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
2009-01-14王彪
王 彪
摘要: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在职业教育思想上有自已独到的视角和研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实践上,他有独创性的试验和行动,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背景;内容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02—02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和杰出的教育家。他是东南、暨南、同济等大学的创建者,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他一生重视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建和改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业绩。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仍然有重大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
黄炎培(1878—1965),号楚南,后改号韧之、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出生于贫穷知识分子家庭,年少时饱受儒学熏陶,20岁开始当塾师,22岁府试秀才第一名,25岁乡试中举人。1901年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读外文科,师从蔡元培,深受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1902年,南洋公学在一次学潮中被解散,在蔡元培的倡议下,回到川沙任小学堂总理,从此开始了他终身不渝的教育事业。1905年9月初,蔡元培介绍黄炎培加入同盟会,次年接替蔡元培任上海同盟会干事。辛亥革命前夕,苏南各县公推黄炎培为代表,要求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并参加了程德全、黄兴在沪召开的全国共和联合大会。1914年后,黄炎培长期担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筹办东南、暨南、同济等大学。后去美国考察,学习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并任董事长。他一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奔波并留下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是职业教育兴办的客观前提。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兴办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条件,当时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兴盛的职业教育,为中国提供了可资惜鉴的榜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各国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当时民族资本家投资的各种工厂企业成倍增长,如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卷烟业、机器制造业、修理业、交通和金融业等均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然而,当时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在现实中,一方面,大批的学校毕业生苦于所学非用,“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经济生产领域又苦叹人才奇缺,不得不用高薪去聘请洋人。这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黄炎培在论及自己倡导职业教育的原因时就说:“一般社会生计之恐慌,百业之不改良为又一刺激,各种学校毕业生失业者之无算为又—大刺激。”
2.“教育救国”的思想,是贯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一条红线。从黄炎培早期的从教经历来看,1913—1917年期间,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初步确立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在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认识上,他秉持着“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通过推行职业教育可以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受到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1913年8月,他发表了《学校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倡导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得以形成的背景。1914年3月,他考察了皖、赣、浙、鲁、冀五省的88所学校。通过这次考察,他亲眼目睹了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种种现象,更坚定了教育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方今教育上最大问题,无过于学校与社会隔绝。”因此,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就成了他从事职业教育的毕生追求,也成为他后来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根本原则。
3.了解和学习西方,融汇中西,为我所用,这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自19世纪中叶以来,苦难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此时,美欧各国正在快速发展。1915年,欧洲大陆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美国军工企业的发展,急需补充技术人员并提高员工水平。由此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当时美国、德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兴盛的职业教育,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经验。目睹国势日益衰落,又初步了解了西方世界,黄炎培决心出国游学、学习先进文化以解国困。1915年4月,他随中国农商部组织的游美实业考察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细致地考察了美国52所学校。在见证了美国职业教育的成绩之后,黄炎培深有感触地说:“回念吾国……不能不认识职业教育为方今之急务”。回国之后,黄炎培就奔走呼告,为中国推行职业教育制造舆论,并于1916年在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1917年1月—3月,他与郭秉文等人赴日本、菲律宾各地考察教育。他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盛行欧洲,渐推美国,而且施及东方,同时还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富国富民的重要意义,深感“今后之富国政策,将取径于职业教育。”这次考察归国之后,他更加决意倡导职业教育,并加紧筹备、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此后几十年间,他就一直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舞台,开展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黄炎培就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创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职业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且取得辉煌的成果的。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丰富性、深刻性,乃至可称“博大精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出“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教育目的。1918年5月,黄炎培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目的在于: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20世纪20年代后,他又提出职业教育要“谋个性之发展”、“解决刻不容缓之严重问题”、“谋民生主义的实现”,希望通过实施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谋生”,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为了求生,就要具备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所以职业教育,从小的方面看,与个人生活相关;从大的方面看,与世界国家的文化相联。职业教育就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发展能力,并获得生活的乐趣。
2.确立以“着重在社会需要”为教育方针。黄炎培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并认为这是办好职业教育应遵循的基本方针。社会化是指办职业教育,“着重在社会需要”,“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办学要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一的习惯;聘请教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校长除了热诚和经验外,还需要有社会活动力。1926年,黄炎培又提出:“办职业学较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家中,不同于其他人,黄炎培一生亲自做过许多社会考察,十分了强调实地调查与科学研究对兴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他对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倡导和实践,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3.提出以“手脑并用”为教育途径。黄炎培认为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要达到这种境地,必须手脑并用。“手脑并用”概念的提出,其针对性首先是当时的教育与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相脱节、读书与动手相分家。黄老先生在《职业教育该怎么办》一文中讲:“中国的读书人顶怕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是死用手老不用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说得多好啊!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为谁服务”、“对谁施教”问题在此一目了然,清晰透剔。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来看,“手脑并用”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手脑联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作为教学过程、教育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它倡导和要求的是做学合一、知行统一、智能并重。
4.以“敬业乐群”为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概念,从内涵上讲,应该包括职业技能的教学和职业道德的训练,两者缺一不可。他认为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并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概括为“敬业乐群”,并将之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敬业”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通过职业教育,让学生懂得“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教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尊重自己从事的职业。“乐群”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强调培养学生“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合作互助,服务社会的精神。中华职业教育社根据黄炎培的意见,制订和完善了职业道德教育标准,把敬业乐群具体化。随着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和政治思想的转变,黄炎培不断地赋予职业道德教育以新的内容。1933年中华职业学校成立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他号召学生:“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公民,人格好,体格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人格好,是指学生要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之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更须以坚强贞固的节操,战胜千难百险的环境,甚至能将个人整个生命,完全献给关系国家民族生存的工作。黄炎培所倡导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不仅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2]许纪霖,倪华强.黄炎培方园人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