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

2009-01-14傅菊梅陈国华戴钢书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傅菊梅 祝 琴 陈国华 戴钢书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学校具有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标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水平三大作用,应当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作用;国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04—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1],这是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当前形势科学分析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国民教育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应首先厘清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重要作用。

(一)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学校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教书育人。它将人类社会的文明(如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一代接一代地传授下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学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所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良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亦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繁繁种种,学校应据学生的学习年龄阶段性特点,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标准

学校不仅是价值观念有效传播的网络,更是价值观念重要的实践园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它示范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外表现为思想道德行为标准。在校教师、学生及员工的言行道德和展示出的精神风貌,以良好的校风、积极的学风、端正的作风等形式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典型的示范作用。再者,毕业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犹如传播先进道德思想的种子,在社会每个角落生根发芽成长,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另一方面为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以上两种活动形式,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起到了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标准的作用。

(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水平

自古以来,学校是孕育新思想的广阔源地,也是推动理论发展的研究机构。因为,学校具有的独特的人才优势,尤其是高校具有大批思想优良、理论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和思想政治研究者,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者,这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水平提供了优良的人才保障。其次,教育部、各省教育厅、教育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研究课题,积极招标并落实到具体某个学校从事研究,这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其三,教育部、各省教育厅为学校尤其是重点文科类高校注入足够的研究经费,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优良的人才、可靠的政策、充足的资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理论结构与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深入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积极要素 [3]。通过这些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将其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中。

二、学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对策

(一)学生的角度出发,学校理应合理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

从教育过程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民教育全过程,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融于学校课堂进学生头脑[4]。在充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前提下,学校应根据各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及各级学校的层次性特点,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合理是定位教育目标和内容。

1.小学阶段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小学生,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刚开始发育,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又所知甚少。所以,小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帮助小学生认识爱国意识,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小学生逐步认识了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认识阶段。

2.中学阶段合理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学习阶段,教育目标是在小学阶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知阶段。

3.大学阶段充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主要是进行认同教育。一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从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完全认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学校教育的过程,也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学校应重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有力保障。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从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不断的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业务精良、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安教、乐教、善教。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教师思想素质——师德建设,最重要的是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5]。

(三)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学校应该重视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德育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其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最后创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方面开发和挖掘多样化、个性化、隐性化的形式,并互动性地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以渗透式教育、示范式教育、习惯式教育来推进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运用新技术、新途径不断丰富工作手段,丰富思想教育中介载体,拓宽思想教育渠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校园文化从各种层面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从学校德育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主要有导向、教育、同化、规范约束和激励五种功能。校园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应当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一方面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培育积极的校园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好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把校园文化中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思想意识、民族精神、科学态度、现代文明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等传播、辐射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以及家庭责无旁贷。学校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也应该紧密结合家庭与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4).

[2]戴钢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6]李延华,李文耀.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浅论[J].教育探索,2007,(7):78-79.

[4]谢晓青.高等学校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

[5]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6.(责任编辑/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