本和电子资源为基础、以研究课题为实例,介绍书目信息、索引及文摘信息、全文信息、事实信息、术语、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与利用;(3)信息技术能力系列:共4 讲,帮助读者掌握学习科研过程中常用信息处理方法,如word、powerpoint、excel及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检索实习两种形式为主。课堂讲授主要是介绍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重要数据库和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随时补充内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进行充分演示,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文档、作业、调查和测验,加强师生互动,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检索实习过程中,注重读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随堂练习从而熟悉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使读者掌握信息检索、基本技巧和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提高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

除此以外,我们还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包括:(1)院系专场讲座:这是图书馆为了解决不同师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举办的特色培训活动,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如:新生入学后组织专场讲座,本科生写论文、研究生开题前组织相关培训等。(2)一对一教师培训:可以与图书馆培训教职工师约定时间、地点进行培训。(3)数据库宣传推广:结合数据公司推出的图书信息,邀请厂商人员来举办资源的系统等方面的专场讲座活动,让读者了解数据库新动向。(4)开设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 :学生每学期末通过学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选课系统选修该课程。

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读者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各种数据库的使用率明显上升,平均使用率上升了20%。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内容上,偏重于信息认知、获取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信息再生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在方式上,存在的弊端主要有:开放性不够,即读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的自由性不够;读者教育中对网络的利用不够;对读者反馈信息的重视不够;笔者认为, EMAIL、BBS和BLOG都是Internet提供的很有价值的交流手段,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中也可利用它们做教学信息交流的手段,完成以下工作:(1)读者教育信息发布;(2)网上解答疑问,网上咨询等;(3)读者成立网上学习小组,互相学习讨论,通过网络研讨切磋有关问题;(4)进行文件传递,读者或任课教师发现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利用EMAL、BBS、BLOG等互相传递。这样可以同时解决上述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瑞平,等.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83-85.

[2]王文平.大学生网络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84-86.(责任编辑/ 王建国)

猜你喜欢

图书馆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